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任城考古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以下内容,根据桥雄一郎的讲述和回忆整理。虽可能会和一些事实有出入,但对我这个已经丢失记忆的女鬼魂来说,就算他的回忆出现了某些偏差,我也可以忽略。
我叫文芳。按照现在的情况判断,我就是绿度母第五世的轮回之身。但是,当时我并知道我身上的元神是绿度母。
我有一个妹妹,叫文馨,小我十五岁。
我们本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是一位贤淑的中学教师。
从小,我便被送到学校读书,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我们一家,原本应该这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天有不测风云。在我十七岁那年,我们的父母死于一场战乱。当时,妹妹不过两岁。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人们。我抱着妹妹,跟着逃命的难民们一路往北方流浪,每天都面临着战争、饥荒、瘟疫等死亡的威胁。
那真是一段不能用言语和文字来描述的悲惨岁月。
妹妹惊恐地把脸埋在我怀里,哭喊着要找妈妈。
我不停地哄她:“好妹妹,今后姐姐就是妈妈了。姐姐一定能像妈妈一样爱你,把你抚养成人,让你不受别人欺侮。”
文馨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她非常懂事,不再任性地哭闹。
终于,我们姐妹俩逃到一座叫任城的小城。一对膝下无子女的老两口好心收留了我们。我们便唤他们为干爹和干娘。
战争在我们来到任城后的第三个月就结束了。百废待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但至少,在新的历史时期,饱经磨难的人们,都感受到新生活的希翼,并愿意为之而奋斗。
在任城有一家老报馆,规模不大,但历史极为悠久。我看到了这家报馆的招聘广告,于是就前往面试。
我的学识、才华和容貌,让我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于是,我成了这家报馆唯一的女记者。
我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挣钱抚养妹妹成长,报答干爹和干妈的收留再生之恩。
干爹干妈的家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式的四合院,坐落在任城外东郊五里处。每天,我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报馆和家的这条路上。
闲暇之时,我会用自行车载着文馨到任城外的一座山坡去放风筝,摘野花。
妹妹毕竟只有三岁,正是贪玩好动、天真无邪的年龄。
我已经做了计划,等她五岁时,我就送她到任城刚刚建立的小学去读书。
为了让妹妹和我一样知书达理,我每天都会教她读书识字,识背一些意境美好的唐诗宋词。
在我和妹妹经常去放风筝的那座山的山脚下,有一座在战火中毁掉并废气多年的古刹,名为“碧云寺”。在我的记忆中,那时,这个古刹已经是一堆废墟。在废墟遗址大门口的位置,我看到了一块被风雨侵蚀得非常厉害的寺匾,上面模糊可见“碧云寺”三个字。
听当地人说,这个古刹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曾经是方圆数百公里最有名的一座寺庙。
只不过,岁月无情,而今早已难以从一堆残垣断壁中觅到它曾经的盛名和辉煌了。杂草丛生的废墟之间,偶尔可见一些佛像的断头,不时会有一两只流浪猫尖叫着窜出来,吓我们一大跳。
文馨喜欢骑在佛像的断头上,将两只小脚丫高高举起。
我严肃地训斥她:“文馨,你不能对佛无力!”
“姐姐,这不过就是一个没有身体的头陀嘛,我欺侮了它,它也不会把我怎样。”妹妹咯咯地笑着。
但是我和妹妹的心情不一样。每次来这个古刹,我心里总有一种非常遥远的,淡淡的忧伤。
似乎这古刹遗址里的每段地基,每堆乱石,都散发着一种特别之力,摄引着我的魂魄,让我时常陷入一阵空虚之中。
日子幸福而平淡,一天天地过去。转眼妹妹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养父母也相继去世。偌大的一个四合院里,又只有我们姐妹俩相依为命。
这年,任城来了一支由任城所在的省文物局和几名东洋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团,要对碧云寺进行考古挖掘。此事一时轰动了小城。
作为记者,我受命对这次考古挖掘进行全程报道。
这个考古队的中方团长,是一个被称为教授的四十多岁男人。
我便是通过这次采访,认识了郭一水。他是东洋专家团中唯一的华人。
联合考古团进入任城第一天,他们被政府安排下榻在任城最好的“任城人民旅社”,并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
晚宴之前,我到旅社对考古队进行首次采访。
郭一水作为生活在东洋的华人考古学家,在他下榻的房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那时他四十岁左右,身着西装,戴一副细框金丝眼镜,鼻梁挺拔,脸廓方正,器宇轩昂,看起来完全不像四十岁的男人,而只有三十四五岁的光景。
