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试身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不成试试也好。”
下午,奶奶把小叔送到村口就回去了,等晚一点了二姑就会来接他。
徐老大也是我们村的人,他闺女就嫁到隔壁村,路途不远。
就在村口几个人天南海北的聊着的时候,徐老大和他抱着孩子的闺女回来了。孩子现在还在他闺女怀里叽哩哇啦的哭着。
徐老大走到人们近前说:“这孩子真能闹,一路就不停,一家人都拿他没办法。”
闺女说:“啥法也试了,都不管用。除了吃奶、睡觉不哭,醒了就闹,可急死人了。”
五奶马上接话道:“那赶紧让小四抱抱,说不定就管用了。”
闺女答应一声,抱着孩子走到小叔前,先是喊了一声“四弟,这是你大外甥,你也帮我抱抱孩子。”说完也是拿着啼哭婴儿的小手在小叔脸上轻轻摸了两下,小叔先是抬手摸了婴儿的手马上就伸手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歪着头和婴儿脸对着脸,‘凝望’着哭哭啼啼的婴儿。大人们都怀着无比好奇的神情围拢在一起看着。
神奇的一幕再现!婴儿哭了没有十几秒,就戛然而止,脸上慢慢洋溢出甜甜的微笑,并且伸出一只小手在小叔下巴上摩挲起来。
人们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一样,居然没有人说话,都一个个眼睁睁看着小叔和怀里的孩子。
还是孩子他娘首先高兴的叫了起来:“哎呀!好了!不哭了,四弟神了啊!”
婴儿在小叔怀里欢快的笑着,似乎早已把自己一路的哭闹丢到九霄云外了。
大人们则开始啧啧称奇着,就开始各自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其中的缘由。
二姑接小叔回来的时候,人们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二姑,二姑也是稀里糊涂的笑着把小叔接回家了。
晚上,徐老大带着两包点心和两瓶罐头来爷爷家表示感谢,说了一大筐的好话。爷爷奶奶也已经从村里人口中得知这一事情,也坚决不收徐老大的礼物,爷爷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没做啥大事,孩子是不是四儿给抱着好的还说不定,不能随随便便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最后老徐还是留下一瓶罐头乐颠颠的离去了。
这是小叔第二次在这个山村扬名。
听到村里人对小叔的议论,奶奶对这件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都别说俺四儿会治小孩子爱哭的毛病,四儿多大就病成这样了咱村谁不知道?还不是硬生生哭坏了声带!你们谁听说过这么能哭的孩子?再能哭的孩子见了四儿那个还不服气?还敢在他面前哭?别看小孩子小,都有灵气哩,见了这么会哭的大王都乖巧着哩,都心疼大王哩,不想打扰他安静的世界那。”
奶奶每次说到小叔中毒这个事都是说小叔生病。
人们听见奶奶这么说,就是不同意她的观点也都随声附和的点着头,可以理解一个母亲多么不希望孩子会这样会那样的本领,就仅仅盼望他能是个正常的孩子就心满意足了。
消息永远快过脚步,不久就开始隔三差五有抱着哭哭啼啼的孩子来村里找小叔了。
别说还真的是很奇怪,再哭闹的孩子被小叔神奇的一抱立竿见影,马上就破涕为笑!
那些年也不知道小叔究竟抱过多少小孩子了,有上门表示感谢的都被我们一家人拒绝了,后来的人都是在村口或者家里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一直到现在,还是会有人抱着哭哭闹闹的孩子前来让小叔抱一抱,无一例外都是兴高采烈的离去的。
人们对这件事津津乐道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也根本不理解这样重度残疾的人怎么能有这样的本领,各式各样的分析和猜测都有,甚至开始有人传言小叔有特异功能。
不管外人怎么说,家里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对待,没有特别把这个事情太当成了不起的事情。
小叔也是那一年添了一个爱乱写乱画的习惯,大概是十四岁的时候。
吃完饭就用右手食指在饭桌上比比划划,坐着没事的时候就用拐杖头在地面上划来划去,家人都看过他在那里比划,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在那里比划什么,只当是寂寞无聊的小叔自己给自己找乐消遣了。
夏天的一个晚上,村东头吴老闷家辛辛苦苦养了好几年的牛昨晚被偷了。
耕牛当时就是农户人家的命根子和顶梁柱,干重体力活都离不开这勤勤恳恳的好劳力,一大早吴老闷一家火上房一样急的四处乱找,还有人出主意说赶紧去派出所报案。
公安干警来了后,认认真真调查了一天,由于线索极少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天,一夜未睡的吴老闷骑着自行车又去派出所询问案情进展咋样。
临近中午了,吴老闷才垂头丧气一脸无奈的回来了,到了村口下了自行车,马上就有人问他:“老闷,咋样了?”
吴老闷支好自行车从口袋拿出一支烟点上,往地上一蹲道:“不咋样,派出所的让回来等消息,有进展了通知咱,还说各个交通要道都有检查站,哪里扣住牛了就叫俺去认。哎,没招谁没惹谁,这贼咋就盯上俺家牛了?”
