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士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所以章涵不愿当官,是对的。谁愿意做人家奴呀。”
章涵回忆道:“我爹有一故友,在扬州为官,仕途甚是不济。我年幼之时,每年初春,爹都会携我去江南游历。路过扬州,定要去他家一叙。他爱看戏,每每都会点一折张养浩的《双调·折桂令》——功名事一笔都勾,千里归来,两鬓惊秋。我自无能,谁言有道,勇退中流。柴门外春风五柳,竹篱边野水孤舟。绿蚁新篘,瓦钵磁瓯,直共青山,醉倒方休。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三娘靠着一棵青竹:“‘都不如一叶扁舟’,这做人呐,何苦惶惶不可终日,提心吊胆活着,这样太累了。不如逍遥自在,快活人间,乘物游心。(可见三娘内:道家之空灵)”章涵道:“是啊,纵观千年,如越之范蠡,汉之张良,少之甚少!功成名就后,能够急流勇退,及时归隐的,少之又少。”(士与封建君主体制之矛盾)
众人沿着山间小道,继续攀登。一个时辰后,山间的雾气渐渐淡去。前方,只见峭壁灵石,流水潺潺,山林草木苍翠欲滴。继续往前走,不远处,隐约传来丝丝琴声。
青儿轻轻闭上眼:“这琴声,流转空灵,如这清石流水,沁人心脾。”三娘朝气喘吁吁地章涵喊道:“章大公子,要继续喽。”章涵扶着一棵青竹,吃力道:“好……继续往上爬……继续……”徐盛给章涵递去一壶水:“喝口水。”章涵缓缓抬头,却被一片苍竹遮住了视线:“这山,究竟是有多高?”
穿过这方竹林,上山小道不复。凉风阵阵,舒畅怡然。前方,可见一深潭,潭中浮有一块龟形巨石,满布苍藤,朱红描刻“小濮潭”三字。潭边,只见一老者正安然垂钓。
章涵不禁道:“此情此景,真如‘庄子钓于濮水’持竿而不顾。(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青儿接道:“持竿不顾富贵权势,闻道于天地,自在于乾坤。”
只闻老者沉声一句:“来者何人啊?”章涵上前,做礼道:“老伯,见礼了。我叫章涵,她是……”老伯又问:“来此为何?”章涵道:“我们恰逢路过大青山,见高山空灵,故心驰而往,欲登高峰而远望。”老伯道:“山高渺远,大青山悬有两峰,一峰名曰‘天水’,一峰名曰‘雷火’。”徐盛问道:“老伯伯,请问哪座峰最高?”老者指道:“沿着这条路,再行半里,若有仙缘,可登‘天水’上峰。”
一旁,只见三娘抬着头,不禁往后退了几步:“好大的树呀!”她来到老者身旁,做礼一问:“老伯伯,您知道这棵树有几岁了吗?”老者道:“我太师傅曾说,在他年幼之时,也曾问过他的太师傅——这树究竟多老了?”三娘俏皮道:“那太太太师傅是怎么说的呀?”老者一笑:“他说,他还是孩童之时,这棵大树就在这儿喽……”
徐盛站在大树下,只见树上刻字累累,不禁念道:“……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章涵道:“这,出自东方朔的《答客难》。”他走到树下,望着刻字:“东方先生所言,乃是对君主所掌‘刑德’之无奈。”三娘问道:“刑德?何谓刑德?”章涵道:“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君主可任意挥洒这两把利剑,喜怒行事,决定臣子的升降沉浮。”他感慨:“如此,臣子若是只能看君主脸色,揣摩圣意而度日,长此以往,就会感到羞辱,从而退出官场……”老者听后,放下鱼竿,不禁开怀一笑:“解得好,解得好……一君之天下,而非百姓之天下!”他说完,转过身,继续持竿垂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出自《道德经》)”
只见章涵问道老者:“老伯伯,这树上怎会有如此多的刻字?”三娘亦问:“老伯伯,这是你刻上去的吗?”老者摇摇头,回道:“这些刻字,都是无涯道长身前所刻。”三娘又问:“无涯道长是谁?”老人只是摇头,继续垂钓。
一阵长风,传来簌簌之声,徐盛继续念着树上刻字:“……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出自《庄子·人世间》)”老者背着众人,缓缓道:“庄子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所以章涵不愿当官,是对的。谁愿意做人家奴呀。”
