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丁老师又上课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我已然知道,修炼望气术可以达到那种境界。只是惭愧得很,直至如今,我还不能做到那一步,虽然可以观人情志,也能判断出很多东西,江湖经验当然也比当初老道多了。”
孟蕙语也忍不住开口道:“再后来呢?”
朱山闲:“就是从这一天起,师父告诉了我什么是爵门望气术,并说出了他的身份是江湖爵门传人,正式收我为弟子。我问师父这件事做得对不对,师父说我做得没错,并且郑重的告诉我,不论在哪里,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做个聪明人,最后才能做个正直的人。”
孟蕙语:“师伯能详细说说吗?”
朱山闲一指丁齐道:“你应该问问你师父,他才是我们的丁老师。”
见几位弟子的目光看了过来,丁齐笑了笑,这三个问题可不太容易讲清楚。但最近他并没有太多时间专门指点弟子,今天方外门众人来得这么齐,倒是个难得的机会。
丁齐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时候,曾和李青花警官有一番交流,讲的就是类似的问题,但他还没有和几位弟子专门讲过这些,如今看来有必要补补课了。
当时他站在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身份,讲了那个著名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还有那位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与六个阶段,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注:详见本书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人们通过后果来选择行为,而非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比如说那位粟六叔,他想要的杀人后果就是不必还钱,所以选择了杀人的行为。
在他的认知中,也能预料到杀人的其他后果,所以才极力回避可能受到的惩罚,选择了悄悄破坏刹车管。行为暴露之后,他对朱山闲动手也是基于同样的动机。
但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仅仅依据自己想要的后果去选择行为时,其真正得到的后果,往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从广义的角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
第二个水平是习俗水平,人们根据道理标准与法律规范而选择行为,其中包含的两个阶段就是从被动遵守走向主动维护。
第三个水平是后习俗水平,个人的道德超越了社会的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之上,能认识到这些道德标准与社会规范其中包含的价值取向、所代表的社会公众利益与权利,甚至知晓它在内的逻辑来源、清楚它在什么情况下是否合理。
这种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包含的价值冲突是什么,从而做出选择,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
这些划分,只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丁齐只是做了一番简单的介绍,他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朱山闲的师父说的那三句话:首先做个好人,然后做个聪明人,才能做个正直的人。
好人怎么定义,既困难又简单,但在朱山闲的故事里并不复杂,朱山闲就是个好人,也是个聪明的人与正直的人。
当人们学会思考之后,首先就要对善良有最朴素的认知,拥有正常的心智从而具备同理心。很多变态犯罪分子,往往在认识中都有这一方面的缺失。
举个例子,假如人们可以随意杀人,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杀。人们自己希不希望被杀?当然不!所以不可随意杀人,进而也应该阻止并惩罚随意杀人的行为。这是最简单的同理心,是智慧反思的必然结果、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最初来源,也是所有道德原则所包含的价值核心。
它也是最简单的好人定义,是一个抽象的标准。人都会犯错误,但可依据它定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种行为中的自我。
那么所谓聪明的人,就是能够看清楚实质,不仅是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实质,也包括各种行为所包含的价值冲突的实质,清楚别人在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聪明人同样是一个抽象的标准,因为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
朱山闲是个好人,他之所以会杀粟六叔,是基于内心中最朴素的善良,从而在价值冲突中做出了选择。
假如朱山闲发现了这种事情,既不去阻止,也不设法让粟六叔受到惩罚,那说明他要么缺乏良知,要么缺乏勇气。朱山闲之所以会当场喝止,不怕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是基于他对身手的自信,对粟六叔的动机、行为以及自己的处境都有清醒的判断。
但是换成另一种情况呢,假如朱山闲就是一个不会功夫普通人,恐怕不是一个拿着钳子的暴徒的对手,又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朱山闲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不去当场喝止,而是回到酒席中提醒粟六叔的姐姐姐夫,也将这件事告诉大家。
这两种做法的价值选择是一样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更合适的方式,就是一个聪明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我已然知道,修炼望气术可以达到那种境界。只是惭愧得很,直至如今,我还不能做到那一步,虽然可以观人情志,也能判断出很多东西,江湖经验当然也比当初老道多了。”
孟蕙语也忍不住开口道:“再后来呢?”
