第506章沙场秋点兵(2)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夏大人哪里话?”朱瞻基立即起身将他扶起,“朕幼时跟在皇祖身边,皇祖常说原吉乃‘古之遗爱’,大人主理户部尽职尽责,为熟悉财政业务,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都写成小条带在怀中,随时翻阅。记得有一次皇祖向您问起天下钱谷数字,您的回答既迅速又准确具体,当时皇祖就指着您大笑道:‘有卿为朕管家,朕何虑之有?'”
夏原吉面露愧色,连声称道:“成祖错爱,下臣愧不敢当!”
朱瞻基将他按在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又缓缓说道:“皇祖晚年受病痛和旧疾折磨易暴怒,随侍在侧的亲眷及诸臣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有夏大人敢于直言劝谏,以至于触怒龙威被捕下狱。刑部在查抄夏大人家产时发现,夏大人家中除了皇祖早年封赏的赐钞之外就只有几件布衣瓦器,夏大人执掌天子府库,手握朝中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清贫如水,这样的官哪里是什么奸臣?夏大人早年治理河道、赈灾疏浚、根治了太湖附近的水患,更是造福社稷与万千百姓……朕永远记得,皇祖第五次北征时徒劳往返,劳瘁愤恼,病体日益不支,皇祖懊悔昔日没听夏大人的忠言,对左右感叹道‘夏原吉爱我’。若有人说夏大人是奸臣,那朕则希望这样的‘奸臣’越多越好!”
夏原吉面上早已热泪纵横,他身形微颤,再次伏在地上叩首道:“能得皇上如此厚赞,臣就是即时死去也绝无半点遗憾!汉王以臣为由、以清君侧为名与朝廷兵伐相向,若能以臣一人的性命令他罢兵,臣……”
朱瞻基摇了摇头,他再次将夏原吉扶起,双手紧攥着夏原吉的手,郑重说道:“朕离不开夏大人,百姓也离不开夏大人,朕也绝不是那等遇到危难就让臣下揽错的庸君,夏大人且放心就是了,是福是祸,朕与你一起分担!”
“皇上!”不仅是夏原吉,室内的诸臣皆唏嘘感慨,齐声唱奏,“皇上圣明,臣等万死不足以报!愿以绵绵薄力为皇上分忧,与社稷共存!”
“好了好了,今儿召你们过来就是议一议接下来的对策,是抚是剿,众卿尽可直言!”朱瞻基与众臣各自归座。
尚书吴中起身回奏:“皇上,汉王此举不过是对成祖爷‘靖难’起兵的拙劣模仿,理由牵强,令人发笑。只是汉王错了,汉王不是盖世神武的成祖,而汉王要对付的当今皇上更不是只知尊文尚儒、懦弱无为的建文帝。当今皇上文治武功、仁德孝义,贤名早已天下远播,如今只要朝廷派干将讨伐,汉王之乱即日可平!”
“吴大人的意思是要派兵去剿吗?”朱瞻基的目光投向杨溥,他为人一向谨慎,每每进宫上朝都是低头循墙而行,此时见他面露忧色,朱瞻基不由开口相问:“溥卿可是有异?”
杨溥见皇上亲点他,则立即起身拱手回道:“回皇上,汉王虽然已举兵谋反,但目前只是在乐安原地踏步,并未进攻周边城池,也未发表反叛朝廷的公开宣言。如果此时朝廷贸然派兵,怕是不知真相的百姓会有所误会,从而有累皇上的圣德。”
杨溥所言正是朱瞻基的痛处,一年前在回京奔丧途中遭遇朱高煦的劫杀,原本可以在即位之初彻查此事从而法办汉王,就是因为怕天下百姓不明真相反误以为朱瞻基是效仿建文帝罗列罪名欲行撤藩之策借此铲除异己,所以朱瞻基才将此事忍下。即位之后,朱瞻基又对汉王施了诸多安抚之策,就是不想给他半点起兵作乱的借口。如今汉王是激情澎湃剑指江山,而朱瞻基则冷静得多,也从容得多。
“夏大人哪里话?”朱瞻基立即起身将他扶起,“朕幼时跟在皇祖身边,皇祖常说原吉乃‘古之遗爱’,大人主理户部尽职尽责,为熟悉财政业务,将户口、府库、田赋等数字都写成小条带在怀中,随时翻阅。记得有一次皇祖向您问起天下钱谷数字,您的回答既迅速又准确具体,当时皇祖就指着您大笑道:‘有卿为朕管家,朕何虑之有?'”
