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今天开始亲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3章:谁有权力谁说了算!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应该将瞽叟抓起来、杀了。

  但是,当时已经不是朴素时代、更不是现代文明时代。

  孟子被学生为难了,回答:舜首先要对“杀人”的问题做出抉择——舜说:“执之而已矣。”该抓的当然要抓,该法办的必须要法办。

  孟子认为舜不糊涂,也不能糊涂。

  这样,孟子又陷入了学生的陷阱中。

  儒家教义中,孝是核心,更在仁、忠等其他概念之上。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亲亲,仁也”、“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等。

  孝是在仁之前的,是仁的基础。

  所谓移孝于忠,忠孝一体。孝还是忠的前提和基础。

  对自家人都不孝、不好的,怎么可能对其他人仁义呢?

  对自家人都不孝、不好的,怎么可能对皇帝忠诚呢?

  这套说辞,听着挺有道理的。

  但是施行起来,却问题重重,弊病一堆!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家族利益,优先于皇帝、百姓的利益。

  理想中的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大同盛世,成为了一句空谈。

  然而,桃应随即而来的问题就是:禹要是把父亲给抓起来问罪,那岂不就是不孝吗?禹要是用特权免除父亲的罪,岂不就是不公平吗?

  孟子被问住了!

  自家理念互相冲突了!

  最后,孟子给出了个不是答案的答案:舜会丢下天子之位,带着父亲瞽叟逃跑。“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窃负而逃”这个答案,说到底,还是因私废公,徇私枉法了。

  这是儒家为人诟病的地方!

  也是儒家内部争议不断的公案之一!

  虽然孟子也是儒家圣贤,但是,也无法说服所有人。

  汉武独尊儒术之后,其他学说归附儒家,也把自家的主张,带进了儒家。

  其中法家就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具有朴素的公平正义性质,合乎现代文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

  按照法家的主张,那答案就是:不说杀了瞽叟,至少也得囚禁了!

  这种思想带进了儒家之中,更促使了儒家内部的纷争。

  孟子的答案,并且近乎空想!叫天子/皇帝丢下权力,带着罪犯父亲逃跑?做梦吧!不切实际!

  其实,无论儒家-孟子的这一套,还是法家的那一套,在封建帝制时期,都是近乎空想,难以实现的。

  天子/皇帝固然不会放下手里的权柄,带着瞽叟溜掉逃亡;但是,也不会依法对瞽叟问罪!

  现实是怎么样呢?

  作为天子的父亲,瞽叟属于宗亲贵族,享有特权,司法特权下,他屁事也不会有!

  这样享有特权,躲避法律制裁,公平吗?

  公平!

  掌握权力的贵族们,也发明了一套说法:我行德政,养护了天下百姓,有大功于天下,即便有小过,瑕不掩瑜,大功抵消罪过,也还是有大功德!我的亲戚,分享我的大功,也都有大功在身,享有司法特权,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天子享有特权理所当然。天子之下的诸侯、士大夫也享有特权,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平民对天下没有大功德,所以不能享受特权,犯罪了该怎样就得怎样!

  唔,这难道不公平吗?

  一个救了千百人的有大功在身的人,和一个一个人也没救过的无功在身的人,难道是一样的吗?

  他们现在都犯罪了,杀了一个人,难道应该判决一样:把他们杀了偿命吗?

  杀了偿命,对有大功的公平吗?

  答案显而易见——权力贵族们认为:两人无差别的偿命,当然是不公平的!有大功的,应该免罪!他仍旧是有大功的人!!!

  世界的规则,终究不是儒家说了算,也不是法家说了算,而是权力说了算!

  所以,即便是秦时尊法,以法家为官方正统学说,商鞅推行法治,王子嬴驷犯法,也没受到处罚,而是处罚了他的老师。

  刘玄看郭茂、马翰、马珲等人的试卷。

  先看郭茂的,扫了一眼,不由的头皮发麻!

  ·这货真是好辩才啊,黑的能说成白的,死的能说成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