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火夜(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虽然说是去城门看看城外流民的情况,但实际上,没有往日状况的对照,一时间也找不到真正了解这边情况的人,宁毅也不可能因为看看人数多少就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来。这次出门,主要还是因为已经在太平巷里呆了好几天,这时候打算亲眼出来看看城内的状况。
作为一定意义上的外来者,此时城市内外的混乱景象,大部分的情况下,宁毅都可以当成一部简单的灾难片来看。这年月里,只要城市的秩序还存在,再累再苦其实都苦不了有一定家境的人。
但另一方面,面对着雨中许多凄凉的景象,即便是宁毅,也难免心生恻隐,就如同去年江宁因水患封城时的情景。那一次多的是饥荒,而这一次的状况则更加明显,地震时受伤的人、失了家业的人,或是乞丐、流民。
在这等境况下,受了伤,很大一部分人便看不起大夫,更抓不起药材。道路两侧还未清除的废墟间搭起一个个的棚子,住在里面的一个个都是神色凄凉,有些冒了雨去扒自己家的废墟的。受了重伤,或是断了手脚的人无家可归了,拥着席子躲在欲倾的矮檐之下不知生死。这已经是地震后的第五天,早几天或许还能嚎叫,这时候,多数人都已经被折腾得没了声息。
也有失了父母的孩子,或者原本就是跟着父亲或母亲的乞儿,受了伤的、没受伤的,有的在雨里发抖,也有躲在能够避雨的地方蜷缩起来的,有的会哭,但也已经哭得哑了。饿极了的孩子偷偷去扒废墟,若能够弄到点吃的,不管是什么,都是第一时间往嘴里塞,但这原本就不是后世那种食物充裕的年代,谁的家里也不见得有多少吃食。更多的是被人看见追打出来。
男孩女孩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一个样子了,谁也不萌,一点都不萌,生命和现实没办法在这里开那种浪漫或是娘化的玩笑。流落在雨里的孩子也只是像野狗一样。也有家境稍微富裕的人,处理了自家的情况,能生出些恻隐之心的。但在眼下这类生产力的支持下,怎样的善心都是不够的,官府或是钱家一类的大户也会施些粥饭,保住一些人不至于死掉,但也掩不住小部分人已经失去了未来的绝望。
终究是这样的年月,如同杭州、江宁,哪年冬天若是城外只冻死了几十人,那就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宁毅基本可以理解,不过看到这些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沉重。这还只是城内街道间可以看到的状况,倒是苏檀儿、小婵等人虽也心生恻隐,但也是司空见惯了,心情反倒没有宁毅那么文艺。
稍微掀开车窗看了一阵,见宁毅神色严肃,兴致不高,小婵倒是轻声说了一句:“小婵也是家里人快要饿死了才被卖掉的呢……”她只是想安慰宁毅,倒没有什么自怜的神色,宁毅笑了笑,苏檀儿将她揽到身边,让她将额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随后抚了抚她的头发。
城外的情节则无法细看,事实上,这几日增加的流民至少是将杭州城的几处城门围了起来。而武德营的军人已经把住了城门。门倒是没关,但想要进出,相当麻烦,宁毅这边有钱家给的凭证,但也没必要出去了,他们的马车、装扮,只要一出城门,恐怕就得被人围住。
宁毅在城门附近下了车,一个人去那边看了一会儿,随即也就有警惕的军人过来询问,宁毅拿了钱家的名刺出来,那军人也就走开了。此时城门外环境恶劣,一片泥泞,有一部分的军人在城外搭了棚子维持秩序,主要还是为了保持主干道的畅通。
城墙一侧坍塌的部分距离这边也不算远,大量的工人正在劳作着。这时候城内忙着自救,收拾各自家里的残局,要说能雇到的工人其实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应该是在城外的流民中挑选的,都是有些力气的男人,有米粮发、管饭,因此在这边倒是显得十分有干劲。
只是这样稍微看看,宁毅心中也就明白了。
“不光是杭州,苏州那边也受了影响,受灾的人太多了,想走陆路的话,恐怕走出不远就要被抢。暂时也只能呆在这边等事态好起来了……”
回到马车之上,宁毅叹了口气,正准备让马车回太平巷,却听得雨中城外的人声逐渐响起来,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宁毅侧耳听了一阵,隐约有人在喊:“我们要见知府大人、我们要见知府大人……”许是外面的流民起了骚乱。
发生了这种事情,驻守在城墙附近的武德营倒并不慌乱,宁毅探出车帘去看,只见一名将领在雨雾蒙蒙中上了城墙看了一会儿。同时,一队士兵过去看住了城墙工地,一队人仍然驻守城门,又有一队人赶了出去负责安抚或是镇压。城门附近几个老人经过,宁毅听得他们说道:“唉,又闹起来了。”
“他们也不好过啊……”
