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骚与风情(上)【一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上阙:
飞入百花里,笑说一蓬蒿。
闲看云海潮,关山雁归鞘。
下阙诗:
沸雪谁人酌,青衫映白首
吹散满荒唐 ,天道不念旧。
清河岸的酒馆旁就是汴京出了名的戏台子,再往左边稍稍便是雁楼,这首小调也不知何时何地写得,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只道是这台上的戏子或是楼里的姑娘偶尔会哼上几句。
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酸儒的骂声:写得什么狗屁倒灶的东西,对仗不不工整,还没有曲牌,有辱斯文。
既然有人骂,也会有人夸。
住在汴京几十年的边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边老是京中三位大儒之一,也是三位中唯一没有功名傍身的大儒,不过他的学识确实实打实得,不似另外两位眼高于顶,脾气比那粪坑里的石头还要臭几分的老头子喜欢吹胡子瞪眼,说教后生,更多的是喜欢去引导,他总说自己是个没什么学问的老古董,其实他的学生都知道,边老是最开明的先生。
不过唯独一件事上,边老的性子也是倔得紧,十几头牛都拉不回,那就是外乡人的身份。边老虽说在汴京待了一辈子,可这终归不是他的家,他是个地道的客家人,喜欢热闹,三位大儒中的门生也数他最多,他说这是泛授。
所以即便如今不收门生,也爱有事没事把原先的门生叫上门来喝一盅,唠唠家常。
“先生,学生最近路过雁楼,偶然听闻楼里有人在争吵一首小调
闲看云海潮,关山雁归鞘。
飞入百花里,笑说一蓬蒿。
沸雪谁人酌,青衫映白首
吹散满荒唐 ,天道不念旧。
有人说是归刀,因为是神兵,有人说是归鞘,因为雁似刀,关山为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虽说乍一看这第二句更好,写得活灵活现,可先生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所以归刀好像又更准确些,所以,先生.......”
堂下的学生拱着手,正弓着身子请教,见迟迟没有回应,偷偷抬起头小声问了句,“先生?”
呼,呼,呼。
学生莞尔,也不觉得奇怪,取来一件狗皮袄替先生盖上,拱了拱手,这才退下。
偌大的学堂里飘着微弱的齁声,虽然小声却听得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上阙:
飞入百花里,笑说一蓬蒿。
闲看云海潮,关山雁归鞘。
下阙诗:
沸雪谁人酌,青衫映白首
吹散满荒唐 ,天道不念旧。
清河岸的酒馆旁就是汴京出了名的戏台子,再往左边稍稍便是雁楼,这首小调也不知何时何地写得,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只道是这台上的戏子或是楼里的姑娘偶尔会哼上几句。
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酸儒的骂声:写得什么狗屁倒灶的东西,对仗不不工整,还没有曲牌,有辱斯文。
既然有人骂,也会有人夸。
住在汴京几十年的边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边老是京中三位大儒之一,也是三位中唯一没有功名傍身的大儒,不过他的学识确实实打实得,不似另外两位眼高于顶,脾气比那粪坑里的石头还要臭几分的老头子喜欢吹胡子瞪眼,说教后生,更多的是喜欢去引导,他总说自己是个没什么学问的老古董,其实他的学生都知道,边老是最开明的先生。
不过唯独一件事上,边老的性子也是倔得紧,十几头牛都拉不回,那就是外乡人的身份。边老虽说在汴京待了一辈子,可这终归不是他的家,他是个地道的客家人,喜欢热闹,三位大儒中的门生也数他最多,他说这是泛授。
所以即便如今不收门生,也爱有事没事把原先的门生叫上门来喝一盅,唠唠家常。
“先生,学生最近路过雁楼,偶然听闻楼里有人在争吵一首小调
闲看云海潮,关山雁归鞘。
飞入百花里,笑说一蓬蒿。
沸雪谁人酌,青衫映白首
吹散满荒唐 ,天道不念旧。
有人说是归刀,因为是神兵,有人说是归鞘,因为雁似刀,关山为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虽说乍一看这第二句更好,写得活灵活现,可先生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所以归刀好像又更准确些,所以,先生.......”
堂下的学生拱着手,正弓着身子请教,见迟迟没有回应,偷偷抬起头小声问了句,“先生?”
呼,呼,呼。
学生莞尔,也不觉得奇怪,取来一件狗皮袄替先生盖上,拱了拱手,这才退下。
偌大的学堂里飘着微弱的齁声,虽然小声却听得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