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经济热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算是第二大受害者,宋徽宗喜欢什么,非就是些什么花岗石呀,奇花异木等等,这些都得靠应奉局从全国各地给他搜刮而来。但是,他一想到自己得到的原来不过一成左右,其余的都被瓜分了,而且他的名誉还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而且这毕竟是蔡京出相的第一道奏章,他总得给点面子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的那份军令状打动了他,出于种种考虑,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所以,那些保守百姓的忧虑,并非理可循的,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其实就连李奇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这应奉局从此就作古了,只要宋徽宗在,那么应奉局就有死灰复燃的机会,但是,李奇此时真的不能想太远,他要趁着现在把事情做好。
除了宋徽宗以外,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王黼了。
对于王黼而言,这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刚刚丢了,如今就连聚宝盆也被人砸碎了,气得他是当场就晕厥过去了。
他原本以为,即便自己的致仕了,但是只要应奉局在,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应奉局完全是为了皇上个人服务,拍马屁的最佳法宝,而且应奉局上下又全是他的亲信,任谁也插不进去,他虽在家中,还是能够运筹帷幄。
这下可好了,蔡京也不打你什么应奉局的主意,男人嘛,做事就得干脆一点,直接废了得了,甭想太多,想太多只会后患穷,这下倒要看你还怎么东山再起。
当然,蔡京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一些损害,毕竟苏州应奉局跟他有莫大的关系,但是在他的名垂千古计划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不过,由于王黼跟后宫也有莫大的关系,故此此举对于后宫某些人的损害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如今蔡京、李奇、太子的风头正劲,她们唯有选择避其锋芒,不敢在皇上面前乱言。
大宋时代周刊也专门为了这事做了一个特辑,其中内容疑是歌颂宋徽宗、蔡京的英明决断,从侧面贬的王黼和应奉局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这就跟当初蔡京致仕的情况一样,那时候王黼也是将蔡京往死里贬,恨不得把蔡京说成妖魔的化身,这也让王黼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封号“贤相”。
蔡京只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过他这次有李奇相助,宣传力度远胜王黼。
由于前面的太师学院就已经开始转变蔡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再加上这一次李奇完美的包装,蔡京的形象得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十分拥戴他,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他,这也让蔡京尝到了甜头,对于自己的计划加是坚定不移了。
在同一时间,李奇的经济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撇开王黼这个最大的阻碍,朝廷彻彻底底与李奇站在同一条线上,李奇也终于开始发力了,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裁减冗官,最先拿来开刀的就是御前那些使唤官,以及曾在应奉局就职的官员。
这应奉局一废除,那些官员本就不知何去何从,而且应奉局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大大小小的官吏是数不胜数,而且遍布全国,给朝廷带来的很沉重的负担,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可怜的王黼,在朝中所剩唯一的力量,也被斩草除根了。
说来也巧,这些曾经隶属应奉局的官员个个都是肥差,经过这些年,每个人都捞了不少,即便被裁掉,那也不至于上街讨饭,但是他们又不像高俅那些大地主,躺着都能吃上十辈子,于是乎,都不要李奇忽悠,自个就乖乖投身到了商界来,前来商务局报道,希望商务局能够给他们好好谋划谋划,这对李奇而言,真是意外的惊喜。
经过这两番大规模的裁员,也很好给一些官员提了个醒,知道这块天已经变了,又加上见到那些已经从商的官员们,如今生活都过的有滋有味,懒得等秦桧上门,开始自主往商务局跑,这大大的也减轻了秦桧的压力。
秦桧如今也尝到甜头了,以前是他求人,现在是人求他,感觉真是爽yy。
