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消失的人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刚才与曹党争夺,本来自信满满,却不料,还是输了!
——皇帝为什么不用我的主意?
——我的主意,明明更好啊!
他表面仍旧沉静,对曹琳、梁集不时的投过来的讥讽的眼神,漠然置之!
刘玄:“太祖元安十年,普查得天下户口,计有人丁近六百万口;承平三年,又普查人口,计有人丁一千万余!从承平三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照理,人口起码应该再涨七八成,该有一千七八百万。但是,户部前些年普查人口,却还是只有一千多万。那七八百万人都到哪里去了?”
——
周成听皇帝说及这个事情,心脏不由的嘭嘭乱跳起来!
自古以来,朝廷财政,都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人丁税,即赋算。
其二,即粮税。
收税逻辑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站在皇帝的地上,当然要给钱;你种皇帝的地,当然也要给钱。
户部编制户籍,普查人口,都是为财政服务的!
因此,普查人口,往往也只普查税源,对税源以外的存在,朝廷是没兴趣去普查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人口黑洞。
这个人口黑洞在哪里呢?
主要在宗亲勋贵!
宗亲勋贵,不仅占有田地、店铺等,还占有大量的人口。
一个勋贵公爵的府上,下人就能上千,甚至数千!
其占有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租田,一种是吃税田。
吃租的,如朝廷划给的官田,得了官田,然后招佃户耕种,坐收田租。
吃税的,其实本来是朝廷应拨给的爵禄。
朝廷收钱、再拨给,太麻烦。
后来,太祖又“改进”,直接把相应的土地民户拨给了宗亲勋贵,成为其庄田的一部分。
然后这些土地民户,就不用给朝廷交人丁税、粮税了,而是直接交给宗亲勋贵府上,由宗亲勋贵府上组织去收!
这样,这部分土地人口,就从朝廷的账上消失了。
太祖时期,宗亲勋贵人口还极少,这“消失的部分”还不足为虑、不值一提!
到修文帝,又有改革。
不能由宗亲勋贵去收,又把这个权力,给收回到了朝廷。
一般就近,由当地的官府去收,然后支给爵禄。这部分官府收入,只在账面上过一下,名义上还是宗亲勋贵的庄田收入,并不是朝廷收入——朝廷犹如白打工的——所以,并不计入朝廷的收支账目。
太祖皇帝,对家人,极为亲厚;对兄弟,极为义气!
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对宗亲勋贵极为优渥的政策,堪称古往今来之最!
前有汉,后有晋,宗室封藩王,在藩地掌握财政、军事、人事等实权,导致天下大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个历史教训,太祖皇帝是吸取了。
所以,对于打压宗亲勋贵的实权,不令引起国家大乱,做的很好!
但是,却疏忽了另一点。
以往朝代,对待宗亲勋贵,发展出了两种制度。
其一为:降爵制度。
譬如:某人为亲王,那么他的继承人就不能继承亲王爵位,只能继承次一等的郡王爵位。以此类推,越往后去,爵位越低,到最后,后代连最末的爵位也没有了。
三国时期,著名的刘备皇叔就是这个情况,到处吹逼自己是皇族血脉,实际上毛个爵位也没有捞到。
这种制度,有利于削弱藩王实力。但是见效缓慢。可能初代亲王还没去世,就已经天下大乱干起来了。
其二为:推恩制。
譬如:某人为亲王,封有一块地盘。原来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地盘会保持完整性,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
现在不能这样的,这样不公平,对亲王的其他儿子(二子、三子)太薄情寡义了!
所以朝廷发推恩令:亲王的其他儿子,也能继承亲王的地盘,要公平的分而继承!
这样,亲王的地盘,就不能保持完整性了,就被分割了,实力也就弱化了!
推恩令,是权术中赫赫有名的经典阳谋!
然而,炎国太祖疏忽了这些问题。
炎国的宗亲勋贵制度,既无降爵制、也无推恩制。其政策设计,甚至与这两个,是背道而驰的!
炎国的爵位,父传子,不掉级,各个都是****。
譬如:某人是亲王,过世了,其爵位传嫡长子,仍然是亲王!
