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基业 (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形象与前途,也瞬间变得无比光明。特别是在十一月之后,前往县学、府学要求入学读书的年青人,突然就大幅增加。前往讲武堂报名者,也不再仅限于淮扬大总管府治下将佐、官吏和工匠的子侄辈,各行各业,都有年青的才俊愿意投笔从戎。就连各府兵局衙门口排队应征的青壮,也不再都是些吃不饱饭的流民和没有太好出路的闲汉,一些读书不成、练武不就,但家境还算殷实的“二世祖”,也幡然悔悟,争相投身行伍博取功名。
功名但在马上取。淮安军近年来百战百胜,当兵谋取出路,风险相对而言就比以前小了许多,而收益却无形中增加了数倍。所以对于很多不甘心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又暂时发掘不出自身长处的无赖少年来说,从军杀敌,无疑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万一北伐成功了呢?万一朱总管将来真的做了皇帝呢?大伙没资格位列凌烟,至少辅佐他老人家一道打过江山。而观大总管府以往的政令,对自己人最优待不过。只要没死在战场上,哪怕缺了胳膊少了眼睛,退役后都能去做黑衣城管,吃一辈子公家饭。大伙打小就是机灵,身子骨儿又比那些流民壮实,凭什么不能捞个比当城管更好的结果?!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件事忽然变得有利可图时,哪怕存在很高的风险,也阻止不了人们争先恐后地侧身其中。只是到最后,究竟谁侥幸获取了比预期还高的利益,谁不小心连性命都赔了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这股争相投效之风,很快就刮遍了淮扬徐宿各地,转眼,又刮过了长江,把纳入大总管府治下相对较晚的集庆、太平、镇江、宁国等地,也吹了个遍。而江南各路的百姓,偏偏又不在此番征召之列。所以,北去的客船忽然间就变得拥挤了起来,许多在江南无法应募和应征的少年人,纷纷收拾行礼登船,去追寻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良机。
其中许多少年都没征得家中长辈的准许,属于偷偷离家。因此在船上根本没有任何亲朋故旧照应。还有许多少年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两眼一抹黑。大伙甚至不知道从集庆到扬州,水路需要走多长时间?到了长江北岸之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需要走那些手续和过场才能去报名入伍或者应募当文职。只是凭着少年人所特有的激情在误打误撞。于是乎,同行的旅伴当中,那些操着明显淮扬口音者,就成了香饽饽。许多人都本能地围绕在了他们身边,以期待能获得一些建议和指引。
同样是少年心性,那些操着淮扬口音者,自然是当仁不让。知道事情的就言无不尽,即便很多事情他们自己也是稀里糊涂,却碍着面子,信口编造出一些瞎话来博取追捧。
“其实没那么麻烦,大总管他老人家向来讲究规矩,距离他老人家越近的地方,规矩越清楚。只要大伙按照他老人家的规矩来,就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从江湾港开往扬州城的一辆公共马车上,常小二摇着一把绸布扇子,口若悬河。
冬天的气温已经很低了,江边上湿气又重,他却丝毫不觉得挥扇子的动作多余。相反,每挥一下,脸上每多吹一次冷风,他的精神头就又提高一分,说话时的中气也越发充足,“去求学呢,当然最好的学校就是华夏大学和长江讲武堂。但华夏大学得府学毕业才行,讲武堂也要求至少能认识两千个字,并且能背诵《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你们知道不?那是三国时孙策孙伯符所写的一本兵书。孙策就是孙权的大哥,当年把玉玺押给了袁术,然后凭着两千多借来的兵马,横扫江东。要不是他被刺客所害,天下哪有曹操和刘备两个人的事情?早就三国归吴了!”
“哦——!”听众们纷纷点头,对孙子策的本事,深感佩服。也有人读过的书多,心中知道此孙并非彼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形象与前途,也瞬间变得无比光明。特别是在十一月之后,前往县学、府学要求入学读书的年青人,突然就大幅增加。前往讲武堂报名者,也不再仅限于淮扬大总管府治下将佐、官吏和工匠的子侄辈,各行各业,都有年青的才俊愿意投笔从戎。就连各府兵局衙门口排队应征的青壮,也不再都是些吃不饱饭的流民和没有太好出路的闲汉,一些读书不成、练武不就,但家境还算殷实的“二世祖”,也幡然悔悟,争相投身行伍博取功名。
功名但在马上取。淮安军近年来百战百胜,当兵谋取出路,风险相对而言就比以前小了许多,而收益却无形中增加了数倍。所以对于很多不甘心庸庸碌碌过一辈子,又暂时发掘不出自身长处的无赖少年来说,从军杀敌,无疑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选择。万一北伐成功了呢?万一朱总管将来真的做了皇帝呢?大伙没资格位列凌烟,至少辅佐他老人家一道打过江山。而观大总管府以往的政令,对自己人最优待不过。只要没死在战场上,哪怕缺了胳膊少了眼睛,退役后都能去做黑衣城管,吃一辈子公家饭。大伙打小就是机灵,身子骨儿又比那些流民壮实,凭什么不能捞个比当城管更好的结果?!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件事忽然变得有利可图时,哪怕存在很高的风险,也阻止不了人们争先恐后地侧身其中。只是到最后,究竟谁侥幸获取了比预期还高的利益,谁不小心连性命都赔了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这股争相投效之风,很快就刮遍了淮扬徐宿各地,转眼,又刮过了长江,把纳入大总管府治下相对较晚的集庆、太平、镇江、宁国等地,也吹了个遍。而江南各路的百姓,偏偏又不在此番征召之列。所以,北去的客船忽然间就变得拥挤了起来,许多在江南无法应募和应征的少年人,纷纷收拾行礼登船,去追寻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良机。
其中许多少年都没征得家中长辈的准许,属于偷偷离家。因此在船上根本没有任何亲朋故旧照应。还有许多少年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两眼一抹黑。大伙甚至不知道从集庆到扬州,水路需要走多长时间?到了长江北岸之后,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需要走那些手续和过场才能去报名入伍或者应募当文职。只是凭着少年人所特有的激情在误打误撞。于是乎,同行的旅伴当中,那些操着明显淮扬口音者,就成了香饽饽。许多人都本能地围绕在了他们身边,以期待能获得一些建议和指引。
同样是少年心性,那些操着淮扬口音者,自然是当仁不让。知道事情的就言无不尽,即便很多事情他们自己也是稀里糊涂,却碍着面子,信口编造出一些瞎话来博取追捧。
“其实没那么麻烦,大总管他老人家向来讲究规矩,距离他老人家越近的地方,规矩越清楚。只要大伙按照他老人家的规矩来,就没有被拒之门外的道理!”从江湾港开往扬州城的一辆公共马车上,常小二摇着一把绸布扇子,口若悬河。
冬天的气温已经很低了,江边上湿气又重,他却丝毫不觉得挥扇子的动作多余。相反,每挥一下,脸上每多吹一次冷风,他的精神头就又提高一分,说话时的中气也越发充足,“去求学呢,当然最好的学校就是华夏大学和长江讲武堂。但华夏大学得府学毕业才行,讲武堂也要求至少能认识两千个字,并且能背诵《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你们知道不?那是三国时孙策孙伯符所写的一本兵书。孙策就是孙权的大哥,当年把玉玺押给了袁术,然后凭着两千多借来的兵马,横扫江东。要不是他被刺客所害,天下哪有曹操和刘备两个人的事情?早就三国归吴了!”
“哦——!”听众们纷纷点头,对孙子策的本事,深感佩服。也有人读过的书多,心中知道此孙并非彼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