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朕以为滇西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有可录,今次情有可原,罪当末减。”
按照历史上原来万历皇帝的意见,李材和刘天俸是要依“欺君之罪”斩首的。
而现在申时行主张从轻发落,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的事。
朱翊钧本人对李材和刘天俸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李材曾经收服孟养、蛮莫两土司以制衡缅甸,刘天俸是抗倭名将刘显的义子,他随刘显纵横闽广滇黔,身经百战,还接管过拥有重兵的腾冲营。
两人在西南都立下过实打实的军功,虽然都犯过一些小错,但大致上还是功不掩过。
所以朱翊钧也没真想像历史上的万历皇帝那样把两人从西南逮治回京问罪。
比起纠结西南边将究竟有无“欺君”,朱翊钧更在意的是申时行口中的“蛮莫罕”。
“蛮莫罕”指的是蛮莫土司思顺。
由于蛮莫夹在明缅边境之间,思顺也在投明与投缅之间反复无常。
蛮莫土司与明朝之间有传统的宗藩关系,但晚明对于云南边境的治理非常松散,与新兴东吁王朝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明廷的反应往往显得相当滞后。
不过有一说一,万历时期明廷对东吁王朝的各种纵容政策,以及对西南土司被缅甸侵略而袖手旁观的情形,大多都是在张居正执政时期出现的。
其实在万历四年,在当时的缅甸国王莽应龙发兵孟养的时候,就有官员察觉出东吁王朝北扩的野心。
可是张居正当时给云南巡抚王凝寄去的札文中,认为朝廷应该对云南边地土司采取“修内治”、“饰武备”、“使远夷至而近夷安”,不受“外夷强弱”影响的策略。
于是当时的明廷不仅不以“外夷强弱为缓急”,反而为了维稳,对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一度使得孟养等忠于明朝的边地土司备受打击,在东吁王朝的侵略下孤立无援。
万历七年,莽应龙再次发兵攻打孟养,孟养土司思个因为没有明朝的援助,在败逃途中被手下执送缅甸。
至此,孟养、孟密、木邦、陇川、干崖等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已被东吁王朝控制。
大明藩篱一撤再撤,但朝廷仍未采取有效反击措施,仍然坚持张居正“安静处之”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万历十一年缅甸大规模入侵云南。
后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同年即被弹劾,次年“倒张”运动一开始,就遇上东吁王朝的大举内犯。
于是明廷立刻纠正了张居正的“安静处之”的战略思想,追究了相关官员“酿祸养寇”之罪,开始调整对缅治边政策。
所以万历十一年以后西南立刻就冒出了刘綎和邓子龙这两位名将。
因此刘綎和邓子龙的功绩,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
万历十一年的明缅战争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政治包袱,而且刘綎和邓子龙原来就是武将出身,和“张党”也牵扯不到一块去。
于是万历十一年明军大败入侵云南的缅军后,蛮莫土司思顺又重新归附了明朝。
当时思顺投靠明朝以后其实并未受到处置,而且还仍封思顺为宣抚司。
但是这之后又发生了两件事,又迫使思顺在万历十三年再次反投缅甸。
一件是是刘綎镇守蛮莫时肆意妄为,不但向思顺索取重贿,而且纵容部下霸占其妻妹,思顺不堪忍受,不得不再次叛逃。
另一件是陇川宣抚岳凤父子归降后,原本刘綎许诺他二人不死,令其为明朝招徕诸夷,但结果万历十二年时,明廷出尔反尔,将岳凤父子押京寸斩了。
明廷的本意是杀一做百,但岳凤父子一死,再加上思顺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有可录,今次情有可原,罪当末减。”
按照历史上原来万历皇帝的意见,李材和刘天俸是要依“欺君之罪”斩首的。
而现在申时行主张从轻发落,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的事。
朱翊钧本人对李材和刘天俸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李材曾经收服孟养、蛮莫两土司以制衡缅甸,刘天俸是抗倭名将刘显的义子,他随刘显纵横闽广滇黔,身经百战,还接管过拥有重兵的腾冲营。
两人在西南都立下过实打实的军功,虽然都犯过一些小错,但大致上还是功不掩过。
所以朱翊钧也没真想像历史上的万历皇帝那样把两人从西南逮治回京问罪。
比起纠结西南边将究竟有无“欺君”,朱翊钧更在意的是申时行口中的“蛮莫罕”。
“蛮莫罕”指的是蛮莫土司思顺。
由于蛮莫夹在明缅边境之间,思顺也在投明与投缅之间反复无常。
蛮莫土司与明朝之间有传统的宗藩关系,但晚明对于云南边境的治理非常松散,与新兴东吁王朝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明廷的反应往往显得相当滞后。
不过有一说一,万历时期明廷对东吁王朝的各种纵容政策,以及对西南土司被缅甸侵略而袖手旁观的情形,大多都是在张居正执政时期出现的。
其实在万历四年,在当时的缅甸国王莽应龙发兵孟养的时候,就有官员察觉出东吁王朝北扩的野心。
可是张居正当时给云南巡抚王凝寄去的札文中,认为朝廷应该对云南边地土司采取“修内治”、“饰武备”、“使远夷至而近夷安”,不受“外夷强弱”影响的策略。
于是当时的明廷不仅不以“外夷强弱为缓急”,反而为了维稳,对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一度使得孟养等忠于明朝的边地土司备受打击,在东吁王朝的侵略下孤立无援。
万历七年,莽应龙再次发兵攻打孟养,孟养土司思个因为没有明朝的援助,在败逃途中被手下执送缅甸。
至此,孟养、孟密、木邦、陇川、干崖等云南西部边地土司已被东吁王朝控制。
大明藩篱一撤再撤,但朝廷仍未采取有效反击措施,仍然坚持张居正“安静处之”的战略思想,最终导致万历十一年缅甸大规模入侵云南。
后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同年即被弹劾,次年“倒张”运动一开始,就遇上东吁王朝的大举内犯。
于是明廷立刻纠正了张居正的“安静处之”的战略思想,追究了相关官员“酿祸养寇”之罪,开始调整对缅治边政策。
所以万历十一年以后西南立刻就冒出了刘綎和邓子龙这两位名将。
因此刘綎和邓子龙的功绩,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
万历十一年的明缅战争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政治包袱,而且刘綎和邓子龙原来就是武将出身,和“张党”也牵扯不到一块去。
于是万历十一年明军大败入侵云南的缅军后,蛮莫土司思顺又重新归附了明朝。
当时思顺投靠明朝以后其实并未受到处置,而且还仍封思顺为宣抚司。
但是这之后又发生了两件事,又迫使思顺在万历十三年再次反投缅甸。
一件是是刘綎镇守蛮莫时肆意妄为,不但向思顺索取重贿,而且纵容部下霸占其妻妹,思顺不堪忍受,不得不再次叛逃。
另一件是陇川宣抚岳凤父子归降后,原本刘綎许诺他二人不死,令其为明朝招徕诸夷,但结果万历十二年时,明廷出尔反尔,将岳凤父子押京寸斩了。
明廷的本意是杀一做百,但岳凤父子一死,再加上思顺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