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天国游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他的燃料。但是当地人在节日里穿的衣服就很漂亮了,谁家没有精心保存几套丝绸啊。
冬季里的御寒衣物主要是裘皮,麋鹿皮是最珍贵的,还可以用来做被褥,更多的是竹鼠皮。竹鼠皮的衣物,此地的大人小孩几乎都有几套。
这里没有外面那种油漆,木质器物的防腐与密封则用桐油,当地还有一种胶树,提炼出的树脂还有防虫蛀的效果。桐油不是梧桐籽油,而是另一种植物,桐油树是这里的山野中原先就有的,如今也被人工种植。
丁齐等人曾在深山中看见了桐油树,当时毕学成还认成了没有熟悉的小桔子,其实那是桐油果,丁齐小时候就见过。他们在山中还看见了香橼果,果实也很像桔子,但是枝条上带刺,果实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可以制作香料或芳香剂。
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纺麻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家养猪,养蚕加工丝绸的人家不到十分之一。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基本的自给自足基础上,只能选择少数几种副业,其他东西还是要依赖商品交换。
竹鼠擅打洞,牙齿很厉害,要砌成它们爬不出来的砖圈饲养,连地面都要铺砖。养竹鼠也意味着平时要种竹林和地瓜,这里用来喂竹鼠的东西主要是地瓜,经常也会采集嫩竹投喂。
另一种家家户户都会从事的手工业就是竹编。在丁齐眼中,这里的每一户人家可能都会被外面当成竹编大师,但在当地人眼中的区别却很大。
成年人甚至不少孩子都是好竹匠,但精力用的有多有少,效率有高有低,加工的竹器品种也不同。能加工竹器拿到集市当商品卖的,都是制作竹器最多、最好、最快的人家。此地最多的青铜器物就是破竹、刻竹、刮竹用的竹工刀。
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要看怎么去理解,比如这里就没有电脑和手机,更没有外界琳琅满目各种数不清的物产。但以当地有限的活动空间以及资源品种,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所需的各种东西,确实已经非常丰富。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此地的居民勤劳朴实,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的文化传统就是讲究物尽其用。假如是外界特别是西方的消费主义者来到这里,肯定不会喜欢这种习惯。
一栋房子要住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一件好衣服也要穿很多年,精心保存勿使损坏,就算破了也尽量修补。陶器不得随意损坏,甚至损坏了还要受责罚,哪怕那是个人自己家的东西。
所以这里的耐用品往往都做得非常精致,因为都要尽量使用更长时间,那当然要做得更漂亮才好,很多日用器物都像工艺品。而容易损坏的消耗品都尽量做得简单结实。在物尽其用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如此富足。
假如一件家具用一年就坏了,三十年就需要生产三十件新家具替换,但如果用最好的工艺最好的材料精心制作,就可使用三十年,也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卖不出去。
当地人不会认可这种消费主义的观点,倒也不是所谓的勤俭节约,他们不过是单纯的想物尽其用,尽量把东西做到最好。
人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生产别的东西。哪怕还是用来生产家具,便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三十件不同的家具。
参观村社中的人家,丁齐对当年陶昕制定的“新十款天条”理解更深,那不仅仅是十条规定,更是代表了此地的文化传统,包含了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丁齐又示意众人离开村寨,出了东门来到昨天走过的原野上,当中是一条直路通往二社,不远处还有两条分岔的大路通往一社和三社。这是天国的交通主干道,在白天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道路两旁都种着整齐的行道树。
行道树有两种,银杏和云杉,都是主干很直的乔木,也是建筑所需的大料。按照当地的规定,每株行道树等距间隔一丈五,六十年一伐料,树木被采伐或者因意外枯死倒伏之后,要及时补种。假如各营所储的大料已满,可不必六十年一伐,随缺随伐。
