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虎蟠鹏举成和议 蚁蠹鼠凿遂阴谋(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近似于一种盟长。因此太宰这样僭越的官名就消失了。可用于官名的,就只剩下了丞与相。在有丞相制度的朝代,丞相都代表了帝之副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丞,相两字在地方官制里同样存在。国(等郡)称相,县称丞,均为副二。但是有汉以来封国的王已经没有实权,所以国相虽然名为副二,其职能却大致相当于太守。
有了这些注解,我们基本可以辨析所有涉及宰,相,丞的官职大小问题。
两汉不常设丞相,政务的核心,我们知道以三公九卿为主体。
三公九卿各有司职,尤其是东汉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后称太尉)各有所“司”,又称三司。
可与三公比肩的官、职还有没有呢?其实还有很多。
我们先说官的大小,比三公地位更尊的有三太三老。
太者大也,所谓三太就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职是周官三公,到汉代仍有使用,地位比汉代三“司”要高,属于上公。这其实很好理解,看名字,师傅,保(大概相当于武教头)。总之,这三个官都是帝“师”的辈分。东汉只保留了太傅。因此太傅理论上是比丞相更大的title,但是众所周知,丞相的职权比较大。
所谓三老,其实前文介绍过。君王父事之,这时等同帝“父”的辈分,虽然只是荣誉title,但他才是人臣的终极象征。就像前文我们举过的例子,四世三公不稀奇,为何袁家独大?因为他们家出了一个帝奉三老——袁逢。同时,乡官也有三老,参照本文知识点开头说的,就算官名一样还要看上属机关。三老这个称号的位置有多重,关键看是做谁的爸爸。
说完官的大小,我们再说职。前文提到荀彧的时候笔者曾经说过荀彧贵为三独坐,在曹操司空时期两人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何谓三独坐?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这三个官为什么特殊?他们是皇帝的私官,上朝有独座。尚书令(包括守尚书事)是皇帝之口,汉代的尚书台还兼了后世中书台的功能,起草文书,发布,都是他们一家,权力非常大。司隶校尉是皇帝之刃,相当于中央警备部,汉末赫赫有名的西园八校尉是再司隶校尉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御史中丞是皇帝之言,有监察弹劾百官之权。演义当中“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就贵为三独座,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怼谁。
这三个官虽然品级比三公差很多,但除非是一手遮天的一时权臣,见三独坐气焰都要矮三分。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地方官吏,很多人都认为州刺史>太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太守在汉代官,职都非常大,几乎相当于一郡的土皇帝。拿的是汉代官制顶薪两千石。那些三公九卿是士族,除拿顶薪外(增秩两千石),他们还吃食邑。所谓丞相万石的说法子虚乌有。西汉时候有个人叫石奋,他和四个二子都位列公卿,拿顶薪两千石,加在一起是万石,就出了第一位万石君。在《汉书》传记里也取万石君而不名。万石代表了一门显贵,并非一人之俸禄。
州刺史只是个六百石的监察官,但是他职司可以监察太守。这是汉代官制里一个bug,典型的小官管大官。所以有一段时期汉代用两千石的州牧代替州刺史,这样相对就好管一些。东汉刺史,州牧混置,如何确定,看得是身份。刘姓的刘表,刘璋,刘虞,这都是州牧。刘备一直把刘豫州挂在嘴上,是因为他得的是个州牧,顶薪的大官。
州牧与太守之间有矛盾很常见,比如刘虞公孙瓒,比如韩馥袁绍。如果州牧没有支持者,很难和握有军权的太守相抗衡的。可以参考以上两对儿冤家的斗争结果。
至于刺史,那就更不会有人放在眼里了。
《三国志》中许多太守,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其概念几乎与东周的封国等大。事实上汉代太守的辖郡,就是和诸侯王的封国平级的。
写到这里已经超长了,关于封国官职和幕府官制,我们下一章再讲。
第(3/3)页
近似于一种盟长。因此太宰这样僭越的官名就消失了。可用于官名的,就只剩下了丞与相。在有丞相制度的朝代,丞相都代表了帝之副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丞,相两字在地方官制里同样存在。国(等郡)称相,县称丞,均为副二。但是有汉以来封国的王已经没有实权,所以国相虽然名为副二,其职能却大致相当于太守。
有了这些注解,我们基本可以辨析所有涉及宰,相,丞的官职大小问题。
两汉不常设丞相,政务的核心,我们知道以三公九卿为主体。
三公九卿各有司职,尤其是东汉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后称太尉)各有所“司”,又称三司。
可与三公比肩的官、职还有没有呢?其实还有很多。
我们先说官的大小,比三公地位更尊的有三太三老。
太者大也,所谓三太就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官职是周官三公,到汉代仍有使用,地位比汉代三“司”要高,属于上公。这其实很好理解,看名字,师傅,保(大概相当于武教头)。总之,这三个官都是帝“师”的辈分。东汉只保留了太傅。因此太傅理论上是比丞相更大的title,但是众所周知,丞相的职权比较大。
所谓三老,其实前文介绍过。君王父事之,这时等同帝“父”的辈分,虽然只是荣誉title,但他才是人臣的终极象征。就像前文我们举过的例子,四世三公不稀奇,为何袁家独大?因为他们家出了一个帝奉三老——袁逢。同时,乡官也有三老,参照本文知识点开头说的,就算官名一样还要看上属机关。三老这个称号的位置有多重,关键看是做谁的爸爸。
说完官的大小,我们再说职。前文提到荀彧的时候笔者曾经说过荀彧贵为三独坐,在曹操司空时期两人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何谓三独坐?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这三个官为什么特殊?他们是皇帝的私官,上朝有独座。尚书令(包括守尚书事)是皇帝之口,汉代的尚书台还兼了后世中书台的功能,起草文书,发布,都是他们一家,权力非常大。司隶校尉是皇帝之刃,相当于中央警备部,汉末赫赫有名的西园八校尉是再司隶校尉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御史中丞是皇帝之言,有监察弹劾百官之权。演义当中“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就贵为三独座,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怼谁。
这三个官虽然品级比三公差很多,但除非是一手遮天的一时权臣,见三独坐气焰都要矮三分。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地方官吏,很多人都认为州刺史>太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太守在汉代官,职都非常大,几乎相当于一郡的土皇帝。拿的是汉代官制顶薪两千石。那些三公九卿是士族,除拿顶薪外(增秩两千石),他们还吃食邑。所谓丞相万石的说法子虚乌有。西汉时候有个人叫石奋,他和四个二子都位列公卿,拿顶薪两千石,加在一起是万石,就出了第一位万石君。在《汉书》传记里也取万石君而不名。万石代表了一门显贵,并非一人之俸禄。
州刺史只是个六百石的监察官,但是他职司可以监察太守。这是汉代官制里一个bug,典型的小官管大官。所以有一段时期汉代用两千石的州牧代替州刺史,这样相对就好管一些。东汉刺史,州牧混置,如何确定,看得是身份。刘姓的刘表,刘璋,刘虞,这都是州牧。刘备一直把刘豫州挂在嘴上,是因为他得的是个州牧,顶薪的大官。
州牧与太守之间有矛盾很常见,比如刘虞公孙瓒,比如韩馥袁绍。如果州牧没有支持者,很难和握有军权的太守相抗衡的。可以参考以上两对儿冤家的斗争结果。
至于刺史,那就更不会有人放在眼里了。
《三国志》中许多太守,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其概念几乎与东周的封国等大。事实上汉代太守的辖郡,就是和诸侯王的封国平级的。
写到这里已经超长了,关于封国官职和幕府官制,我们下一章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