另外,随着陈过庭、张汝霖、陈东、欧阳澈的加盟,商务局是人才济济,终于成为了一个设备、人才齐全的部门,再也不是秦桧一手抓,屁大的事,都得他亲自去处理,但是这也分担了秦桧手中一部分权力,如今商务局乃是大宋最炙手可热的部门,虽然官不大,但是权力可是相当重的,若李奇不加以平衡,很可能以后会控制不住。
王黼虽倒,但是增田税并未胎死腹中。清查土地开始进入了正式阶段,在这之前,宋徽宗听从了李奇的意见,又颁布出一道法令来,那就是土地实名制,凡是没有在商务局登记的土地,朝廷都将其视为不存在,既然你要隐瞒,干脆就隐瞒到底,也不许在买扑行里拍卖,但是究竟怎么处理,或者说是怎么惩罚,到底是收回,还是强行征收,朝廷对此只字不提。
这些可不得了了,那些大地主个个是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实名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去还是不去,那叫一个纠结呀。
就在这法令颁布的第二天,李奇开始加强力度宣传增田税,此消息一传开,那些小农民自然是最最高兴的,天天盼这增田税早日施行。
那些地主、豪强们虽早已经知道了,但那时候毕竟还没有正式宣布,眼见这增田税就要到来了,开始都坐不住了,可是他们又见不少大地主们都纷纷揣着地契往商务局跑,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开始四处打探消息。
正当他们疑惑之际,李奇又放出风去,把工业园、农业园的消息放了出去,宋朝四京是作为首批实验地点,另外还有杭州、金陵、莱州、扬州等地。
这一下,那些地主、豪强们又开始观望了起来,心中却是加纠结,他们一时间消化不了这么讯息,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yu静观其变,导致目前的状况是风平浪静,这可让朝中的保守派以及致仕在家的王黼是大跌眼镜,剧本好像不是这么走的。
李奇则是稳坐钓鱼台,整天在商务局筹备法在江南普及的事宜,另外,他又与朱勔搭上了,二人密切讨论整顿江南官场,毕竟这事蔡京不好露面。既要做的风风光光,闹出一点动静来,把蔡京的名声给扭转过来,又不能伤及朱勔的根本,以免查到最后,矛头全部指向朱勔,那可就不太好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也是让李奇头疼不已,想要做到完美又谈何容易。
最关键的还是李奇自己不能离开京城,于是他只能依托已经南下的郑逸和白浅诺了。
虽然天气是越来越冷了,但是经济热潮越发猛烈,开始以汴京为中心朝着四周席卷开来,越演越烈,不可阻挡啊。
雪花飘落。
李奇拖着疲惫的身子站在秦府的大门前,望着阴霾的天空,叹道:“又是一年要过去了。今年的年节真是令人期待呀。”未完待续。)
最章节请:57小说或访问http:57xs
第(3/3)页
算是第二大受害者,宋徽宗喜欢什么,非就是些什么花岗石呀,奇花异木等等,这些都得靠应奉局从全国各地给他搜刮而来。但是,他一想到自己得到的原来不过一成左右,其余的都被瓜分了,而且他的名誉还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而且这毕竟是蔡京出相的第一道奏章,他总得给点面子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的那份军令状打动了他,出于种种考虑,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所以,那些保守百姓的忧虑,并非理可循的,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其实就连李奇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这应奉局从此就作古了,只要宋徽宗在,那么应奉局就有死灰复燃的机会,但是,李奇此时真的不能想太远,他要趁着现在把事情做好。
除了宋徽宗以外,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王黼了。
对于王黼而言,这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刚刚丢了,如今就连聚宝盆也被人砸碎了,气得他是当场就晕厥过去了。
他原本以为,即便自己的致仕了,但是只要应奉局在,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应奉局完全是为了皇上个人服务,拍马屁的最佳法宝,而且应奉局上下又全是他的亲信,任谁也插不进去,他虽在家中,还是能够运筹帷幄。
这下可好了,蔡京也不打你什么应奉局的主意,男人嘛,做事就得干脆一点,直接废了得了,甭想太多,想太多只会后患穷,这下倒要看你还怎么东山再起。
当然,蔡京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一些损害,毕竟苏州应奉局跟他有莫大的关系,但是在他的名垂千古计划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不过,由于王黼跟后宫也有莫大的关系,故此此举对于后宫某些人的损害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如今蔡京、李奇、太子的风头正劲,她们唯有选择避其锋芒,不敢在皇上面前乱言。