通往其他三个村舍的大路,每一条都有七、八公里,行道树的数目可比当地的人家多多了,所以很多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恐怕已有好几百年的树龄。这是自古及今多代人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他的燃料。但是当地人在节日里穿的衣服就很漂亮了,谁家没有精心保存几套丝绸啊。
冬季里的御寒衣物主要是裘皮,麋鹿皮是最珍贵的,还可以用来做被褥,更多的是竹鼠皮。竹鼠皮的衣物,此地的大人小孩几乎都有几套。
这里没有外面那种油漆,木质器物的防腐与密封则用桐油,当地还有一种胶树,提炼出的树脂还有防虫蛀的效果。桐油不是梧桐籽油,而是另一种植物,桐油树是这里的山野中原先就有的,如今也被人工种植。
丁齐等人曾在深山中看见了桐油树,当时毕学成还认成了没有熟悉的小桔子,其实那是桐油果,丁齐小时候就见过。他们在山中还看见了香橼果,果实也很像桔子,但是枝条上带刺,果实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可以制作香料或芳香剂。
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纺麻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家养猪,养蚕加工丝绸的人家不到十分之一。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基本的自给自足基础上,只能选择少数几种副业,其他东西还是要依赖商品交换。
竹鼠擅打洞,牙齿很厉害,要砌成它们爬不出来的砖圈饲养,连地面都要铺砖。养竹鼠也意味着平时要种竹林和地瓜,这里用来喂竹鼠的东西主要是地瓜,经常也会采集嫩竹投喂。
另一种家家户户都会从事的手工业就是竹编。在丁齐眼中,这里的每一户人家可能都会被外面当成竹编大师,但在当地人眼中的区别却很大。
成年人甚至不少孩子都是好竹匠,但精力用的有多有少,效率有高有低,加工的竹器品种也不同。能加工竹器拿到集市当商品卖的,都是制作竹器最多、最好、最快的人家。此地最多的青铜器物就是破竹、刻竹、刮竹用的竹工刀。
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要看怎么去理解,比如这里就没有电脑和手机,更没有外界琳琅满目各种数不清的物产。但以当地有限的活动空间以及资源品种,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所需的各种东西,确实已经非常丰富。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此地的居民勤劳朴实,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的文化传统就是讲究物尽其用。假如是外界特别是西方的消费主义者来到这里,肯定不会喜欢这种习惯。
一栋房子要住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一件好衣服也要穿很多年,精心保存勿使损坏,就算破了也尽量修补。陶器不得随意损坏,甚至损坏了还要受责罚,哪怕那是个人自己家的东西。
所以这里的耐用品往往都做得非常精致,因为都要尽量使用更长时间,那当然要做得更漂亮才好,很多日用器物都像工艺品。而容易损坏的消耗品都尽量做得简单结实。在物尽其用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如此富足。
假如一件家具用一年就坏了,三十年就需要生产三十件新家具替换,但如果用最好的工艺最好的材料精心制作,就可使用三十年,也意味着同样的商品卖不出去。
当地人不会认可这种消费主义的观点,倒也不是所谓的勤俭节约,他们不过是单纯的想物尽其用,尽量把东西做到最好。
人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生产别的东西。哪怕还是用来生产家具,便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三十件不同的家具。
参观村社中的人家,丁齐对当年陶昕制定的“新十款天条”理解更深,那不仅仅是十条规定,更是代表了此地的文化传统,包含了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丁齐又示意众人离开村寨,出了东门来到昨天走过的原野上,当中是一条直路通往二社,不远处还有两条分岔的大路通往一社和三社。这是天国的交通主干道,在白天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道路两旁都种着整齐的行道树。
行道树有两种,银杏和云杉,都是主干很直的乔木,也是建筑所需的大料。按照当地的规定,每株行道树等距间隔一丈五,六十年一伐料,树木被采伐或者因意外枯死倒伏之后,要及时补种。假如各营所储的大料已满,可不必六十年一伐,随缺随伐。
通往其他三个村舍的大路,每一条都有七、八公里,行道树的数目可比当地的人家多多了,所以很多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恐怕已有好几百年的树龄。这是自古及今多代人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