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战争 (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得四下里骂声如潮。非但是铁心效忠蒙元的无赖文人对淮扬口诛笔伐,就连一些号称隐居山林,一心治学的名士、大儒,也纷纷跳了出来。或者赤胳膊上阵,或者发动其门生故旧,朝着淮安大总管府痛泼脏水。
一时间,大总管内部人心浮动。很多官吏认为当初大伙过于急功近利,不该对吴良谋和于常林等人表示支持。更有甚者,还试图劝说朱重九毁掉盟约,追究几个主导者的责任。
谁料向来从谏如流的朱重九,这次却又难得独断专行了一次。非但驳回了毁约的提议,并且立刻宣布,大总管内部停止对此事的争论,任由外界评说。随即,又动用大总管府和淮扬商号的所有力量,给第五军团提供全力支持。
而支持的方式之一,就是向荆州附近的各路各州撒钱。用淮扬新铸出来的金、银、铜、铁四种新币,收购各地的粮食和各类特产,同时低价向上述地区销售淮扬所产的棉布、丝绸、农具以及各类生活用品。
因为在座某些人当时心怀抵触,再加上准备仓促,所以这一招施展得极为简单粗暴。几乎就是淮扬商号的货船,满载着四种制钱逆江而上,通过在当地的关系商户,以及军情局撒出去的细作,对着地方大砸特砸。铜臭之气,令沿江两岸的士绅名流无不掩鼻。
但十几船‘阿堵物’砸过之后,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非但荆州附近的百姓对淮扬的印象迅速逆转,连沿江的其他地区,淮扬大总管府的形象也大为改观。
一片热闹的欢笑声中,中兵参军刘伯温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当初吴良谋炮制《荆州之盟》,用军队给商贩背书时,他的反对最为坚决。过后四下里山雨欲来,他也是力主大总管府收回盟约,并对吴良谋施加惩处的总源头。如今事实却证明,读书人和士绅们的口诛笔伐,在大总管府的真金白银面前,根本无还手之力。让自诩深谋远虑的他情何以堪?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工局可以在金元里多掺些铜,降低其成色!”根本没人注意到刘基的落落寡合,一名吏局的官员站起来,大声提议。
他的提议,迅速被一阵反驳声给吞没。“不成,大总管说的是,信誉,信誉第一。”
“对,咱们宁可以后不再造金元,也不能自己毁了自己的名声!”
“金子和银子的比价一直在变,谁知道哪天,就又落回一换十!”
“甭说一换十,一换八的时候,我都遇见过!”
......
也不怪大伙兴奋过度,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想过,原来还有不出兵就打击敌人的办法。这太符合传说里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了,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仿佛是孙武在世,诸葛重生。
“眼下市面上,一两金子能换几两银子?一直是这样么?大概多长时间变化一次?”朱重九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敲敲桌案,把话头拉回正题。
“不一定!”内务处主事张松对此颇有研究,从座位上站起来,拱着手回应,“眼下咱淮扬差不多刚好是一兑十一,湖广那边大概能到一兑十二。但广州路和泉州路等地,因为海商云集,金价反而要低得多。一兑十、一兑九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没人到广州和泉州拿银子换金子?”朱重九听得奇怪,忍不住低声追问。
他记得在准备制币之初,张松就跟自己提醒过银价的波动问题。自己之所以在银元之上加铸了金元,也是为了稳定货币而打算。谁料实际操作起来,依旧没能完全将问题解决掉,至少把金币买回去重新回炉这一招,让大伙都始料未及。
“启禀主公,微臣以为,原因至少有三!”张松虽然以前在蒙元那边是个大贪官,但无论智力还是反应速度,却都属于一流水准。稍作斟酌,便条理清楚第给出了答案,“第一,金银比价波动不定,除非事先有准备,否则未必来得及。第二,便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得四下里骂声如潮。非但是铁心效忠蒙元的无赖文人对淮扬口诛笔伐,就连一些号称隐居山林,一心治学的名士、大儒,也纷纷跳了出来。或者赤胳膊上阵,或者发动其门生故旧,朝着淮安大总管府痛泼脏水。
一时间,大总管内部人心浮动。很多官吏认为当初大伙过于急功近利,不该对吴良谋和于常林等人表示支持。更有甚者,还试图劝说朱重九毁掉盟约,追究几个主导者的责任。
谁料向来从谏如流的朱重九,这次却又难得独断专行了一次。非但驳回了毁约的提议,并且立刻宣布,大总管内部停止对此事的争论,任由外界评说。随即,又动用大总管府和淮扬商号的所有力量,给第五军团提供全力支持。
而支持的方式之一,就是向荆州附近的各路各州撒钱。用淮扬新铸出来的金、银、铜、铁四种新币,收购各地的粮食和各类特产,同时低价向上述地区销售淮扬所产的棉布、丝绸、农具以及各类生活用品。
因为在座某些人当时心怀抵触,再加上准备仓促,所以这一招施展得极为简单粗暴。几乎就是淮扬商号的货船,满载着四种制钱逆江而上,通过在当地的关系商户,以及军情局撒出去的细作,对着地方大砸特砸。铜臭之气,令沿江两岸的士绅名流无不掩鼻。
但十几船‘阿堵物’砸过之后,效果却不是一般的好。非但荆州附近的百姓对淮扬的印象迅速逆转,连沿江的其他地区,淮扬大总管府的形象也大为改观。
一片热闹的欢笑声中,中兵参军刘伯温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当初吴良谋炮制《荆州之盟》,用军队给商贩背书时,他的反对最为坚决。过后四下里山雨欲来,他也是力主大总管府收回盟约,并对吴良谋施加惩处的总源头。如今事实却证明,读书人和士绅们的口诛笔伐,在大总管府的真金白银面前,根本无还手之力。让自诩深谋远虑的他情何以堪?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工局可以在金元里多掺些铜,降低其成色!”根本没人注意到刘基的落落寡合,一名吏局的官员站起来,大声提议。
他的提议,迅速被一阵反驳声给吞没。“不成,大总管说的是,信誉,信誉第一。”
“对,咱们宁可以后不再造金元,也不能自己毁了自己的名声!”
“金子和银子的比价一直在变,谁知道哪天,就又落回一换十!”
“甭说一换十,一换八的时候,我都遇见过!”
......
也不怪大伙兴奋过度,在此之前,他们从没想过,原来还有不出兵就打击敌人的办法。这太符合传说里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形象了,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仿佛是孙武在世,诸葛重生。
“眼下市面上,一两金子能换几两银子?一直是这样么?大概多长时间变化一次?”朱重九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敲敲桌案,把话头拉回正题。
“不一定!”内务处主事张松对此颇有研究,从座位上站起来,拱着手回应,“眼下咱淮扬差不多刚好是一兑十一,湖广那边大概能到一兑十二。但广州路和泉州路等地,因为海商云集,金价反而要低得多。一兑十、一兑九都有可能。”
“那为什么没人到广州和泉州拿银子换金子?”朱重九听得奇怪,忍不住低声追问。
他记得在准备制币之初,张松就跟自己提醒过银价的波动问题。自己之所以在银元之上加铸了金元,也是为了稳定货币而打算。谁料实际操作起来,依旧没能完全将问题解决掉,至少把金币买回去重新回炉这一招,让大伙都始料未及。
“启禀主公,微臣以为,原因至少有三!”张松虽然以前在蒙元那边是个大贪官,但无论智力还是反应速度,却都属于一流水准。稍作斟酌,便条理清楚第给出了答案,“第一,金银比价波动不定,除非事先有准备,否则未必来得及。第二,便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