他吸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国外香烟,香烟是插在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以下内容,根据桥雄一郎的讲述和回忆整理。虽可能会和一些事实有出入,但对我这个已经丢失记忆的女鬼魂来说,就算他的回忆出现了某些偏差,我也可以忽略。
我叫文芳。按照现在的情况判断,我就是绿度母第五世的轮回之身。但是,当时我并知道我身上的元神是绿度母。
我有一个妹妹,叫文馨,小我十五岁。
我们本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也是一位贤淑的中学教师。
从小,我便被送到学校读书,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我们一家,原本应该这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天有不测风云。在我十七岁那年,我们的父母死于一场战乱。当时,妹妹不过两岁。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人们。我抱着妹妹,跟着逃命的难民们一路往北方流浪,每天都面临着战争、饥荒、瘟疫等死亡的威胁。
那真是一段不能用言语和文字来描述的悲惨岁月。
妹妹惊恐地把脸埋在我怀里,哭喊着要找妈妈。
我不停地哄她:“好妹妹,今后姐姐就是妈妈了。姐姐一定能像妈妈一样爱你,把你抚养成人,让你不受别人欺侮。”
文馨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她非常懂事,不再任性地哭闹。
终于,我们姐妹俩逃到一座叫任城的小城。一对膝下无子女的老两口好心收留了我们。我们便唤他们为干爹和干娘。
战争在我们来到任城后的第三个月就结束了。百废待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但至少,在新的历史时期,饱经磨难的人们,都感受到新生活的希翼,并愿意为之而奋斗。
在任城有一家老报馆,规模不大,但历史极为悠久。我看到了这家报馆的招聘广告,于是就前往面试。
我的学识、才华和容貌,让我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于是,我成了这家报馆唯一的女记者。
我终于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挣钱抚养妹妹成长,报答干爹和干妈的收留再生之恩。
干爹干妈的家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式的四合院,坐落在任城外东郊五里处。每天,我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报馆和家的这条路上。
闲暇之时,我会用自行车载着文馨到任城外的一座山坡去放风筝,摘野花。
妹妹毕竟只有三岁,正是贪玩好动、天真无邪的年龄。
我已经做了计划,等她五岁时,我就送她到任城刚刚建立的小学去读书。
为了让妹妹和我一样知书达理,我每天都会教她读书识字,识背一些意境美好的唐诗宋词。
在我和妹妹经常去放风筝的那座山的山脚下,有一座在战火中毁掉并废气多年的古刹,名为“碧云寺”。在我的记忆中,那时,这个古刹已经是一堆废墟。在废墟遗址大门口的位置,我看到了一块被风雨侵蚀得非常厉害的寺匾,上面模糊可见“碧云寺”三个字。
听当地人说,这个古刹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曾经是方圆数百公里最有名的一座寺庙。
只不过,岁月无情,而今早已难以从一堆残垣断壁中觅到它曾经的盛名和辉煌了。杂草丛生的废墟之间,偶尔可见一些佛像的断头,不时会有一两只流浪猫尖叫着窜出来,吓我们一大跳。
文馨喜欢骑在佛像的断头上,将两只小脚丫高高举起。
我严肃地训斥她:“文馨,你不能对佛无力!”
“姐姐,这不过就是一个没有身体的头陀嘛,我欺侮了它,它也不会把我怎样。”妹妹咯咯地笑着。
但是我和妹妹的心情不一样。每次来这个古刹,我心里总有一种非常遥远的,淡淡的忧伤。
似乎这古刹遗址里的每段地基,每堆乱石,都散发着一种特别之力,摄引着我的魂魄,让我时常陷入一阵空虚之中。
日子幸福而平淡,一天天地过去。转眼妹妹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养父母也相继去世。偌大的一个四合院里,又只有我们姐妹俩相依为命。
这年,任城来了一支由任城所在的省文物局和几名东洋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古团,要对碧云寺进行考古挖掘。此事一时轰动了小城。
作为记者,我受命对这次考古挖掘进行全程报道。
这个考古队的中方团长,是一个被称为教授的四十多岁男人。
我便是通过这次采访,认识了郭一水。他是东洋专家团中唯一的华人。
联合考古团进入任城第一天,他们被政府安排下榻在任城最好的“任城人民旅社”,并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宴。
晚宴之前,我到旅社对考古队进行首次采访。
郭一水作为生活在东洋的华人考古学家,在他下榻的房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那时他四十岁左右,身着西装,戴一副细框金丝眼镜,鼻梁挺拔,脸廓方正,器宇轩昂,看起来完全不像四十岁的男人,而只有三十四五岁的光景。
他吸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国外香烟,香烟是插在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