朱山闲:“就是从这一天起,师父告诉了我什么是爵门望气术,并说出了他的身份是江湖爵门传人,正式收我为弟子。我问师父这件事做得对不对,师父说我做得没错,并且郑重的告诉我,不论在哪里,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做个聪明人,最后才能做个正直的人。”
孟蕙语:“师伯能详细说说吗?”
朱山闲一指丁齐道:“你应该问问你师父,他才是我们的丁老师。”
见几位弟子的目光看了过来,丁齐笑了笑,这三个问题可不太容易讲清楚。但最近他并没有太多时间专门指点弟子,今天方外门众人来得这么齐,倒是个难得的机会。
丁齐不禁想起了去年的时候,曾和李青花警官有一番交流,讲的就是类似的问题,但他还没有和几位弟子专门讲过这些,如今看来有必要补补课了。
当时他站在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身份,讲了那个著名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还有那位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将道德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与六个阶段,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注:详见本书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人们通过后果来选择行为,而非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比如说那位粟六叔,他想要的杀人后果就是不必还钱,所以选择了杀人的行为。
在他的认知中,也能预料到杀人的其他后果,所以才极力回避可能受到的惩罚,选择了悄悄破坏刹车管。行为暴露之后,他对朱山闲动手也是基于同样的动机。
但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仅仅依据自己想要的后果去选择行为时,其真正得到的后果,往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从广义的角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
第二个水平是习俗水平,人们根据道理标准与法律规范而选择行为,其中包含的两个阶段就是从被动遵守走向主动维护。
第三个水平是后习俗水平,个人的道德超越了社会的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之上,能认识到这些道德标准与社会规范其中包含的价值取向、所代表的社会公众利益与权利,甚至知晓它在内的逻辑来源、清楚它在什么情况下是否合理。
这种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包含的价值冲突是什么,从而做出选择,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
这些划分,只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丁齐只是做了一番简单的介绍,他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朱山闲的师父说的那三句话:首先做个好人,然后做个聪明人,才能做个正直的人。
好人怎么定义,既困难又简单,但在朱山闲的故事里并不复杂,朱山闲就是个好人,也是个聪明的人与正直的人。
当人们学会思考之后,首先就要对善良有最朴素的认知,拥有正常的心智从而具备同理心。很多变态犯罪分子,往往在认识中都有这一方面的缺失。
举个例子,假如人们可以随意杀人,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杀。人们自己希不希望被杀?当然不!所以不可随意杀人,进而也应该阻止并惩罚随意杀人的行为。这是最简单的同理心,是智慧反思的必然结果、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最初来源,也是所有道德原则所包含的价值核心。
它也是最简单的好人定义,是一个抽象的标准。人都会犯错误,但可依据它定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种行为中的自我。
那么所谓聪明的人,就是能够看清楚实质,不仅是道德标准与法律规范的实质,也包括各种行为所包含的价值冲突的实质,清楚别人在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聪明人同样是一个抽象的标准,因为人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
朱山闲是个好人,他之所以会杀粟六叔,是基于内心中最朴素的善良,从而在价值冲突中做出了选择。
假如朱山闲发现了这种事情,既不去阻止,也不设法让粟六叔受到惩罚,那说明他要么缺乏良知,要么缺乏勇气。朱山闲之所以会当场喝止,不怕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是基于他对身手的自信,对粟六叔的动机、行为以及自己的处境都有清醒的判断。
但是换成另一种情况呢,假如朱山闲就是一个不会功夫普通人,恐怕不是一个拿着钳子的暴徒的对手,又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朱山闲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不去当场喝止,而是回到酒席中提醒粟六叔的姐姐姐夫,也将这件事告诉大家。
这两种做法的价值选择是一样的,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能根据现实情况采取更合适的方式,就是一个聪明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