听了此话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大都安慰几句就有陆陆续续回家做饭的了。
吴老闷没心思吃饭,就蹲那一口一口的抽烟,等他觉得周围安静了才抬头看见大家都走了,就剩小叔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用拐杖在地上划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不成试试也好。”
下午,奶奶把小叔送到村口就回去了,等晚一点了二姑就会来接他。
徐老大也是我们村的人,他闺女就嫁到隔壁村,路途不远。
就在村口几个人天南海北的聊着的时候,徐老大和他抱着孩子的闺女回来了。孩子现在还在他闺女怀里叽哩哇啦的哭着。
徐老大走到人们近前说:“这孩子真能闹,一路就不停,一家人都拿他没办法。”
闺女说:“啥法也试了,都不管用。除了吃奶、睡觉不哭,醒了就闹,可急死人了。”
五奶马上接话道:“那赶紧让小四抱抱,说不定就管用了。”
闺女答应一声,抱着孩子走到小叔前,先是喊了一声“四弟,这是你大外甥,你也帮我抱抱孩子。”说完也是拿着啼哭婴儿的小手在小叔脸上轻轻摸了两下,小叔先是抬手摸了婴儿的手马上就伸手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歪着头和婴儿脸对着脸,‘凝望’着哭哭啼啼的婴儿。大人们都怀着无比好奇的神情围拢在一起看着。
神奇的一幕再现!婴儿哭了没有十几秒,就戛然而止,脸上慢慢洋溢出甜甜的微笑,并且伸出一只小手在小叔下巴上摩挲起来。
人们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一样,居然没有人说话,都一个个眼睁睁看着小叔和怀里的孩子。
还是孩子他娘首先高兴的叫了起来:“哎呀!好了!不哭了,四弟神了啊!”
婴儿在小叔怀里欢快的笑着,似乎早已把自己一路的哭闹丢到九霄云外了。
大人们则开始啧啧称奇着,就开始各自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其中的缘由。
二姑接小叔回来的时候,人们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二姑,二姑也是稀里糊涂的笑着把小叔接回家了。
晚上,徐老大带着两包点心和两瓶罐头来爷爷家表示感谢,说了一大筐的好话。爷爷奶奶也已经从村里人口中得知这一事情,也坚决不收徐老大的礼物,爷爷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也没做啥大事,孩子是不是四儿给抱着好的还说不定,不能随随便便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最后老徐还是留下一瓶罐头乐颠颠的离去了。
这是小叔第二次在这个山村扬名。
听到村里人对小叔的议论,奶奶对这件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都别说俺四儿会治小孩子爱哭的毛病,四儿多大就病成这样了咱村谁不知道?还不是硬生生哭坏了声带!你们谁听说过这么能哭的孩子?再能哭的孩子见了四儿那个还不服气?还敢在他面前哭?别看小孩子小,都有灵气哩,见了这么会哭的大王都乖巧着哩,都心疼大王哩,不想打扰他安静的世界那。”
奶奶每次说到小叔中毒这个事都是说小叔生病。
人们听见奶奶这么说,就是不同意她的观点也都随声附和的点着头,可以理解一个母亲多么不希望孩子会这样会那样的本领,就仅仅盼望他能是个正常的孩子就心满意足了。
消息永远快过脚步,不久就开始隔三差五有抱着哭哭啼啼的孩子来村里找小叔了。
别说还真的是很奇怪,再哭闹的孩子被小叔神奇的一抱立竿见影,马上就破涕为笑!
那些年也不知道小叔究竟抱过多少小孩子了,有上门表示感谢的都被我们一家人拒绝了,后来的人都是在村口或者家里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一直到现在,还是会有人抱着哭哭闹闹的孩子前来让小叔抱一抱,无一例外都是兴高采烈的离去的。
人们对这件事津津乐道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也根本不理解这样重度残疾的人怎么能有这样的本领,各式各样的分析和猜测都有,甚至开始有人传言小叔有特异功能。
不管外人怎么说,家里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对待,没有特别把这个事情太当成了不起的事情。
小叔也是那一年添了一个爱乱写乱画的习惯,大概是十四岁的时候。
吃完饭就用右手食指在饭桌上比比划划,坐着没事的时候就用拐杖头在地面上划来划去,家人都看过他在那里比划,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在那里比划什么,只当是寂寞无聊的小叔自己给自己找乐消遣了。
夏天的一个晚上,村东头吴老闷家辛辛苦苦养了好几年的牛昨晚被偷了。
耕牛当时就是农户人家的命根子和顶梁柱,干重体力活都离不开这勤勤恳恳的好劳力,一大早吴老闷一家火上房一样急的四处乱找,还有人出主意说赶紧去派出所报案。
公安干警来了后,认认真真调查了一天,由于线索极少只能无功而返。
第二天,一夜未睡的吴老闷骑着自行车又去派出所询问案情进展咋样。
临近中午了,吴老闷才垂头丧气一脸无奈的回来了,到了村口下了自行车,马上就有人问他:“老闷,咋样了?”
吴老闷支好自行车从口袋拿出一支烟点上,往地上一蹲道:“不咋样,派出所的让回来等消息,有进展了通知咱,还说各个交通要道都有检查站,哪里扣住牛了就叫俺去认。哎,没招谁没惹谁,这贼咋就盯上俺家牛了?”
听了此话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大都安慰几句就有陆陆续续回家做饭的了。
吴老闷没心思吃饭,就蹲那一口一口的抽烟,等他觉得周围安静了才抬头看见大家都走了,就剩小叔一个人孤零零坐在那里用拐杖在地上划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