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那太监拿在手里,捏了捏,眼底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个可说不准,若是朝会无事,巳时末差不多就散朝了,若是有事,过了午时也是常有的事儿。”
说完,那内监便离开了,只是永寿宫宫内的宫女们都在看着,她也不好躲去那边屋檐下。
巳时末就要接近午时了,自己要在此处站两个时辰,而且再过半个时辰,日头就会非常的烈。
谢德音来之前便是怕等候太久,因暑气中暑,提前准备了药丸,半个时辰后,见日头渐盛,取出锦囊中的一粒药丸,含在嘴里。
即便如此,她额角的汗也顺着下颌滴落在了身前。
元宝看着她脸色因为日头渐盛而逐渐泛红,发冠压在额头上,压出一道红印儿,汗水将鬓发都浸湿了。
本就是养在深闺的贵女,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暴晒,自是不同于她们这样出身微末的人。
“夫人先在此等候,奴婢内急,去去就来。”
谢德音点点头,“莫要乱跑,这里是皇宫,我也不能擅自走动。”
“奴婢晓得。”
很快,元宝便退出了永寿宫,谢德音依旧站在大殿前等候着,她仰头,看到阳光照在永寿宫的匾额上,映照着上方的字体泛着金光,仿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这宫殿的主人,拥有着对所有人绝对的生杀大权。
她高高在上,随手一指,便是一个家族的倾覆。
这位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后,靠着摄政王周戈渊掌控了朝局,进而掌控了整个天下,手段,心机,都是顶尖。
上一世陆元昌固然可恨,却没有倾覆谢家的能力。
谢家最后的下场,只怕是出自这位太后之手。
她与谢家并无过节,可是皇权政治,哪里需要什么过节?
......
此时的朝会上,因着要治理江淮流域,吏部举荐了几个人,朝中因为此事争论不休。
江淮流域之前一直在前朝的手中,后来渡江清扫前朝,战事平定,百姓归降,这江淮洪涝的事情便要搬上日程了。
只是这派谁去,从昨日已经吵到今日了,也没个定论。
此时,一直随侍上朝的内监弓腰走进摄政王,低声耳语一番,周戈渊挥了挥手,内监退下了。
太后注意着周戈渊那边的一举一动,只见周戈渊此时站了起来,冷厉威仪之势无声而起。
“不过是推选个治理河道的人出来,便这般吵吵嚷嚷,不要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如今关乎黎民社稷,不是你们任人唯亲,党同伐异的时候!这满朝文武,本王不信竟找不出一个会治理河道的人了!散朝,明日再商量不出个头绪,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便不用来上朝了!”
说完,周戈渊便离开了太和殿。
剩下众朝臣们面面相觑,此时不过才刚刚巳时,往日里最早也到巳时末才散朝,今日怎会这般早?
不过无人敢说什么,生怕触怒了周戈渊的霉头。
太后也没想到会这样早就散朝,看着周戈渊出了太和殿,给身边的女官使了个眼色,女官心领神会,追着周戈渊而去。
“王爷留步。”女官追上之后盈盈俯身行了一礼。“太后娘娘说陛下近几日看《三略》《六韬》,不解其中意,想着王爷熟知兵法,想着王爷若有时间,便移步永寿宫,对陛下指点一二。”
“不是有太傅?”周戈渊微微皱眉。
“太后说太傅是一介文人,教兵法和韬略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及王爷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若得王爷指点,必然比书中晦涩难懂的文字要记忆深刻。”
那太监拿在手里,捏了捏,眼底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个可说不准,若是朝会无事,巳时末差不多就散朝了,若是有事,过了午时也是常有的事儿。”
说完,那内监便离开了,只是永寿宫宫内的宫女们都在看着,她也不好躲去那边屋檐下。
巳时末就要接近午时了,自己要在此处站两个时辰,而且再过半个时辰,日头就会非常的烈。
谢德音来之前便是怕等候太久,因暑气中暑,提前准备了药丸,半个时辰后,见日头渐盛,取出锦囊中的一粒药丸,含在嘴里。
即便如此,她额角的汗也顺着下颌滴落在了身前。
元宝看着她脸色因为日头渐盛而逐渐泛红,发冠压在额头上,压出一道红印儿,汗水将鬓发都浸湿了。
本就是养在深闺的贵女,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暴晒,自是不同于她们这样出身微末的人。
“夫人先在此等候,奴婢内急,去去就来。”
谢德音点点头,“莫要乱跑,这里是皇宫,我也不能擅自走动。”
“奴婢晓得。”
很快,元宝便退出了永寿宫,谢德音依旧站在大殿前等候着,她仰头,看到阳光照在永寿宫的匾额上,映照着上方的字体泛着金光,仿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这宫殿的主人,拥有着对所有人绝对的生杀大权。
她高高在上,随手一指,便是一个家族的倾覆。
这位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后,靠着摄政王周戈渊掌控了朝局,进而掌控了整个天下,手段,心机,都是顶尖。
上一世陆元昌固然可恨,却没有倾覆谢家的能力。
谢家最后的下场,只怕是出自这位太后之手。
她与谢家并无过节,可是皇权政治,哪里需要什么过节?
......
此时的朝会上,因着要治理江淮流域,吏部举荐了几个人,朝中因为此事争论不休。
江淮流域之前一直在前朝的手中,后来渡江清扫前朝,战事平定,百姓归降,这江淮洪涝的事情便要搬上日程了。
只是这派谁去,从昨日已经吵到今日了,也没个定论。
此时,一直随侍上朝的内监弓腰走进摄政王,低声耳语一番,周戈渊挥了挥手,内监退下了。
太后注意着周戈渊那边的一举一动,只见周戈渊此时站了起来,冷厉威仪之势无声而起。
“不过是推选个治理河道的人出来,便这般吵吵嚷嚷,不要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如今关乎黎民社稷,不是你们任人唯亲,党同伐异的时候!这满朝文武,本王不信竟找不出一个会治理河道的人了!散朝,明日再商量不出个头绪,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便不用来上朝了!”
说完,周戈渊便离开了太和殿。
剩下众朝臣们面面相觑,此时不过才刚刚巳时,往日里最早也到巳时末才散朝,今日怎会这般早?
不过无人敢说什么,生怕触怒了周戈渊的霉头。
太后也没想到会这样早就散朝,看着周戈渊出了太和殿,给身边的女官使了个眼色,女官心领神会,追着周戈渊而去。
“王爷留步。”女官追上之后盈盈俯身行了一礼。“太后娘娘说陛下近几日看《三略》《六韬》,不解其中意,想着王爷熟知兵法,想着王爷若有时间,便移步永寿宫,对陛下指点一二。”
“不是有太傅?”周戈渊微微皱眉。
“太后说太傅是一介文人,教兵法和韬略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及王爷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若得王爷指点,必然比书中晦涩难懂的文字要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