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井水不犯河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带开始调查,后来才根据新的线索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郊外的铁锁崖。
反正大家都知道金山院是刚刚发现不久的方外世界,而且丁齐已经对方外联盟内的成员开放,所以有些情况也没必要保密,可以和自己人当趣闻谈一谈。
响水峰中的溪流里,怎么也有一口这样的井呢?这口井可不是崔山海夫妇挖的,而是早就有了。大家纷纷开脑洞推测,可能性无外乎这么几种:要么是响水峰的某位祖师去过朱旺村;要么是朱旺村的祖先来过响水峰;或者干脆就是巧合,大家根据实地条件同时发明了这样的取水、用水方式。
井水清凉正适合镇啤酒,井上有树荫蔽日,井中居然不见落叶。崔山海把带来的啤酒放入井中,又从井中取出一批原有的啤酒——那是他上次带进来的。他每次来都会填补一些东西,今天背进来的啤酒换出了井中上次背进来的,可以常保存货不变质。
十几个人动手,午饭很快就做好了,空地上摆开桌子,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福地,就着野味喝点啤酒,感觉很是滋润。
石不全一边吃一边感慨道:“此地真好,就是路途艰险了一些,很多日常之物都要从外面背进来,包括米面油盐,假如能直接开车到门口就好了。”
谭涵川笑道:“不妨事的,反正也不累,大家多少都是练过的。”今天就数他背的东西最多,一个登山大长条包装了上百斤东西,钻山洞的时候,有些地方得卸下背包才能过得去。
背东西最少的庄梦周笑眯眯地说道:“在过去很多地方,上山进香的香客,都得背一些米面油盐,要不然都不好意思今进门,更别提求菩萨了。”
石和玉插话道:“我还以为给钱就行了,现在的和尚都是直接要钱了。”
庄梦周却摇头道:“那也说不定,如今还有这样的地方呢。你们听说过那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众人皆哈哈笑道:“听过,都听过,这是个无限循环讲不完的故事。”
庄梦周端起酒杯道:“我这个版本不一样,可是真人真事,那座山叫百尖山,那座庙叫铁瓦寺。百尖山中也有龙潭瀑布,铁瓦寺的名字中还有一个铁字,所以我寻访禽兽国的时候也去过……”
众人纷纷询问这段轶闻,庄梦周便介绍了一番。话说有个叫百尖山的地方,山上有座古庙名叫铁瓦寺,上山的路险峻陡峭,羊肠小道只达半山腰,再往上走就得沿着两山之间的峭崖攀爬。有香客上山,就背些米面油盐。
能去这样的寺庙里进香,本身就代表了虔诚,而米面油盐便是僧人所需。寺僧在山顶周围开了几亩田,自己种菜种豆,有了盐还可以用豆子做酱。铁瓦寺数十年前曾遭大火焚毁,后来只草略重修了一小半,因为在那个地方想搞工程太难了,天气不好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法上下山。
庄梦周当初来到百尖山下,看见了一座很有意思的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提到庙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各种古典庙堂式的建筑,实际上并非如此,供奉三宝的地方便可称佛寺,而不在于建筑形制。
那座庙就是两间很破旧的简易红砖房,房顶上还盖着油毛毡呢,一间供菩萨,一间住和尚。庄梦周前来寻访龙潭,就给了老和尚一些香火钱和他聊了几句,才知道百尖山的山顶另有一座铁瓦寺,山上住着另一位老僧。
从山脚到龙潭瀑布,有凌乱破损的古旧石阶可行,从龙潭瀑布再到半山腰,尚有崎岖野径,但是从半山腰再往上便没有路了!
