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千里之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此时闭上了眼睛,神情又似在凝望什么,突然开口道:“如果算直线距离,我们其实只走了十几公里,差不多十二公里到十三公里之间吧。”
毕学成惊呼道:“这么短!怎么可能?”
孟蕙语小声提醒道:“师父说的是直线距离。”然后又问道,“师父,我们真的就走了这么远吗,那么曲线距离又是多少呢?”
丁齐:“三百多里吧,也就是一百六十多公里。我们顺着水流走,在这片山地里来回绕了好几个大S形。”
叶言行:“走了这么多弯路?”
丁齐:“这是个笨办法,也是个聪明的办法,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这里的地形,也不知道水会流向何处。崇山峻岭很不好走,这可比平原上走直线慢多了,而且我们还耽误了七、八天,并不是每天都是在赶路。”
他们在路上确实耽误了,因为山中下雨,虽然背包里带了雨披,但在雨中翻山越岭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说不定脚下一滑就会摔伤,甚至跌落深谷,所以白天干脆也待在宿营地中练功。
丁齐觉得很幸运,至少这一路走来谁都没生病或受伤,而且山中总能找到合适的宿营地。他们第一天在山丘半坡上找到的那种地方,就是挑空的山崖下如一间房屋大小半开放的石窟,这片山地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只要路走得足够远,几乎每天都能发现。
这一带的山中也有很深的山洞以及复杂的孔隙,但丁齐不会找这种地方宿营,有天下午他们倒是进了一个很大的山洞,曲曲折折走到一个很大的洞厅中,随即就退了出来。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地上粪便成堆,不用抬头看,就知道洞壁上挂满了那种夜间活动的白翼龙。
这里的黑夜是如此深沉,想必很多动物也是躲在洞穴中,所以宿营地最好还是选择在一眼就能看清楚的地方,以避开未知的危险。还好总能找到这样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幸运。
夜间宿营的时候,丁齐于定坐中也曾与这些山岩下的石窟“沟通”。山洞又不会说话,怎么能与人交流呢?这用语言不太好解释,就是一种感觉。
比如说册门入微术,想入门就要将手中的东西看成是活的。而修炼方外秘法,便讲究与天地共情,哪怕不用“心灵感应”这个词,这也是种心理现象。
当方外秘法修为到达兴神境,这种感觉更是明显。感受天地的意志,首先要感受周围环境的气息,山洞不会说话,但感觉中仿佛却能告诉你什么。
这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丁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很久之前。如果当年真有五万太平军进入了琴高台,那么也会散落在这个方外世界中不同的地方,恐怕到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首要的生存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并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但天然的宿营地哪有那么好找的,成建制的军民可以快速集结,然后根据地势自己建造一些适合临时宿营的地方,比如在山坡的岩层下挖出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来。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平原或村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村庄啊,山中的人也不知平原在何处。
今天在高坡上看见的田地和村庄,应该是那些太平军残部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在他们来之前,平原上应该也是原始丛林吧。
像四不像这种擅于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其实平原上更适合它们生存,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里见到,还不是因为适合开垦与居住的平原都让人类给占据了。丁齐坐在石龛中与石壁共情,可能是一种感应也可能是一种猜测,他认为山中这些宿营地就是前人留下的。
丁齐正在闭目沉思,又听孟蕙语问道:“一百六十公里,师父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丁齐睁开眼睛答了两个字:“心盘。”
方外秘法以观身境入门,而观身境的修炼首先从“心册”开始,由“心册”到“心界”,其实借鉴的就是丁齐所学的心理学技巧以及风门心盘术入手功夫。身心就是一个世界,与身处的世界共情,才能去体会与感应另一个世界,然后寄托心神祭炼手中之物,以突破入微境。
景文石相当于一把开门的钥匙,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此时闭上了眼睛,神情又似在凝望什么,突然开口道:“如果算直线距离,我们其实只走了十几公里,差不多十二公里到十三公里之间吧。”
毕学成惊呼道:“这么短!怎么可能?”
孟蕙语小声提醒道:“师父说的是直线距离。”然后又问道,“师父,我们真的就走了这么远吗,那么曲线距离又是多少呢?”
丁齐:“三百多里吧,也就是一百六十多公里。我们顺着水流走,在这片山地里来回绕了好几个大S形。”
叶言行:“走了这么多弯路?”
丁齐:“这是个笨办法,也是个聪明的办法,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这里的地形,也不知道水会流向何处。崇山峻岭很不好走,这可比平原上走直线慢多了,而且我们还耽误了七、八天,并不是每天都是在赶路。”
他们在路上确实耽误了,因为山中下雨,虽然背包里带了雨披,但在雨中翻山越岭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说不定脚下一滑就会摔伤,甚至跌落深谷,所以白天干脆也待在宿营地中练功。
丁齐觉得很幸运,至少这一路走来谁都没生病或受伤,而且山中总能找到合适的宿营地。他们第一天在山丘半坡上找到的那种地方,就是挑空的山崖下如一间房屋大小半开放的石窟,这片山地里虽不是随处可见,但只要路走得足够远,几乎每天都能发现。
这一带的山中也有很深的山洞以及复杂的孔隙,但丁齐不会找这种地方宿营,有天下午他们倒是进了一个很大的山洞,曲曲折折走到一个很大的洞厅中,随即就退了出来。那里面的气味很难闻,地上粪便成堆,不用抬头看,就知道洞壁上挂满了那种夜间活动的白翼龙。
这里的黑夜是如此深沉,想必很多动物也是躲在洞穴中,所以宿营地最好还是选择在一眼就能看清楚的地方,以避开未知的危险。还好总能找到这样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幸运。
夜间宿营的时候,丁齐于定坐中也曾与这些山岩下的石窟“沟通”。山洞又不会说话,怎么能与人交流呢?这用语言不太好解释,就是一种感觉。
比如说册门入微术,想入门就要将手中的东西看成是活的。而修炼方外秘法,便讲究与天地共情,哪怕不用“心灵感应”这个词,这也是种心理现象。
当方外秘法修为到达兴神境,这种感觉更是明显。感受天地的意志,首先要感受周围环境的气息,山洞不会说话,但感觉中仿佛却能告诉你什么。
这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丁齐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很久之前。如果当年真有五万太平军进入了琴高台,那么也会散落在这个方外世界中不同的地方,恐怕到处都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首要的生存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并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但天然的宿营地哪有那么好找的,成建制的军民可以快速集结,然后根据地势自己建造一些适合临时宿营的地方,比如在山坡的岩层下挖出一个个这样的空间来。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平原或村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有村庄啊,山中的人也不知平原在何处。
今天在高坡上看见的田地和村庄,应该是那些太平军残部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结果。而在他们来之前,平原上应该也是原始丛林吧。
像四不像这种擅于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其实平原上更适合它们生存,如今却只能在深山里见到,还不是因为适合开垦与居住的平原都让人类给占据了。丁齐坐在石龛中与石壁共情,可能是一种感应也可能是一种猜测,他认为山中这些宿营地就是前人留下的。
丁齐正在闭目沉思,又听孟蕙语问道:“一百六十公里,师父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丁齐睁开眼睛答了两个字:“心盘。”
方外秘法以观身境入门,而观身境的修炼首先从“心册”开始,由“心册”到“心界”,其实借鉴的就是丁齐所学的心理学技巧以及风门心盘术入手功夫。身心就是一个世界,与身处的世界共情,才能去体会与感应另一个世界,然后寄托心神祭炼手中之物,以突破入微境。
景文石相当于一把开门的钥匙,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