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左右为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丧气的是,父皇嘴上说希望听自己的实话,但现在把这话率先放了出来,这哪是吸取教训的态度?分明是想蒙混过关呢。
真要按照父皇说的这一套来昭告天下并继续这么来玩,大唐迟早得玩完,这还打个屁啊。
其实李建成知道,实力不如人虽是事实,但不管是李孝恭惨败,还是李世民争夺洛阳失利,其归根到底还是纸上谈兵造成的——只因大唐建国以来所发生的每一次战役都是由父皇和一群文人在皇宫内对着地图做出战略决策,然后让前方大将照本宣科去执行,根本不管实际情况是什么样。而前方大将需要做出重大战略调整,都必须禀报父皇,哪怕是李世民也不能擅自而为,如果前方大将擅自做主的话,胜了还好说,一旦败了,谁也提不起那个后果。
李孝恭惨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若不是他要听到圣命而错过了撤军的最佳机时,也不会被罗士信打得全军覆没,像李孝恭这样的悲剧,大唐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很多次,但李渊根本不吃教训的将这一套军事准则执行到现在。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皇宁可让无能无德的宗亲掌军权也不相信在能力的外姓大将,如果接应李孝恭的主将是柴绍、段志玄、刘弘基、长孙顺德……亦或是已故大将军屈突通,而不是但求无过不求有攻、有消极自保之嫌李神通,那李孝恭的东路军的结局绝对不一样。
这些原因是大唐急需要纠正的错误,而不是像父皇那样只讲大局,不追究细节的冠冕堂皇之说。
当然了!李建成情知军权是父皇的逆鳞,他认为大唐所有军队都是他的军队,他有权知道一切、有权决定一切,如果自己说朝廷和李氏宗亲不能过于干涉军事,从而让真正善战大将有发挥才华的机会之类观点的话,父皇恐怕立马的认为自己不准他过问军事,想要剥夺他的军权,从而取代他这个皇帝。
李建成脸上阴晴不定,心中左右为难,一时半会之间,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是畅所欲言的实话实说?还是慑于父皇的权威而说出违心之言?
此时此刻的李建成,诚可谓是进亦难退亦难!
第(3/3)页
丧气的是,父皇嘴上说希望听自己的实话,但现在把这话率先放了出来,这哪是吸取教训的态度?分明是想蒙混过关呢。
真要按照父皇说的这一套来昭告天下并继续这么来玩,大唐迟早得玩完,这还打个屁啊。
其实李建成知道,实力不如人虽是事实,但不管是李孝恭惨败,还是李世民争夺洛阳失利,其归根到底还是纸上谈兵造成的——只因大唐建国以来所发生的每一次战役都是由父皇和一群文人在皇宫内对着地图做出战略决策,然后让前方大将照本宣科去执行,根本不管实际情况是什么样。而前方大将需要做出重大战略调整,都必须禀报父皇,哪怕是李世民也不能擅自而为,如果前方大将擅自做主的话,胜了还好说,一旦败了,谁也提不起那个后果。
李孝恭惨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若不是他要听到圣命而错过了撤军的最佳机时,也不会被罗士信打得全军覆没,像李孝恭这样的悲剧,大唐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很多次,但李渊根本不吃教训的将这一套军事准则执行到现在。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父皇宁可让无能无德的宗亲掌军权也不相信在能力的外姓大将,如果接应李孝恭的主将是柴绍、段志玄、刘弘基、长孙顺德……亦或是已故大将军屈突通,而不是但求无过不求有攻、有消极自保之嫌李神通,那李孝恭的东路军的结局绝对不一样。
这些原因是大唐急需要纠正的错误,而不是像父皇那样只讲大局,不追究细节的冠冕堂皇之说。
当然了!李建成情知军权是父皇的逆鳞,他认为大唐所有军队都是他的军队,他有权知道一切、有权决定一切,如果自己说朝廷和李氏宗亲不能过于干涉军事,从而让真正善战大将有发挥才华的机会之类观点的话,父皇恐怕立马的认为自己不准他过问军事,想要剥夺他的军权,从而取代他这个皇帝。
李建成脸上阴晴不定,心中左右为难,一时半会之间,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才好,是畅所欲言的实话实说?还是慑于父皇的权威而说出违心之言?
此时此刻的李建成,诚可谓是进亦难退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