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河神一曲歌旧事 花郎并蒂话别情(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方法,反正肯定不是大汉朝那时候的规矩。总结一下,根据历史事实和刘氏诸谱的实际记录来看,这都是一种精神溯源,而非实际谱系。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事情是写进《三国志》的,有假么?好,我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这个《三国志》,这一段带裴注是这样的: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裴:《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在三国志中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提起过中山郡王,能够记其出身的,仅此一处。《蜀书》与裴注《典略》有出入,此处本应存疑。为何不存疑?演义之功也。
有人说《典略》是魏史官撰,这是在贬低刘备。哎?这究竟是不是贬低呢?众所周知,刘胜是西汉王爷,而东汉刘秀出西汉诸刘旁支,与刘胜早出了五服。汉代关于皇族的计算是非常有规矩的,如果刘备是刘胜的后人,压根就没法自称帝胄。但是在隆中对里,诸葛亮还是认可刘备宗亲的身份,这其中便有些蹊跷。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志》提刘胜的时候要加汉景帝子以别其西汉王爵的身份,但是《典略》却只称临邑侯,说明这是东汉的封爵。东汉确实曾经有过临邑侯的册封,虽然只是个侯爵,但确确实实是出自刘秀之后,按照此说,反而给刘备坐正了身份。东汉临邑侯的后代明显要比三百年前西汉那个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后代又被王莽撸过一遍的刘胜血缘更加靠近汉献帝,而且靠得还不是一点儿。
这时候又有人说,临邑离涿州还有段距离,那么刘备出临邑又怎么会跑到涿州。好,那我们就拿刘雄来说说,刘雄曾任平原县令(《后汉书》),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世仕州郡。如本作所述,东郡,平原,临邑,这三个地方是相邻的,都在黄河南岸,河济之间的狭长地带。很明显刘雄,刘弘世居此处,因为刘弘早死,刘备由寡母所携投了涿州。
以上两点都是在解释刘备望出临邑侯的合理性,但没有论证其必然性。只存在合理性我们不能用来排除《三国志》关于刘备出刘胜的记载,我们必须顺藤摸瓜找到真相。
刘胜,同名同姓,在汉代宗室里除了中山靖王外还有一人,就是东汉平原王。这个平原王刘胜可不简单,他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因为身体不好没有继承帝位,被封在平原。但他本人也没有后代,过继了一个宗室刘得来继承平原国。结果这小子也无后,汉和帝只好再过继了一位来继承中山国。这一位就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请注意,河间王刘开,当时辖乐成,渤海,涿郡。西汉诸王都被王莽杀得差不多了,东汉时期的涿郡刘氏,如刘德然等理应出刘开一支。汉代自汉顺帝后的所有皇帝,其实也都是刘开的后代。所以刘开的十二个儿子,不记名,均被汉顺帝封侯。所封侯国必然是在涿郡,清河,平原一代。东汉的临邑侯历两代而绝,临邑的侯国有空缺。刘开这十二个儿子和封国,史书没有写。但是自河间到平原,填空能填的地儿就那么几个,基本可以确定会有一个临邑侯。这十二侯是追尊,所以不可能传下去,这一代临邑侯的枝属也就没有爵位。
最关键的是,刘开生刘淑,淑生苌,苌生宏,宏生汉献帝刘协。
如果刘雄是刘开的孙子,他没有爵位,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宗亲,和帝脉未出五服。刘备和献帝恰好卡在五服内,而且是平辈。刘雄当官虽然“世仕”东郡平原临邑一代,但他本贯涿州(从刘开),继承关系上又上溯刘胜。
如此一来,刘备被传记多次称为宗室,却出身不高,仕官和祖上仕官的痕迹都在平原附近但望出涿州,这些所有的因果都被串联了起来。其中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为何此刘胜会混为彼刘胜?