山下的老和尚告诉庄梦周,山顶上的铁瓦寺是自古清修地,但是和尚一直不多,今年来更是几乎都跑光了,要么还俗要么去了别的寺庙,因为山上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就连出家人都受不住。山下这个老和尚曾上去过很多次,但他也没有常住山上,而留在了山脚下的破庙里,感觉还挺好。
每逢年节附近有香客上山进香,这些香客中有很多都是家里世代供奉铁瓦寺的,每次进香背些米面油盐。假如没有香客上山或者山上的东西不够了,那就得和尚们自己下山来背。
为什么山下还有这座破庙,那是因为寺僧下山之后当天便没法再回去,得有个歇脚的地方。山下这两间破房子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铁瓦寺外院,或者叫知客院、方便院。
庄梦周又问,难道现在山上就剩一个老和尚了吗?山下那老和尚又说,上个月又有个小和尚上山了,看样子还可以,已经快一个月没下山了。这小和尚是骑摩托车来的,摩托车就一直丢在山下呢。
话说到这里,石不全笑道:“庄先生这个故事有趣!若将百尖山比作响水峰,我们今天就是上山的香客啊,背着米面油盐。若响水峰需要什么日用之物,今后可以叫那些参观者带进来嘛,日积月累,也能省不少事。崔峰主告诉他们每次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就行……下次我就多带一套厨房用品过来。”
庄梦周一本正经道:“我不是编故事,讲的是真人真事。”
第(3/3)页
带开始调查,后来才根据新的线索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郊外的铁锁崖。
反正大家都知道金山院是刚刚发现不久的方外世界,而且丁齐已经对方外联盟内的成员开放,所以有些情况也没必要保密,可以和自己人当趣闻谈一谈。
响水峰中的溪流里,怎么也有一口这样的井呢?这口井可不是崔山海夫妇挖的,而是早就有了。大家纷纷开脑洞推测,可能性无外乎这么几种:要么是响水峰的某位祖师去过朱旺村;要么是朱旺村的祖先来过响水峰;或者干脆就是巧合,大家根据实地条件同时发明了这样的取水、用水方式。
井水清凉正适合镇啤酒,井上有树荫蔽日,井中居然不见落叶。崔山海把带来的啤酒放入井中,又从井中取出一批原有的啤酒——那是他上次带进来的。他每次来都会填补一些东西,今天背进来的啤酒换出了井中上次背进来的,可以常保存货不变质。
十几个人动手,午饭很快就做好了,空地上摆开桌子,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福地,就着野味喝点啤酒,感觉很是滋润。
石不全一边吃一边感慨道:“此地真好,就是路途艰险了一些,很多日常之物都要从外面背进来,包括米面油盐,假如能直接开车到门口就好了。”
谭涵川笑道:“不妨事的,反正也不累,大家多少都是练过的。”今天就数他背的东西最多,一个登山大长条包装了上百斤东西,钻山洞的时候,有些地方得卸下背包才能过得去。
背东西最少的庄梦周笑眯眯地说道:“在过去很多地方,上山进香的香客,都得背一些米面油盐,要不然都不好意思今进门,更别提求菩萨了。”
石和玉插话道:“我还以为给钱就行了,现在的和尚都是直接要钱了。”
庄梦周却摇头道:“那也说不定,如今还有这样的地方呢。你们听说过那个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众人皆哈哈笑道:“听过,都听过,这是个无限循环讲不完的故事。”
庄梦周端起酒杯道:“我这个版本不一样,可是真人真事,那座山叫百尖山,那座庙叫铁瓦寺。百尖山中也有龙潭瀑布,铁瓦寺的名字中还有一个铁字,所以我寻访禽兽国的时候也去过……”
众人纷纷询问这段轶闻,庄梦周便介绍了一番。话说有个叫百尖山的地方,山上有座古庙名叫铁瓦寺,上山的路险峻陡峭,羊肠小道只达半山腰,再往上走就得沿着两山之间的峭崖攀爬。有香客上山,就背些米面油盐。
能去这样的寺庙里进香,本身就代表了虔诚,而米面油盐便是僧人所需。寺僧在山顶周围开了几亩田,自己种菜种豆,有了盐还可以用豆子做酱。铁瓦寺数十年前曾遭大火焚毁,后来只草略重修了一小半,因为在那个地方想搞工程太难了,天气不好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法上下山。
庄梦周当初来到百尖山下,看见了一座很有意思的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提到庙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各种古典庙堂式的建筑,实际上并非如此,供奉三宝的地方便可称佛寺,而不在于建筑形制。
那座庙就是两间很破旧的简易红砖房,房顶上还盖着油毛毡呢,一间供菩萨,一间住和尚。庄梦周前来寻访龙潭,就给了老和尚一些香火钱和他聊了几句,才知道百尖山的山顶另有一座铁瓦寺,山上住着另一位老僧。
从山脚到龙潭瀑布,有凌乱破损的古旧石阶可行,从龙潭瀑布再到半山腰,尚有崎岖野径,但是从半山腰再往上便没有路了!
山下的老和尚告诉庄梦周,山顶上的铁瓦寺是自古清修地,但是和尚一直不多,今年来更是几乎都跑光了,要么还俗要么去了别的寺庙,因为山上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就连出家人都受不住。山下这个老和尚曾上去过很多次,但他也没有常住山上,而留在了山脚下的破庙里,感觉还挺好。
每逢年节附近有香客上山进香,这些香客中有很多都是家里世代供奉铁瓦寺的,每次进香背些米面油盐。假如没有香客上山或者山上的东西不够了,那就得和尚们自己下山来背。
为什么山下还有这座破庙,那是因为寺僧下山之后当天便没法再回去,得有个歇脚的地方。山下这两间破房子正式的称呼应该是铁瓦寺外院,或者叫知客院、方便院。
庄梦周又问,难道现在山上就剩一个老和尚了吗?山下那老和尚又说,上个月又有个小和尚上山了,看样子还可以,已经快一个月没下山了。这小和尚是骑摩托车来的,摩托车就一直丢在山下呢。
话说到这里,石不全笑道:“庄先生这个故事有趣!若将百尖山比作响水峰,我们今天就是上山的香客啊,背着米面油盐。若响水峰需要什么日用之物,今后可以叫那些参观者带进来嘛,日积月累,也能省不少事。崔峰主告诉他们每次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就行……下次我就多带一套厨房用品过来。”
庄梦周一本正经道:“我不是编故事,讲的是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