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云山几重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四月二十三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昨天半夜地震了,整个房子都抖了一下,那感觉仿佛一头大型猫科动物从我的弹簧床上跳过。我以为是楼上邻居蹦迪,心想这房子质量着实不行。

  碰到期末周,又是考试,又要搬家,又有一些文件要搞,比较暴躁。相比之下写文确实是比较可爱的烦恼了。在当下,这种烦恼让我有种活着的感觉。

  隔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毫无趣味可言。想和人说说,又觉得浪费别人注意力。所以我写一些关于写作的吐槽总轮换着各种小号发。不好意思让那么多人看见,又不想没有人看见。

  但是独自写作,它提供给我的养料实在太微薄了,以至于我时不时要探出头嚷嚷一声。我的快乐很难从具体的字句里面得到。“这个句子写得很优美!”--我太难因此感觉舒适了。我想要一个复杂的情境,很浓烈的感情,成功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它们都不能凭空产生。写出来也不是很如人意。比如说,唉,我还是觉得寒松第一个三万字没写好。在我预设的剧情里,想要一场大屠杀,尸体堵塞街道,想要张缄亲手把韩芷的手臂砍下来,我是想制造那样的血腥场景的。但是剧情写到时似乎没有足够的张力那么做。外在的某种影响力把它强行压平了,让它呈现出来时更加温和。最终,我几乎是委婉地把死亡和伤害暗示出来。这让我每想起来便如鲠在喉。是逻辑不够支撑吗?还是我的胆怯?我不够愤怒?在那之前,我没有意识到,我们最终写出来的剧情是某些无形力量在头脑里形成的平衡。我担心我不能把这个故事写好,会是因为我太软弱了。真是奇怪,没有名字的人的生命显得更加可贵。我不敢写屠杀。我如果不能在这一次下手,我能在下一次下手吗?

  去年开始,我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了很多新的理解。人活在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孤独。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各种联系,而这些联系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对这种飘忽又稳固的联系的认识深深影响我,几乎动摇我的剧情设计。卢临川这个角色算得上是我在抑郁中的代言了。他本来有个完全不同的名字和背景,但在某一刻,他忽然发出了我的声音,这让他悬而未决的全部故事瞬间获得了最差解。那一刻,他身上有了明显的破绽,我随之给予他野心,恐惧,竭力修饰的冷静,两千个夜晚难以入眠的愤恨。他成为一个不幸的角色,因为他不慎说出一句我的话。众所周知,作者憎恨自己。

  好的那一面是,所有主角身上都有我的一部分,或者说,这是主要角色的特权,就好像我把对自己悲剧特质的想象寄托在他们身上。当我决定去爱一个角色,我首先想他们在哪里不适应社会生活,他们成长中的什么习性会使他们在交流中深深受挫。而一个看上去如鱼得水的人物?我思考他们磨损了本性中的什么得到这些,我想他们在深夜无人时难以吞咽的苦涩。我猜这是我难以回避的自我,那些认知与生活相匹配的角色,我并不划为“自己人”。

  而这种自我与倾诉它的欲望,它似乎就是我长夜中难以吞咽的肿块,是使我在交流中长期遇挫的那部分天性。它们有时候看起来具有非常清晰的因果,但更多时候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事,这是我光荣与痛苦的莫比乌斯环,我心中日夜翻涌的衔尾蛇。

  成长代表毁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保留的是什么,这是角色们的分歧所在。我看着他们行动,好像看到不同的我行走在不同的选择之中。这比喻听起来有些自大,但这种感受可以十分谦卑。

  下雨了,很棒。昨天总算买到了牛奶和南瓜,还不慎买了两根巨大的西芹,足有一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