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身在御宇第几层、一石激起、惊涛千重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的问题,他们都强调要提高官员的道德品质,具体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熟读圣贤书。
读书明理,参加考试之后才能去做官,然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对于贪污的作用极其有限。尽管饱读诗书,但是一旦位高权重,有机会贪污的时候,大部分官员还是禁不住诱惑。
至于本朝太祖朱元璋,却提出了另一个思路,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你敢贪污我就弄死你!
按照太祖颁布天下的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银六十两以上的就要斩首示众,并把皮剥下来塞上以稻草和石灰。
非但如此,这个被加工完的死玩意儿还要挂在官府衙门的案桌旁边,用来警示继任的官吏不要重蹈覆辙。
这手段听起来真是奇狠无比,但是效果却是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到了现在的万历年,有关官员贪污量刑的标准早已名存实亡,六十两剥皮楦草简直就是个笑话。
也就是说,即便是这样的酷刑,也阻挡不了贪渎之风。而这张卷子里所举的例子,却让梅观林的心里暗自心惊:只要让那个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粥就行了。
不管是谁来分粥,如果做不到尽量公平,那么分粥的人最后拿到的肯定是最少粥的一碗,贪污问题立马解决了。
虽然文章中也说,并不存在以极其简便的方式理清官员吏治的方法,但是梅观林也隐隐地感觉出文章里的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说。光凭着圣人教化和官员本人的道德操守,是一条完全走不通的路。
这个考生在卷子上当然没有明说,但就算是梅观林自己体悟出来的这一点点意思,也足以让他胆战心惊!
但是梅观林的想法,却跟正在吵架的那些人不同。他看这篇犹如天外飞来的策论,知道写作它的人头脑清晰、经验丰富、甚至是尺度也掌握得十分老辣。如果有人说这是出自一个叱咤政坛多年的名臣笔下,或是一个致仕的相国所写,他都敢信!
可这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的问题,他们都强调要提高官员的道德品质,具体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熟读圣贤书。
读书明理,参加考试之后才能去做官,然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对于贪污的作用极其有限。尽管饱读诗书,但是一旦位高权重,有机会贪污的时候,大部分官员还是禁不住诱惑。
至于本朝太祖朱元璋,却提出了另一个思路,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你敢贪污我就弄死你!
按照太祖颁布天下的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银六十两以上的就要斩首示众,并把皮剥下来塞上以稻草和石灰。
非但如此,这个被加工完的死玩意儿还要挂在官府衙门的案桌旁边,用来警示继任的官吏不要重蹈覆辙。
这手段听起来真是奇狠无比,但是效果却是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到了现在的万历年,有关官员贪污量刑的标准早已名存实亡,六十两剥皮楦草简直就是个笑话。
也就是说,即便是这样的酷刑,也阻挡不了贪渎之风。而这张卷子里所举的例子,却让梅观林的心里暗自心惊:只要让那个分粥的人,最后一个拿粥就行了。
不管是谁来分粥,如果做不到尽量公平,那么分粥的人最后拿到的肯定是最少粥的一碗,贪污问题立马解决了。
虽然文章中也说,并不存在以极其简便的方式理清官员吏治的方法,但是梅观林也隐隐地感觉出文章里的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说。光凭着圣人教化和官员本人的道德操守,是一条完全走不通的路。
这个考生在卷子上当然没有明说,但就算是梅观林自己体悟出来的这一点点意思,也足以让他胆战心惊!
但是梅观林的想法,却跟正在吵架的那些人不同。他看这篇犹如天外飞来的策论,知道写作它的人头脑清晰、经验丰富、甚至是尺度也掌握得十分老辣。如果有人说这是出自一个叱咤政坛多年的名臣笔下,或是一个致仕的相国所写,他都敢信!
可这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