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次机会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秦孝公确实依言又给了卫鞅一次机会。
三天后,卫鞅如期而至。
景监带着卫鞅向秦孝公的书房走去,这一天很奇怪的依旧是李任在门前站岗,李任惊奇的盯了卫鞅一眼,还没回过神来,卫鞅便从他的身前走过,没有给他半点嘲讽的机会。
还是那身白衣,似乎永远不会被尘世的污垢所污似的,只看上一眼,便终生难忘。
秋风微寒,李任被冷的缩了一下脖子,一道秋叶所构成的斜线从李任面前飘过,落在地上。他情不自禁的再望了一眼卫鞅……
这次,他出来之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
卫鞅思索了三天三夜,他发现对秦孝公说话根本不需要什么引子,普通的君王对国事并不是那么热衷,反而对自己的声名更感兴趣一点——这样的君王才需要做一个“霸”字哄他们,因为这些君王要的是名声而不是行动,士子能给他们带来他们尊贤好士的名声他们才会开心,至于国家强大与否,只要自己有个好名声,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顺带就能做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才诞生了一些士子,专门以名事君,劝君主行上古明君之宽仁,君主一乐,赐给士子点金银珠玉,君主落个好贤之名,士子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名士,又得到了君主赏赐的财务,此谓名利双收。
谁不想做个贤能的霸主?自己做不到,有个这样的名声,大家也很开心是不是?
可是秦孝公决然不是这样的君主,他做国君,是真正的想强国,和那些粉饰自己名节的君主大不同。所以他反感那些以言取名利却说不出半点干货的士子,却又一波波的去接见那些士子,即使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昏昏欲睡……只是因为他真心想强国罢了。这样的君主,一旦见到能够强大秦国的主张,便一定会见用。
卫鞅也不是那样的士子,他在秦孝公面前受过挫——国君在自己的面前睡着,换做一般的士子来说一定会认为这位国君是在侮辱他,看不起他的人,就此发脾气愤然离去是常事。
可是卫鞅没有,他认为自己不能说动这位君主是自己表现的还不够,而不是君主在轻蔑他。
所以,愈遭挫折,卫鞅便愈发精神。
凡事只有尽了力才知胜负,自己尚还没将自己的观点讲完便武断的拂袖离去,谁知道自己将要讲什么?自己的主张,又如何铺陈给秦孝公看呢?
所以他打算开门见山,不再像一般士子一样为了引出自己的话题循循善诱,在三天的思考中,卫鞅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
很明显秦孝公并不吃自己前面讲的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秦孝公确实依言又给了卫鞅一次机会。
三天后,卫鞅如期而至。
景监带着卫鞅向秦孝公的书房走去,这一天很奇怪的依旧是李任在门前站岗,李任惊奇的盯了卫鞅一眼,还没回过神来,卫鞅便从他的身前走过,没有给他半点嘲讽的机会。
还是那身白衣,似乎永远不会被尘世的污垢所污似的,只看上一眼,便终生难忘。
秋风微寒,李任被冷的缩了一下脖子,一道秋叶所构成的斜线从李任面前飘过,落在地上。他情不自禁的再望了一眼卫鞅……
这次,他出来之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
卫鞅思索了三天三夜,他发现对秦孝公说话根本不需要什么引子,普通的君王对国事并不是那么热衷,反而对自己的声名更感兴趣一点——这样的君王才需要做一个“霸”字哄他们,因为这些君王要的是名声而不是行动,士子能给他们带来他们尊贤好士的名声他们才会开心,至于国家强大与否,只要自己有个好名声,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顺带就能做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才诞生了一些士子,专门以名事君,劝君主行上古明君之宽仁,君主一乐,赐给士子点金银珠玉,君主落个好贤之名,士子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名士,又得到了君主赏赐的财务,此谓名利双收。
谁不想做个贤能的霸主?自己做不到,有个这样的名声,大家也很开心是不是?
可是秦孝公决然不是这样的君主,他做国君,是真正的想强国,和那些粉饰自己名节的君主大不同。所以他反感那些以言取名利却说不出半点干货的士子,却又一波波的去接见那些士子,即使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昏昏欲睡……只是因为他真心想强国罢了。这样的君主,一旦见到能够强大秦国的主张,便一定会见用。
卫鞅也不是那样的士子,他在秦孝公面前受过挫——国君在自己的面前睡着,换做一般的士子来说一定会认为这位国君是在侮辱他,看不起他的人,就此发脾气愤然离去是常事。
可是卫鞅没有,他认为自己不能说动这位君主是自己表现的还不够,而不是君主在轻蔑他。
所以,愈遭挫折,卫鞅便愈发精神。
凡事只有尽了力才知胜负,自己尚还没将自己的观点讲完便武断的拂袖离去,谁知道自己将要讲什么?自己的主张,又如何铺陈给秦孝公看呢?
所以他打算开门见山,不再像一般士子一样为了引出自己的话题循循善诱,在三天的思考中,卫鞅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
很明显秦孝公并不吃自己前面讲的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