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朕拿国产换私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各省按察司的盐法道对坐落在该省境内的盐务机构只有审计职能,而没有直接管理权。
所以万历皇帝很容易得就可以绕开地方利益集团,将这份好处赐给自己的同胞兄弟。
而现在,朱翊钧想把这份好处的受益对象换一换。
宗室可以理直气壮地吃国产、用国产,那皇帝为甚么就不可以拿国产和豪商们换回远洋航线呢?
朱翊钧的想法是很明确的,贪污党争、士族勾结、边将怠惰、虚夸战功,他都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暂时地去容忍。
这些问题在哪朝哪代都不少有,也不单是明朝这一个朝代的特色问题。
万历皇帝性情阴冷,城府极深,对待昔日恩师都尚且如此,朱翊钧哪里能真的指望申时行、李成梁这些能臣把“忠君”二字看得比自己亲人和自家性命还重呢?
他们就是想顺利退休,保得子孙永享富贵荣华,这是人性使然,根本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指责申时行和李成梁当然容易,当然冠冕堂皇,但他朱翊钧能指责人性吗?
朱翊钧是不忍心去指责的,他不是李自成,他对人性是有一定的宽容和谅解能力的。
所以即使朱翊钧已然成了皇帝,在面对豪商之时,他还是会和现代人一样秉持“公平交易”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利用权力去抢夺。
朱翊钧心想,只要能把海贸航线,以及日本和美洲的银矿资源掌握到手中,不管辽东形势如何变化,朕都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它。
朱翊镠却有些担忧,
“盐税可不是好动的。”
朱翊钧回道,
“朕用的是盐店又不是盐引,有甚么不好动的?晋商和徽商靠盐引都富了二百多年了,朕不过是用点他们吃剩下的,难道他们还有牢骚?”
李太后到底是陪隆庆帝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女人,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商人们当然不敢牢骚,但他们能让闽浙粤的百姓叫苦。”
“我听说现在民间私盐横行,盐店的盐价太贵,百姓吃盐难,不得不去买私盐。”
朱翊钧笑道,
“有盐运司看着呢,要实在不行,就从都察院中抽几个御史派去稽查,本来巡盐御史就是三年一盘查的嘛。”
“巡盐御史要敢包庇,朕正好借机换一批言官,言官专管参人,朕还怕找不到人来当吗?”
李太后抿了下唇,忽然便问道,
“那海贸就这么重要?”
朱翊钧认真答道,
“当然重要。”
——关系到大明的国家货币权和朝廷财政呢。
李太后道,
“没洋人咱们也不是不能过,前头两百多年咱们也一样过来了。”
朱翊钧笑了笑,道,
“现在世道不一样了,要是没洋人也能过,那先帝为何还要开海禁呢?”
李太后道,
“那是为了安抚他们福建人,那宋朝的司马光当年就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古人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朱翊钧笑道,
“那是他们福建人聪明,一个国家要是容不下会赚钱的聪明人,而只容得下被统治的农民,那这个国家就离被灭亡不远了。”
“当年蒙元就是容不下咱们汉人聪明,结果还不是一百年都不到就被太祖皇帝赶回草原了?”
李太后道,
“商人最是贪得无厌,皇上就算赐给他们盐店,他们也一定会同你四弟、同朝廷耍心眼儿。”
朱翊钧笑道,
“他们耍他们的,咱们耍咱们的,佛郎机人都在濠镜自治了呢,还不是一样要向我大明缴税?”
李太后道,
“海商不是农民,他们不会待在原地不动的,他们要闹起脾气来,直接上船当了‘倭寇’、卷起家产移去了外国也未可知。”
朱翊钧回道,
“他们要敢再当‘海寇’,那不是正好给了朕口实出兵?至于移民,他们要移就移,不想当大明子民朕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
朱翊钧这话是针对于晚明的历史背景而言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各省按察司的盐法道对坐落在该省境内的盐务机构只有审计职能,而没有直接管理权。
所以万历皇帝很容易得就可以绕开地方利益集团,将这份好处赐给自己的同胞兄弟。
而现在,朱翊钧想把这份好处的受益对象换一换。
宗室可以理直气壮地吃国产、用国产,那皇帝为甚么就不可以拿国产和豪商们换回远洋航线呢?
朱翊钧的想法是很明确的,贪污党争、士族勾结、边将怠惰、虚夸战功,他都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暂时地去容忍。
这些问题在哪朝哪代都不少有,也不单是明朝这一个朝代的特色问题。
万历皇帝性情阴冷,城府极深,对待昔日恩师都尚且如此,朱翊钧哪里能真的指望申时行、李成梁这些能臣把“忠君”二字看得比自己亲人和自家性命还重呢?
他们就是想顺利退休,保得子孙永享富贵荣华,这是人性使然,根本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指责申时行和李成梁当然容易,当然冠冕堂皇,但他朱翊钧能指责人性吗?
朱翊钧是不忍心去指责的,他不是李自成,他对人性是有一定的宽容和谅解能力的。
所以即使朱翊钧已然成了皇帝,在面对豪商之时,他还是会和现代人一样秉持“公平交易”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利用权力去抢夺。
朱翊钧心想,只要能把海贸航线,以及日本和美洲的银矿资源掌握到手中,不管辽东形势如何变化,朕都有足够的资本去应对它。
朱翊镠却有些担忧,
“盐税可不是好动的。”
朱翊钧回道,
“朕用的是盐店又不是盐引,有甚么不好动的?晋商和徽商靠盐引都富了二百多年了,朕不过是用点他们吃剩下的,难道他们还有牢骚?”
李太后到底是陪隆庆帝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女人,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商人们当然不敢牢骚,但他们能让闽浙粤的百姓叫苦。”
“我听说现在民间私盐横行,盐店的盐价太贵,百姓吃盐难,不得不去买私盐。”
朱翊钧笑道,
“有盐运司看着呢,要实在不行,就从都察院中抽几个御史派去稽查,本来巡盐御史就是三年一盘查的嘛。”
“巡盐御史要敢包庇,朕正好借机换一批言官,言官专管参人,朕还怕找不到人来当吗?”
李太后抿了下唇,忽然便问道,
“那海贸就这么重要?”
朱翊钧认真答道,
“当然重要。”
——关系到大明的国家货币权和朝廷财政呢。
李太后道,
“没洋人咱们也不是不能过,前头两百多年咱们也一样过来了。”
朱翊钧笑了笑,道,
“现在世道不一样了,要是没洋人也能过,那先帝为何还要开海禁呢?”
李太后道,
“那是为了安抚他们福建人,那宋朝的司马光当年就说‘闽人狡险,楚人轻易’,古人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朱翊钧笑道,
“那是他们福建人聪明,一个国家要是容不下会赚钱的聪明人,而只容得下被统治的农民,那这个国家就离被灭亡不远了。”
“当年蒙元就是容不下咱们汉人聪明,结果还不是一百年都不到就被太祖皇帝赶回草原了?”
李太后道,
“商人最是贪得无厌,皇上就算赐给他们盐店,他们也一定会同你四弟、同朝廷耍心眼儿。”
朱翊钧笑道,
“他们耍他们的,咱们耍咱们的,佛郎机人都在濠镜自治了呢,还不是一样要向我大明缴税?”
李太后道,
“海商不是农民,他们不会待在原地不动的,他们要闹起脾气来,直接上船当了‘倭寇’、卷起家产移去了外国也未可知。”
朱翊钧回道,
“他们要敢再当‘海寇’,那不是正好给了朕口实出兵?至于移民,他们要移就移,不想当大明子民朕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
朱翊钧这话是针对于晚明的历史背景而言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