夏原吉面露愧色,连声称道:“成祖错爱,下臣愧不敢当!”
朱瞻基将他按在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又缓缓说道:“皇祖晚年受病痛和旧疾折磨易暴怒,随侍在侧的亲眷及诸臣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有夏大人敢于直言劝谏,以至于触怒龙威被捕下狱。刑部在查抄夏大人家产时发现,夏大人家中除了皇祖早年封赏的赐钞之外就只有几件布衣瓦器,夏大人执掌天子府库,手握朝中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清贫如水,这样的官哪里是什么奸臣?夏大人早年治理河道、赈灾疏浚、根治了太湖附近的水患,更是造福社稷与万千百姓……朕永远记得,皇祖第五次北征时徒劳往返,劳瘁愤恼,病体日益不支,皇祖懊悔昔日没听夏大人的忠言,对左右感叹道‘夏原吉爱我’。若有人说夏大人是奸臣,那朕则希望这样的‘奸臣’越多越好!”
夏原吉面上早已热泪纵横,他身形微颤,再次伏在地上叩首道:“能得皇上如此厚赞,臣就是即时死去也绝无半点遗憾!汉王以臣为由、以清君侧为名与朝廷兵伐相向,若能以臣一人的性命令他罢兵,臣……”
朱瞻基摇了摇头,他再次将夏原吉扶起,双手紧攥着夏原吉的手,郑重说道:“朕离不开夏大人,百姓也离不开夏大人,朕也绝不是那等遇到危难就让臣下揽错的庸君,夏大人且放心就是了,是福是祸,朕与你一起分担!”
“皇上!”不仅是夏原吉,室内的诸臣皆唏嘘感慨,齐声唱奏,“皇上圣明,臣等万死不足以报!愿以绵绵薄力为皇上分忧,与社稷共存!”
“好了好了,今儿召你们过来就是议一议接下来的对策,是抚是剿,众卿尽可直言!”朱瞻基与众臣各自归座。
尚书吴中起身回奏:“皇上,汉王此举不过是对成祖爷‘靖难’起兵的拙劣模仿,理由牵强,令人发笑。只是汉王错了,汉王不是盖世神武的成祖,而汉王要对付的当今皇上更不是只知尊文尚儒、懦弱无为的建文帝。当今皇上文治武功、仁德孝义,贤名早已天下远播,如今只要朝廷派干将讨伐,汉王之乱即日可平!”
“吴大人的意思是要派兵去剿吗?”朱瞻基的目光投向杨溥,他为人一向谨慎,每每进宫上朝都是低头循墙而行,此时见他面露忧色,朱瞻基不由开口相问:“溥卿可是有异?”
杨溥见皇上亲点他,则立即起身拱手回道:“回皇上,汉王虽然已举兵谋反,但目前只是在乐安原地踏步,并未进攻周边城池,也未发表反叛朝廷的公开宣言。如果此时朝廷贸然派兵,怕是不知真相的百姓会有所误会,从而有累皇上的圣德。”
杨溥所言正是朱瞻基的痛处,一年前在回京奔丧途中遭遇朱高煦的劫杀,原本可以在即位之初彻查此事从而法办汉王,就是因为怕天下百姓不明真相反误以为朱瞻基是效仿建文帝罗列罪名欲行撤藩之策借此铲除异己,所以朱瞻基才将此事忍下。即位之后,朱瞻基又对汉王施了诸多安抚之策,就是不想给他半点起兵作乱的借口。如今汉王是激情澎湃剑指江山,而朱瞻基则冷静得多,也从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