大宋时代周刊也专门为了这事做了一个特辑,其中内容疑是歌颂宋徽宗、蔡京的英明决断,从侧面贬的王黼和应奉局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这就跟当初蔡京致仕的情况一样,那时候王黼也是将蔡京往死里贬,恨不得把蔡京说成妖魔的化身,这也让王黼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封号“贤相”。
蔡京只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过他这次有李奇相助,宣传力度远胜王黼。
由于前面的太师学院就已经开始转变蔡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再加上这一次李奇完美的包装,蔡京的形象得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十分拥戴他,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他,这也让蔡京尝到了甜头,对于自己的计划加是坚定不移了。
在同一时间,李奇的经济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撇开王黼这个最大的阻碍,朝廷彻彻底底与李奇站在同一条线上,李奇也终于开始发力了,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裁减冗官,最先拿来开刀的就是御前那些使唤官,以及曾在应奉局就职的官员。
这应奉局一废除,那些官员本就不知何去何从,而且应奉局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大大小小的官吏是数不胜数,而且遍布全国,给朝廷带来的很沉重的负担,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可怜的王黼,在朝中所剩唯一的力量,也被斩草除根了。
说来也巧,这些曾经隶属应奉局的官员个个都是肥差,经过这些年,每个人都捞了不少,即便被裁掉,那也不至于上街讨饭,但是他们又不像高俅那些大地主,躺着都能吃上十辈子,于是乎,都不要李奇忽悠,自个就乖乖投身到了商界来,前来商务局报道,希望商务局能够给他们好好谋划谋划,这对李奇而言,真是意外的惊喜。
经过这两番大规模的裁员,也很好给一些官员提了个醒,知道这块天已经变了,又加上见到那些已经从商的官员们,如今生活都过的有滋有味,懒得等秦桧上门,开始自主往商务局跑,这大大的也减轻了秦桧的压力。
秦桧如今也尝到甜头了,以前是他求人,现在是人求他,感觉真是爽yy。
另外,随着陈过庭、张汝霖、陈东、欧阳澈的加盟,商务局是人才济济,终于成为了一个设备、人才齐全的部门,再也不是秦桧一手抓,屁大的事,都得他亲自去处理,但是这也分担了秦桧手中一部分权力,如今商务局乃是大宋最炙手可热的部门,虽然官不大,但是权力可是相当重的,若李奇不加以平衡,很可能以后会控制不住。
王黼虽倒,但是增田税并未胎死腹中。清查土地开始进入了正式阶段,在这之前,宋徽宗听从了李奇的意见,又颁布出一道法令来,那就是土地实名制,凡是没有在商务局登记的土地,朝廷都将其视为不存在,既然你要隐瞒,干脆就隐瞒到底,也不许在买扑行里拍卖,但是究竟怎么处理,或者说是怎么惩罚,到底是收回,还是强行征收,朝廷对此只字不提。
这些可不得了了,那些大地主个个是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实名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去还是不去,那叫一个纠结呀。
就在这法令颁布的第二天,李奇开始加强力度宣传增田税,此消息一传开,那些小农民自然是最最高兴的,天天盼这增田税早日施行。
那些地主、豪强们虽早已经知道了,但那时候毕竟还没有正式宣布,眼见这增田税就要到来了,开始都坐不住了,可是他们又见不少大地主们都纷纷揣着地契往商务局跑,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开始四处打探消息。
正当他们疑惑之际,李奇又放出风去,把工业园、农业园的消息放了出去,宋朝四京是作为首批实验地点,另外还有杭州、金陵、莱州、扬州等地。
这一下,那些地主、豪强们又开始观望了起来,心中却是加纠结,他们一时间消化不了这么讯息,所以都不敢轻举妄动,yu静观其变,导致目前的状况是风平浪静,这可让朝中的保守派以及致仕在家的王黼是大跌眼镜,剧本好像不是这么走的。
李奇则是稳坐钓鱼台,整天在商务局筹备法在江南普及的事宜,另外,他又与朱勔搭上了,二人密切讨论整顿江南官场,毕竟这事蔡京不好露面。既要做的风风光光,闹出一点动静来,把蔡京的名声给扭转过来,又不能伤及朱勔的根本,以免查到最后,矛头全部指向朱勔,那可就不太好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也是让李奇头疼不已,想要做到完美又谈何容易。
最关键的还是李奇自己不能离开京城,于是他只能依托已经南下的郑逸和白浅诺了。
虽然天气是越来越冷了,但是经济热潮越发猛烈,开始以汴京为中心朝着四周席卷开来,越演越烈,不可阻挡啊。
雪花飘落。
李奇拖着疲惫的身子站在秦府的大门前,望着阴霾的天空,叹道:“又是一年要过去了。今年的年节真是令人期待呀。”未完待续。)
最章节请:57小说或访问http:57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