看起来,这种小骚动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过了一阵,城外的骚乱声也就停了,宁毅没听到什么惨叫,大抵也不是抓人杀人的血腥镇压。如此无聊地看了一阵,宁毅也就挥挥手吩咐回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虽然说是去城门看看城外流民的情况,但实际上,没有往日状况的对照,一时间也找不到真正了解这边情况的人,宁毅也不可能因为看看人数多少就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来。这次出门,主要还是因为已经在太平巷里呆了好几天,这时候打算亲眼出来看看城内的状况。
作为一定意义上的外来者,此时城市内外的混乱景象,大部分的情况下,宁毅都可以当成一部简单的灾难片来看。这年月里,只要城市的秩序还存在,再累再苦其实都苦不了有一定家境的人。
但另一方面,面对着雨中许多凄凉的景象,即便是宁毅,也难免心生恻隐,就如同去年江宁因水患封城时的情景。那一次多的是饥荒,而这一次的状况则更加明显,地震时受伤的人、失了家业的人,或是乞丐、流民。
在这等境况下,受了伤,很大一部分人便看不起大夫,更抓不起药材。道路两侧还未清除的废墟间搭起一个个的棚子,住在里面的一个个都是神色凄凉,有些冒了雨去扒自己家的废墟的。受了重伤,或是断了手脚的人无家可归了,拥着席子躲在欲倾的矮檐之下不知生死。这已经是地震后的第五天,早几天或许还能嚎叫,这时候,多数人都已经被折腾得没了声息。
也有失了父母的孩子,或者原本就是跟着父亲或母亲的乞儿,受了伤的、没受伤的,有的在雨里发抖,也有躲在能够避雨的地方蜷缩起来的,有的会哭,但也已经哭得哑了。饿极了的孩子偷偷去扒废墟,若能够弄到点吃的,不管是什么,都是第一时间往嘴里塞,但这原本就不是后世那种食物充裕的年代,谁的家里也不见得有多少吃食。更多的是被人看见追打出来。
男孩女孩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是一个样子了,谁也不萌,一点都不萌,生命和现实没办法在这里开那种浪漫或是娘化的玩笑。流落在雨里的孩子也只是像野狗一样。也有家境稍微富裕的人,处理了自家的情况,能生出些恻隐之心的。但在眼下这类生产力的支持下,怎样的善心都是不够的,官府或是钱家一类的大户也会施些粥饭,保住一些人不至于死掉,但也掩不住小部分人已经失去了未来的绝望。
终究是这样的年月,如同杭州、江宁,哪年冬天若是城外只冻死了几十人,那就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宁毅基本可以理解,不过看到这些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沉重。这还只是城内街道间可以看到的状况,倒是苏檀儿、小婵等人虽也心生恻隐,但也是司空见惯了,心情反倒没有宁毅那么文艺。
稍微掀开车窗看了一阵,见宁毅神色严肃,兴致不高,小婵倒是轻声说了一句:“小婵也是家里人快要饿死了才被卖掉的呢……”她只是想安慰宁毅,倒没有什么自怜的神色,宁毅笑了笑,苏檀儿将她揽到身边,让她将额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随后抚了抚她的头发。
城外的情节则无法细看,事实上,这几日增加的流民至少是将杭州城的几处城门围了起来。而武德营的军人已经把住了城门。门倒是没关,但想要进出,相当麻烦,宁毅这边有钱家给的凭证,但也没必要出去了,他们的马车、装扮,只要一出城门,恐怕就得被人围住。
宁毅在城门附近下了车,一个人去那边看了一会儿,随即也就有警惕的军人过来询问,宁毅拿了钱家的名刺出来,那军人也就走开了。此时城门外环境恶劣,一片泥泞,有一部分的军人在城外搭了棚子维持秩序,主要还是为了保持主干道的畅通。
城墙一侧坍塌的部分距离这边也不算远,大量的工人正在劳作着。这时候城内忙着自救,收拾各自家里的残局,要说能雇到的工人其实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应该是在城外的流民中挑选的,都是有些力气的男人,有米粮发、管饭,因此在这边倒是显得十分有干劲。
只是这样稍微看看,宁毅心中也就明白了。
“不光是杭州,苏州那边也受了影响,受灾的人太多了,想走陆路的话,恐怕走出不远就要被抢。暂时也只能呆在这边等事态好起来了……”
回到马车之上,宁毅叹了口气,正准备让马车回太平巷,却听得雨中城外的人声逐渐响起来,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宁毅侧耳听了一阵,隐约有人在喊:“我们要见知府大人、我们要见知府大人……”许是外面的流民起了骚乱。
发生了这种事情,驻守在城墙附近的武德营倒并不慌乱,宁毅探出车帘去看,只见一名将领在雨雾蒙蒙中上了城墙看了一会儿。同时,一队士兵过去看住了城墙工地,一队人仍然驻守城门,又有一队人赶了出去负责安抚或是镇压。城门附近几个老人经过,宁毅听得他们说道:“唉,又闹起来了。”
“他们也不好过啊……”
看起来,这种小骚动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过了一阵,城外的骚乱声也就停了,宁毅没听到什么惨叫,大抵也不是抓人杀人的血腥镇压。如此无聊地看了一阵,宁毅也就挥挥手吩咐回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