其实答案也特别简单,蜀国无史官,刘备称帝不久便去世了,也没有专门黄门记录起居。当时可能仅存先主出刘胜一说,就被陈寿自然而然的与知名度更高的中山靖王联系在了一起。而魏国继承了汉宫文献,可以查询到族谱,故而鱼豢在《魏略》中给出了更真实的答案。如此错进错出,盖叹鱼豢之简,而笑陈寿之陋也。
在隆中对,汉中王劝进表,刘备称帝劝进表,以及诸葛说孙权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宗师血统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承认的。所以他必然与献帝不出五服。很多人说刘备起点很低,其实不然,这一章章节有限,我们下一节再讲。
第(3/3)页
方法,反正肯定不是大汉朝那时候的规矩。总结一下,根据历史事实和刘氏诸谱的实际记录来看,这都是一种精神溯源,而非实际谱系。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事情是写进《三国志》的,有假么?好,我们就来仔细说道说道这个《三国志》,这一段带裴注是这样的: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裴:《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在三国志中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提起过中山郡王,能够记其出身的,仅此一处。《蜀书》与裴注《典略》有出入,此处本应存疑。为何不存疑?演义之功也。
有人说《典略》是魏史官撰,这是在贬低刘备。哎?这究竟是不是贬低呢?众所周知,刘胜是西汉王爷,而东汉刘秀出西汉诸刘旁支,与刘胜早出了五服。汉代关于皇族的计算是非常有规矩的,如果刘备是刘胜的后人,压根就没法自称帝胄。但是在隆中对里,诸葛亮还是认可刘备宗亲的身份,这其中便有些蹊跷。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志》提刘胜的时候要加汉景帝子以别其西汉王爵的身份,但是《典略》却只称临邑侯,说明这是东汉的封爵。东汉确实曾经有过临邑侯的册封,虽然只是个侯爵,但确确实实是出自刘秀之后,按照此说,反而给刘备坐正了身份。东汉临邑侯的后代明显要比三百年前西汉那个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后代又被王莽撸过一遍的刘胜血缘更加靠近汉献帝,而且靠得还不是一点儿。
这时候又有人说,临邑离涿州还有段距离,那么刘备出临邑又怎么会跑到涿州。好,那我们就拿刘雄来说说,刘雄曾任平原县令(《后汉书》),官至东郡范令(《三国志》),世仕州郡。如本作所述,东郡,平原,临邑,这三个地方是相邻的,都在黄河南岸,河济之间的狭长地带。很明显刘雄,刘弘世居此处,因为刘弘早死,刘备由寡母所携投了涿州。
以上两点都是在解释刘备望出临邑侯的合理性,但没有论证其必然性。只存在合理性我们不能用来排除《三国志》关于刘备出刘胜的记载,我们必须顺藤摸瓜找到真相。
刘胜,同名同姓,在汉代宗室里除了中山靖王外还有一人,就是东汉平原王。这个平原王刘胜可不简单,他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因为身体不好没有继承帝位,被封在平原。但他本人也没有后代,过继了一个宗室刘得来继承平原国。结果这小子也无后,汉和帝只好再过继了一位来继承中山国。这一位就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请注意,河间王刘开,当时辖乐成,渤海,涿郡。西汉诸王都被王莽杀得差不多了,东汉时期的涿郡刘氏,如刘德然等理应出刘开一支。汉代自汉顺帝后的所有皇帝,其实也都是刘开的后代。所以刘开的十二个儿子,不记名,均被汉顺帝封侯。所封侯国必然是在涿郡,清河,平原一代。东汉的临邑侯历两代而绝,临邑的侯国有空缺。刘开这十二个儿子和封国,史书没有写。但是自河间到平原,填空能填的地儿就那么几个,基本可以确定会有一个临邑侯。这十二侯是追尊,所以不可能传下去,这一代临邑侯的枝属也就没有爵位。
最关键的是,刘开生刘淑,淑生苌,苌生宏,宏生汉献帝刘协。
如果刘雄是刘开的孙子,他没有爵位,但却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宗亲,和帝脉未出五服。刘备和献帝恰好卡在五服内,而且是平辈。刘雄当官虽然“世仕”东郡平原临邑一代,但他本贯涿州(从刘开),继承关系上又上溯刘胜。
如此一来,刘备被传记多次称为宗室,却出身不高,仕官和祖上仕官的痕迹都在平原附近但望出涿州,这些所有的因果都被串联了起来。其中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为何此刘胜会混为彼刘胜?
其实答案也特别简单,蜀国无史官,刘备称帝不久便去世了,也没有专门黄门记录起居。当时可能仅存先主出刘胜一说,就被陈寿自然而然的与知名度更高的中山靖王联系在了一起。而魏国继承了汉宫文献,可以查询到族谱,故而鱼豢在《魏略》中给出了更真实的答案。如此错进错出,盖叹鱼豢之简,而笑陈寿之陋也。
在隆中对,汉中王劝进表,刘备称帝劝进表,以及诸葛说孙权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宗师血统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承认的。所以他必然与献帝不出五服。很多人说刘备起点很低,其实不然,这一章章节有限,我们下一节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