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兵王崛起之路高永照肖秋霜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 好消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九七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张金芬瞒着家人,跟谭根发道公社去办理结婚手续。经办人把他们俩看了又看,就是不敢盖章。

那人一边看着他们,一边问道:“知识青年跟农民结婚,犯法不?”

张金芬说道:“我是自愿的。”

解释了老半天,终于才领到了结婚证书。在张金芬结婚后,经常有人说她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中,”“这谭根发都老的像她爸爸了,”“真是一个不开花的猪脑袋。”

尽管村子里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很多,但张金芬依然我行我素,吧这些都当做没听见一样。

婚后,张金芬不敢喝家里人联系,家人也不给她写信。

直到一九八九年底,时隔十八年,张金芬这才鼓起勇气,给弟弟写信说:“我今年想回来过年,不知你们欢迎不?”

弟弟很快来信表示欢迎,并随信寄来了路费。随后,张金芬就只身坐车回到了上海老家。

因为弟弟在心里没有提到谭根发,她也就不敢贸然将他带回去。

这天,天蒙蒙亮,张金芬在火车站下车,凭着记忆,她终于找到了老家的门口。

那里的情况一切如旧,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她父亲对她怎么样?”正在这时,胡安娜终于忍不住的开口问道。

“你别说话,听我讲吧。”说着话,高朝阳又要去拿茶杯喝茶了。胡安娜一见立即抢过茶杯,给他去倒来了茶水。

喝了一口茶水,高朝阳就继续往下讲了:

重逢让大家有些激动,但都不扣不谈谭根发。好几天以后,她的父亲这才小心的问了一句:“他对你好吗?”

“好,你们放心。”张金芬也小声的说道。

“农村的空气还是很好啊。”她的父亲很是无奈的说道。

当张金芬就要返回农村的时候,她的父亲对张金芬说道:“下次把他带来吧。”

几年后,张金芬带着谭根发终于再次来到了上海,让他第一次与娘家的亲人见面。但张金芬的父亲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谭根发只见到了妻子的两个弟弟。

张金芬自从嫁给了深山农民谭根发后,次年就生下了儿子谭东富,三年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再加上丈夫的三个孩子,一家七口人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张金芬中烤烟,豆子,糯米,养猪,养牛卖钱,谭根发给人家杀猪,每杀一头猪可挣五角钱。他们夫妻二人靠着勤劳和省吃俭用,硬是将五个孩子拉扯成人。还两次重新翻修了房子。

最困难的是他们刚结婚的时候,那时,在谭根发的三个儿子中,最大的才十六岁,最小的才九岁。

每次在?煮熟后,张金芬总会先盛上一碗给公婆,然后在加上菜叶和着煮,煮好后盛一部分给孩子们,然后再加上菜叶和着煮,这才是她和丈夫吃的。

后来的日子虽然好了一些,但家里还是很穷。前些年小儿子上大学,每年上万元的费用,就靠全家人没日没夜的种庄稼,养猪,养牛负担的。

“我们不是同一个妈妈生的,但感情好得痛亲兄弟。因为妈妈对我们比对亲生儿子还好。妈妈很能干。有时,我都觉得她跟着我爸有些委屈。”谭根发的儿子是这样说的。

近些年来,上了年纪的谭根发已经不能干重活了,家里的一切就全靠张金芬了。每次看到老婆从地里回来那种疲惫的样子,谭根发都觉得自己拖累了老婆。

他只能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给老婆分忧担愁。

张金芬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生活习惯和思想作风都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使一脚踩在牛粪上再也不会哭鼻子了。回上海时看到那些高楼大厦,我反而觉得不习惯了。我曾经当选过村里的主人。从一九八二年起,就一直是镇人大代表。还当过县人大代表。但在我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既然答应跟着他,就得一辈子巴心巴肠的对他。我喜欢农村的生活。”

“她能干,对人忠诚,有文化。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