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燕家坞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便是好地也不是很受欢迎。大户人家广置良田美宅一般都选在离城邑较近的地方,主要是是人口稠密的地方盗匪相对较少出没,比较安全。
离城邑远的地方,只能靠当地的豪强宗帅组织乡邻互保,官府衙门是管治不到的,若有盗匪,大多也只能结寨聚丁以自保。是以这两百亩离县城有些远的地,价格也低,正好燕七也不在乎远近,反正现在也算是太平年月,并未有盗匪横行,也就让周掌柜给他买下了。再说了,在燕七心里,寻常盗匪又哪里会放在他眼中。
至于佃农田客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如今承平已久,人口众多,耕地难免会有些不足,佃客是不难找的。他也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两百亩地虽然出产不多,但这些租赋养活他一人却是绰绰有余。没花完的钱,周掌柜又给他在临淮城中买了处两进的独门小院,又找衙门中人办了文书,算是给燕七在临淮落了籍。
燕七落籍时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他爷爷给他起的小名叫乐天,是希望他一辈子都无忧无虑的意思,他就取“无忧无虑”之意,给自己取名叫燕无忧。
燕七在临淮落脚之后,他也不事生产,整天就琢磨修炼家传的太阳真火诀和那《内功经》。
这一日午间,燕七用过午饭不久,正在燕家坞的宅第的后院中演习武技,却突然听到外间有人敲门。燕七也不去理会,这座宅院中有个姓陈的老仆替他打理一应家繁琐事,这等应门的事也用不着他管。
这陈姓老仆五十多岁了,原是萧地人,身世甚是可怜,十几年前一场饥荒引发的瘟疫夺去了老妻和儿子的性命,儿媳也改嫁了。好在儿媳还留了个孙子给他,祖孙俩耕种着三亩薄田相依为命。
去年春,黄河泛滥,又闹灾荒,家中存粮不足,陈老汉孙儿挺孝顺的,便自己出去逃荒,把存粮留给祖父以度过灾年,等灾年过后再回来祖孙相聚。
人族文明到禹王时已然昌大,又经历了数千年繁衍生息,人口渐渐繁盛,光靠渔猎畜牧早已不能养活这许多人口,神农氏传下的耕种之道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吃饱肚子,但可耕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
本朝一统天下之初,人口尚少,田地还够分。经过数代安稳之后,人口一多,土地和粮食便珍贵起来了,于是豪族富户开始竞相兼并土地。贫苦人等到了灾荒之年,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便是好地也不是很受欢迎。大户人家广置良田美宅一般都选在离城邑较近的地方,主要是是人口稠密的地方盗匪相对较少出没,比较安全。
离城邑远的地方,只能靠当地的豪强宗帅组织乡邻互保,官府衙门是管治不到的,若有盗匪,大多也只能结寨聚丁以自保。是以这两百亩离县城有些远的地,价格也低,正好燕七也不在乎远近,反正现在也算是太平年月,并未有盗匪横行,也就让周掌柜给他买下了。再说了,在燕七心里,寻常盗匪又哪里会放在他眼中。
至于佃农田客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如今承平已久,人口众多,耕地难免会有些不足,佃客是不难找的。他也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两百亩地虽然出产不多,但这些租赋养活他一人却是绰绰有余。没花完的钱,周掌柜又给他在临淮城中买了处两进的独门小院,又找衙门中人办了文书,算是给燕七在临淮落了籍。
燕七落籍时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他爷爷给他起的小名叫乐天,是希望他一辈子都无忧无虑的意思,他就取“无忧无虑”之意,给自己取名叫燕无忧。
燕七在临淮落脚之后,他也不事生产,整天就琢磨修炼家传的太阳真火诀和那《内功经》。
这一日午间,燕七用过午饭不久,正在燕家坞的宅第的后院中演习武技,却突然听到外间有人敲门。燕七也不去理会,这座宅院中有个姓陈的老仆替他打理一应家繁琐事,这等应门的事也用不着他管。
这陈姓老仆五十多岁了,原是萧地人,身世甚是可怜,十几年前一场饥荒引发的瘟疫夺去了老妻和儿子的性命,儿媳也改嫁了。好在儿媳还留了个孙子给他,祖孙俩耕种着三亩薄田相依为命。
去年春,黄河泛滥,又闹灾荒,家中存粮不足,陈老汉孙儿挺孝顺的,便自己出去逃荒,把存粮留给祖父以度过灾年,等灾年过后再回来祖孙相聚。
人族文明到禹王时已然昌大,又经历了数千年繁衍生息,人口渐渐繁盛,光靠渔猎畜牧早已不能养活这许多人口,神农氏传下的耕种之道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吃饱肚子,但可耕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
本朝一统天下之初,人口尚少,田地还够分。经过数代安稳之后,人口一多,土地和粮食便珍贵起来了,于是豪族富户开始竞相兼并土地。贫苦人等到了灾荒之年,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