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翩翩:四十六、旧谜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彻夜未眠,李修将整箱的卷宗全部看了一遍。这桩通敌叛国的案件审了一年有余,最终以大将军戚胜认罪,戚家被满门抄斩而告终。卷宗里还保留着戚胜亲自画押的认罪状,原本是没什么可以起疑的地方,可李修从一开始便带着疑心去看这件事,倒是让他瞧出些问题来。
先帝是不到十岁的时候便即位了,虬罗欺他年幼无知,想要趁机吞并大宁,着他朝中第一猛将带兵南下,来势汹汹。那时定远王郭丰与平安侯吴继昌的父辈便是大宁最出色的武将,虬罗挥兵之时,是他们领兵迎战,死守边界,才保得了大宁十几年的平安。他们年事渐高,这场战事却一直未休,好在彼时的郭丰与吴继昌一直随父征战,慢慢也长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这些是李修一早便知道的,从小到大他没少听先皇和朝中群臣讲郭丰与吴继昌的丰功伟绩,可他却是直到今日方知,当年与虬罗交战的将领中,还有一位叫做戚胜的将军。
看来是觉得此事无光,才没有人提起,可翻看过卷宗后,李修却觉有些不对。他们说戚胜通敌叛国,原因却是戚胜与虬罗的交锋中几乎没有败仗,相比他而言,郭丰与吴继昌却是败绩连连;当接受了郭丰和吴继昌的参本,朝廷派了当年的皇长子李平去调查戚胜后,郭丰与吴继昌立刻便打了场极大的胜仗。那之后戚胜被收押,虬罗紧接着便收了兵,送来了降书。降书中称是故意以较少的兵力迎战戚胜的队伍,佯装战败,而这都是戚胜出的主意。这般做的目的便是让大宁放松警惕,寻得机会后,由戚胜带路一举拿下中都。
这份降书被指为戚胜通敌叛国的罪证,戚胜由功臣沦为罪臣,过起了牢狱生活。漫长的刑讯期间,戚胜从来没有认过罪,卷宗里提到他反反复复说过最多的话便是请求面圣,对于罪行从来都是否认。先帝不愿冤枉了忠臣,的确曾到牢中见过他三次,想要亲自审问,却不巧三次都碰上戚胜高烧昏迷,连话都说不出。
李修将卷宗放回去,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么,还是其实是有人不想让他直接与圣上说话?仅凭虬罗的一纸降书,不过一面之词,如何能够作为戚胜通敌叛国的铁证?证据既是不足,他又为何最终认了罪?为何一个持续了一年多都没有认罪的人,一个前一日审讯时还说自己没有通敌叛国的人,却在第二日便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还在罪状上画了押?再想想戚无涯与轩辕宫众人的态度,李修觉得此事绝没有看上去这般简单,看来想知道更多,他还得自己想些办法才行。稍稍活动了下有些酸痛的筋骨,李修准备去上朝。
本以为李平知道了自己私自从刑部带了戚胜一案的卷宗出来会在李治面前参自己一本,却不想对方只是略有深意地看了自己一眼,什么也没说。如果李平有所行动,李修这边也好见招拆招,可偏偏对方按兵不动,倒叫李修在意外的同时忍不住猜想他是不是还顾忌着旁的什么。比如说,他不想让李治知道戚胜一案。
下了早朝回到王府,李修又叫人将一大箱子卷宗送回刑部去,心想既然李平给了自己面子,那自己也不该太过嚣张了才是。心中还有许多疑问,李修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何向君的父亲,年龄与郭丰和吴继昌相仿的兵部尚书。兵部不是谈事情的好地方,李修决定到何府去等。
何夫人听说睿亲王亲来府上,忙叫了儿子一同出门迎接;何向君不情不愿地跟了出来,抱臂看着和自己母亲寒暄的李修,一脸不耐。
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彻夜未眠,李修将整箱的卷宗全部看了一遍。这桩通敌叛国的案件审了一年有余,最终以大将军戚胜认罪,戚家被满门抄斩而告终。卷宗里还保留着戚胜亲自画押的认罪状,原本是没什么可以起疑的地方,可李修从一开始便带着疑心去看这件事,倒是让他瞧出些问题来。
先帝是不到十岁的时候便即位了,虬罗欺他年幼无知,想要趁机吞并大宁,着他朝中第一猛将带兵南下,来势汹汹。那时定远王郭丰与平安侯吴继昌的父辈便是大宁最出色的武将,虬罗挥兵之时,是他们领兵迎战,死守边界,才保得了大宁十几年的平安。他们年事渐高,这场战事却一直未休,好在彼时的郭丰与吴继昌一直随父征战,慢慢也长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这些是李修一早便知道的,从小到大他没少听先皇和朝中群臣讲郭丰与吴继昌的丰功伟绩,可他却是直到今日方知,当年与虬罗交战的将领中,还有一位叫做戚胜的将军。
看来是觉得此事无光,才没有人提起,可翻看过卷宗后,李修却觉有些不对。他们说戚胜通敌叛国,原因却是戚胜与虬罗的交锋中几乎没有败仗,相比他而言,郭丰与吴继昌却是败绩连连;当接受了郭丰和吴继昌的参本,朝廷派了当年的皇长子李平去调查戚胜后,郭丰与吴继昌立刻便打了场极大的胜仗。那之后戚胜被收押,虬罗紧接着便收了兵,送来了降书。降书中称是故意以较少的兵力迎战戚胜的队伍,佯装战败,而这都是戚胜出的主意。这般做的目的便是让大宁放松警惕,寻得机会后,由戚胜带路一举拿下中都。
这份降书被指为戚胜通敌叛国的罪证,戚胜由功臣沦为罪臣,过起了牢狱生活。漫长的刑讯期间,戚胜从来没有认过罪,卷宗里提到他反反复复说过最多的话便是请求面圣,对于罪行从来都是否认。先帝不愿冤枉了忠臣,的确曾到牢中见过他三次,想要亲自审问,却不巧三次都碰上戚胜高烧昏迷,连话都说不出。
李修将卷宗放回去,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么,还是其实是有人不想让他直接与圣上说话?仅凭虬罗的一纸降书,不过一面之词,如何能够作为戚胜通敌叛国的铁证?证据既是不足,他又为何最终认了罪?为何一个持续了一年多都没有认罪的人,一个前一日审讯时还说自己没有通敌叛国的人,却在第二日便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还在罪状上画了押?再想想戚无涯与轩辕宫众人的态度,李修觉得此事绝没有看上去这般简单,看来想知道更多,他还得自己想些办法才行。稍稍活动了下有些酸痛的筋骨,李修准备去上朝。
本以为李平知道了自己私自从刑部带了戚胜一案的卷宗出来会在李治面前参自己一本,却不想对方只是略有深意地看了自己一眼,什么也没说。如果李平有所行动,李修这边也好见招拆招,可偏偏对方按兵不动,倒叫李修在意外的同时忍不住猜想他是不是还顾忌着旁的什么。比如说,他不想让李治知道戚胜一案。
下了早朝回到王府,李修又叫人将一大箱子卷宗送回刑部去,心想既然李平给了自己面子,那自己也不该太过嚣张了才是。心中还有许多疑问,李修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何向君的父亲,年龄与郭丰和吴继昌相仿的兵部尚书。兵部不是谈事情的好地方,李修决定到何府去等。
何夫人听说睿亲王亲来府上,忙叫了儿子一同出门迎接;何向君不情不愿地跟了出来,抱臂看着和自己母亲寒暄的李修,一脸不耐。
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