亲王的其他儿子,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刚才与曹党争夺,本来自信满满,却不料,还是输了!
——皇帝为什么不用我的主意?
——我的主意,明明更好啊!
他表面仍旧沉静,对曹琳、梁集不时的投过来的讥讽的眼神,漠然置之!
刘玄:“太祖元安十年,普查得天下户口,计有人丁近六百万口;承平三年,又普查人口,计有人丁一千万余!从承平三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照理,人口起码应该再涨七八成,该有一千七八百万。但是,户部前些年普查人口,却还是只有一千多万。那七八百万人都到哪里去了?”
——
周成听皇帝说及这个事情,心脏不由的嘭嘭乱跳起来!
自古以来,朝廷财政,都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人丁税,即赋算。
其二,即粮税。
收税逻辑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站在皇帝的地上,当然要给钱;你种皇帝的地,当然也要给钱。
户部编制户籍,普查人口,都是为财政服务的!
因此,普查人口,往往也只普查税源,对税源以外的存在,朝廷是没兴趣去普查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人口黑洞。
这个人口黑洞在哪里呢?
主要在宗亲勋贵!
宗亲勋贵,不仅占有田地、店铺等,还占有大量的人口。
一个勋贵公爵的府上,下人就能上千,甚至数千!
其占有的土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租田,一种是吃税田。
吃租的,如朝廷划给的官田,得了官田,然后招佃户耕种,坐收田租。
吃税的,其实本来是朝廷应拨给的爵禄。
朝廷收钱、再拨给,太麻烦。
后来,太祖又“改进”,直接把相应的土地民户拨给了宗亲勋贵,成为其庄田的一部分。
然后这些土地民户,就不用给朝廷交人丁税、粮税了,而是直接交给宗亲勋贵府上,由宗亲勋贵府上组织去收!
这样,这部分土地人口,就从朝廷的账上消失了。
太祖时期,宗亲勋贵人口还极少,这“消失的部分”还不足为虑、不值一提!
到修文帝,又有改革。
不能由宗亲勋贵去收,又把这个权力,给收回到了朝廷。
一般就近,由当地的官府去收,然后支给爵禄。这部分官府收入,只在账面上过一下,名义上还是宗亲勋贵的庄田收入,并不是朝廷收入——朝廷犹如白打工的——所以,并不计入朝廷的收支账目。
太祖皇帝,对家人,极为亲厚;对兄弟,极为义气!
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对宗亲勋贵极为优渥的政策,堪称古往今来之最!
前有汉,后有晋,宗室封藩王,在藩地掌握财政、军事、人事等实权,导致天下大乱!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这个历史教训,太祖皇帝是吸取了。
所以,对于打压宗亲勋贵的实权,不令引起国家大乱,做的很好!
但是,却疏忽了另一点。
以往朝代,对待宗亲勋贵,发展出了两种制度。
其一为:降爵制度。
譬如:某人为亲王,那么他的继承人就不能继承亲王爵位,只能继承次一等的郡王爵位。以此类推,越往后去,爵位越低,到最后,后代连最末的爵位也没有了。
三国时期,著名的刘备皇叔就是这个情况,到处吹逼自己是皇族血脉,实际上毛个爵位也没有捞到。
这种制度,有利于削弱藩王实力。但是见效缓慢。可能初代亲王还没去世,就已经天下大乱干起来了。
其二为:推恩制。
譬如:某人为亲王,封有一块地盘。原来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地盘会保持完整性,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
现在不能这样的,这样不公平,对亲王的其他儿子(二子、三子)太薄情寡义了!
所以朝廷发推恩令:亲王的其他儿子,也能继承亲王的地盘,要公平的分而继承!
这样,亲王的地盘,就不能保持完整性了,就被分割了,实力也就弱化了!
推恩令,是权术中赫赫有名的经典阳谋!
然而,炎国太祖疏忽了这些问题。
炎国的宗亲勋贵制度,既无降爵制、也无推恩制。其政策设计,甚至与这两个,是背道而驰的!
炎国的爵位,父传子,不掉级,各个都是****。
譬如:某人是亲王,过世了,其爵位传嫡长子,仍然是亲王!
亲王的其他儿子,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