章涵回忆道:“我爹有一故友,在扬州为官,仕途甚是不济。我年幼之时,每年初春,爹都会携我去江南游历。路过扬州,定要去他家一叙。他爱看戏,每每都会点一折张养浩的《双调·折桂令》——功名事一笔都勾,千里归来,两鬓惊秋。我自无能,谁言有道,勇退中流。柴门外春风五柳,竹篱边野水孤舟。绿蚁新篘,瓦钵磁瓯,直共青山,醉倒方休。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三娘靠着一棵青竹:“‘都不如一叶扁舟’,这做人呐,何苦惶惶不可终日,提心吊胆活着,这样太累了。不如逍遥自在,快活人间,乘物游心。(可见三娘内:道家之空灵)”章涵道:“是啊,纵观千年,如越之范蠡,汉之张良,少之甚少!功成名就后,能够急流勇退,及时归隐的,少之又少。”(士与封建君主体制之矛盾)
众人沿着山间小道,继续攀登。一个时辰后,山间的雾气渐渐淡去。前方,只见峭壁灵石,流水潺潺,山林草木苍翠欲滴。继续往前走,不远处,隐约传来丝丝琴声。
青儿轻轻闭上眼:“这琴声,流转空灵,如这清石流水,沁人心脾。”三娘朝气喘吁吁地章涵喊道:“章大公子,要继续喽。”章涵扶着一棵青竹,吃力道:“好……继续往上爬……继续……”徐盛给章涵递去一壶水:“喝口水。”章涵缓缓抬头,却被一片苍竹遮住了视线:“这山,究竟是有多高?”
穿过这方竹林,上山小道不复。凉风阵阵,舒畅怡然。前方,可见一深潭,潭中浮有一块龟形巨石,满布苍藤,朱红描刻“小濮潭”三字。潭边,只见一老者正安然垂钓。
章涵不禁道:“此情此景,真如‘庄子钓于濮水’持竿而不顾。(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青儿接道:“持竿不顾富贵权势,闻道于天地,自在于乾坤。”
只闻老者沉声一句:“来者何人啊?”章涵上前,做礼道:“老伯,见礼了。我叫章涵,她是……”老伯又问:“来此为何?”章涵道:“我们恰逢路过大青山,见高山空灵,故心驰而往,欲登高峰而远望。”老伯道:“山高渺远,大青山悬有两峰,一峰名曰‘天水’,一峰名曰‘雷火’。”徐盛问道:“老伯伯,请问哪座峰最高?”老者指道:“沿着这条路,再行半里,若有仙缘,可登‘天水’上峰。”
一旁,只见三娘抬着头,不禁往后退了几步:“好大的树呀!”她来到老者身旁,做礼一问:“老伯伯,您知道这棵树有几岁了吗?”老者道:“我太师傅曾说,在他年幼之时,也曾问过他的太师傅——这树究竟多老了?”三娘俏皮道:“那太太太师傅是怎么说的呀?”老者一笑:“他说,他还是孩童之时,这棵大树就在这儿喽……”
徐盛站在大树下,只见树上刻字累累,不禁念道:“……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章涵道:“这,出自东方朔的《答客难》。”他走到树下,望着刻字:“东方先生所言,乃是对君主所掌‘刑德’之无奈。”三娘问道:“刑德?何谓刑德?”章涵道:“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君主可任意挥洒这两把利剑,喜怒行事,决定臣子的升降沉浮。”他感慨:“如此,臣子若是只能看君主脸色,揣摩圣意而度日,长此以往,就会感到羞辱,从而退出官场……”老者听后,放下鱼竿,不禁开怀一笑:“解得好,解得好……一君之天下,而非百姓之天下!”他说完,转过身,继续持竿垂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出自《道德经》)”
只见章涵问道老者:“老伯伯,这树上怎会有如此多的刻字?”三娘亦问:“老伯伯,这是你刻上去的吗?”老者摇摇头,回道:“这些刻字,都是无涯道长身前所刻。”三娘又问:“无涯道长是谁?”老人只是摇头,继续垂钓。
一阵长风,传来簌簌之声,徐盛继续念着树上刻字:“……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出自《庄子·人世间》)”老者背着众人,缓缓道:“庄子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