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回到过去做家主赵少苦周小梅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鸡蛋银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鸡蛋,在中国50-90年代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要吃鸡蛋。在那个年代,鸡蛋可是硬通货,相当人民币的地位,那时候是禁止买卖的,但是允许交换,鸡蛋便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换什么东西。

那个年代有还有一件硬通货,就是肉,如果鸡蛋是人民币的话,那么肉相当于美金。只有条件的不错才能吃得起肉

那时候,主席曾经为鸡蛋明确了地位:鸡屁股银行

这个年代农村非常穷,年底几乎家家户户向队里交缺粮款。有个多地方,一位大叔年底分红只分了五分钱。当队长高喊他的名字时,同时大声报出:分配五分钱!满场爆发出哄叫欢呼。那个大叔起身,颤巍巍地从队长手中接过当天唯一分配的五分硬币,那枚硬币在他手中竟然闪了一道银光。

那时的农民,一年到头连一分钱现金也见不到。没有现金,家庭的日常开支包括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铅笔、课本、学费、照明用的煤油都成了问题。

那时,农民现金的唯一来源就是鸡屁股。三颗鸡蛋能换1斤盐,四颗鸡蛋能换1斤煤油。一个家庭能有三只生蛋的母鸡,就能应付基本的日常开销。如果不巧,家中的母鸡被黄鼠狼给咬死了,如同你存款的银行倒闭,立马就断了现金来源,出现家庭经济危机,全家人都要伤心好几天。

那时,中国农村,一只生蛋母鸡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决不亚于一个男劳动力。原因就是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支出几乎全靠鸡屁股,因此伟大领袖毛主席给它命名为“鸡屁股银行”。

母鸡产蛋的过程是这样的:她腹中有了生蛋的感觉,会慢慢踱步到鸡栏前,然后奋翅一飞,爬上鸡窝。蹲下来、伏着,或睁眼四处打量、或闭目养精蓄锐,期间还不时发出“咯咯”声。当母鸡张开翅膀,跳下鸡栏、飞跑出去,口中“咯咯”声不绝,说明蛋已产出。走近鸡窝,将蛋掏出,搁在手心,是热乎的。

据说有人亲眼看过这样一幕:一个老太太,60多岁,临近中午要做饭发现没有盐。端着小黑碗来到鸡窝边,耐心等候鸡屁股尽快下出一颗蛋来。鸡使劲,老太太也攥着拳头为鸡加油。鸡蛋终于下出来了,还冒着热气。那只鸡刚想卧下偎一会儿,老太太伸出颤动的手抓起那颗鸡蛋就往村供销社换盐去了。

少苦最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