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工匠之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2章 青花瓷的神仙釉操作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致釉料挂不稳造成缩釉。

  保证好这些点之后,才是各种关于施釉的特点分辨。

  这第一种就是所谓的撒釉!

  撒釉属于最早期的釉粉施釉方式。

  最早时期,撒釉就是把釉料制成粉状,包在纱布网兜中,趁着刚拉完的坯还湿着的时候,直接进行拍撒,也有直接撒粉的。

  亦或者会在坯体干了之后,再抹一层泥浆,然后用上述方式进行撒釉。

  撒釉起源很早,现已不再用这种方式。

  这第二种就是浇釉,属于是原始青瓷时期就有的工艺。

  浇釉分正浇法、反浇法,操作中需要不断搅拌釉料,古时候坯体都是生坯,没有经过素烧,不方便搬动,于是匠人们将坯体放置于架在油桶中的木板上,正浇法顾名思义就是从上往下浇,反浇法就是将坯体倒置,从下往上浇。

  这两种浇釉的方式,烧制成的效果也有不同。

  这第三种就是刷釉,也就是原始陶器刷浆工艺演变而来、

  原始陶器的成品表面都比较粗糙,为了美观,一开始会在其表面刷一层细泥,后来釉料的出现,替代了细泥,于是有了刷釉工艺。

  这第四种就是蘸釉,属于是西汉晚期出现,元、明时期底依旧在广泛应用。

  蘸釉的应用时间很长,到了元、明时期,更是发展出在器皿底足做釉把进行施釉并广为流传。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蘸釉工艺是辨别一件瓷器是否是明代器物的特征之一。

  根据史料讲,一件使用吹釉工艺的瓷器就不可能是明代的,因为那时候还没出现吹釉的工具和工艺。

  这第五种就是荡釉,属于是宋代开始常见,宋代的北方瓷器常见的施釉方式是荡釉,且一直延续至今,目前还有在使用这种方式施釉。

  这第六种就是吹釉,出现在康熙时期。

  相对其他的施釉工艺,吹釉是最晚出现的。

  吹釉一开始是应用在比较小比较薄的坯体的,假如一件薄胎器皿用蘸釉的方式进行施釉,那么很容易被捏碎,吹釉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