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的笔记本、拍摄用的相机、户外的帐篷、必须的衣物、简单的野餐,林近溪很节俭,自从毕生积蓄花在半辆汽车上,她出门前不会再准备奢侈的培根三明治做第一顿野餐了,而是换成清粥,抓一把生米放进保温桶,冲上滚热的开水,行车2、3个小时,抵达目的地,拍一些照片、搭好帐蓬、置好折叠桌椅,铺上桌布,打开保漫桶,闷好的清粥刚刚软糯、香甜。徐泽远抱怨,
饿瘦了,吃不饱。他会跑去当地的小店买花生、蚕豆或是肉干当配菜。
林近溪也会很开心的接受,她通常会边端着相机拍花、拍草、拍鸟边对徐泽远说,我负责底层建筑,你负责锦上添花,这样很好,或者我们互换角色也很好。
徐泽远喜欢林近溪所有的样子,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更欣赏她的独立和精致的节俭。享受了冬日的正午暖阳,喝了粥,饮了热茶,看了闲书。徐泽远写了四行半代码,林近溪拍了不少素材,傍晚的柔光酝酿开来,起了冷风,俩人最终决定打道回府,毕竟不是风餐路宿的好光景。也许下个周末两人会在午夜0点刚过的时刻决定去海边看冬天海边的日出——走,马上出发。
厨房里四溢着砂锅炖煮牛肉的阵阵香气,林近溪笑咪咪的把这个月社里的期刊递到徐泽远面前,徐泽远习惯性的搜索目录页,找到编辑记者是林近溪的刊面,他记得上一期林近溪写了南疆的胡杨林,这期的主题是芦苇荡。他兴致勃勃打开对应的页码迫不急待想要拜读。文章首页的两张图片,似曾相识,一张图片芦苇荡已经寥落,另一张图片是灰色石刻的浮雕,相片趁着光影拍得很有立体感,但浮雕的内容十分模糊,大约是两个人和一条几案,不禁让他联想到徐家祠堂的怀橘遗亲。
文章写道:这是一片有仙气缭绕、龙气升腾的风水宝地,地形西侧的西山海拨约2400米,依次分布着柏杨,银杏,榆树,龙爪槐,小叶榕,高山榕,冷杉,云杉,落叶松等植被,秋季植被层次分明,面山南侧有一片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淀水,当地人称之为西河淀,上接淮水上源,下游再由淮水排出。早于19世纪时,此地水域辽阔,每逢夏季雨水极盛期烟波浩淼,7万亩芦苇分割罗列其中,形成上百个淀泊。西河淀毗邻徐家镇......
徐泽远只知道自己出生在一片被人们称之为淀子的小镇上,镇子多半的人隆徐,看到这些文字,他第一次清清楚楚的知道徐家镇以西的西山海拨2400米高,这片水域有300平方公里大,还曾有7万亩芦苇荡。他第一次用数字去了解自己的家乡。他异常惊喜的看着林近溪,
你,去过?
林近溪得意的点点头。
什么时候去的?
我过生日的时候。
徐泽远把林近溪拦在他腿上,狠狠的亲了一口,
你喜欢那儿吗?
喜欢,下次你带我一起回去。
好,好。徐泽远的好,第二个的发音比一个降了八度,他突然想起孟晨的事儿还没善后,他想起母亲大人的教诲。
真的好吗?
当然。徐泽远想,快了,快了,马上就可以召告天下了。
你说过小时候在祠堂被打,我去祠堂了,祠堂年久失修,当地人说屋顶漏雨,里面的木梁结构都快毁了。
真是可惜了,我小时候,老老先生在祠堂都几岁的娃娃们学之乎者也。我爷爷去逝前还代管过祠堂。
不过还有个消息,你们的上级市已经提了计划把徐家镇做旅游试点,现在好像已经纳入招商引资项目里。
那徐家镇又能有些人气了,至少祠堂会被修缮。
好坏掺半吧,会保留下一些东西,但也会带入商业化的东西。
不管怎样,我带你回爷爷的祖屋。不,以后我们把祖屋翻修,每年夏天都回去住一住。
好。我还去了清风寺。拍了些照片。林近溪取了照片重新窝在徐泽远怀里,边翻照片边说,我和同事在寺里借宿了一晚,当了一天割谷的义工,这些和尚不化缘,不收供养,自己种稻米,后山还有片小菜园,十几个常驻僧。
林泽远想起了他的那次拜忏,指了指阳台上的曼陀罗,那个种子就是从清风里请来的。
猜到了。
不收供养?不收钱?
寺里没有功德箱,我们离开时想留些钱,叫道乙的小和尚说,我们帮忙割了谷就算捐了供养了。
那他们吃饭穿衣的钱哪来的?稻田、菜地够他们的用度吗?
也有道理。
寺里主持是花白胡子叫一行的老和尚吗?
早些年圆寂了,听说老各尚圆寂时手臂指着西方,意为告诉徒弟们,已往生西方净土,激励他们勤修。现在的主持叫不悟,一行老和尚的得意弟子,他带着僧众引水种稻、种菜,寺院完全自给。林近溪把不悟照片递给徐泽远。
徐泽远端详了端详,笑了,
脸,白的发光,你见哪个下地干活的庄稼人不是晒得黝黑黝黑的?
说来有几件怪事,这个主持越晒越白,越晒越白的发光,他的小徒弟道乙说,不悟师父有了得的禅定功夫,有几次道乙和他师父一起打座觉得师父周身包了发光的透明壳体,连他都觉得暖,所以这白一定有原故,我看是神佛护体。
徐泽远忍无可忍,
这个你也信?我看你是中了邪了。
听我说,还有更怪的,我们割谷那天,大殿里的佛像眨眼了。
你看见了?
没有,但是你们镇上的老居士,徐家茂,第一个看见,说是眨了五下眼。
他是太爷爷那辈的人,我记得,一辈子吃斋,从不说谎。
所以,你不觉得奇怪吗?
搞不懂。老老先生教过我们《心经》《金刚经》,我在这方面没慧根。
道乙小和尚说,他们每个季度都举办21天的佛七,不悟和尚讲经说法,大佛眨眼之前刚好秋季的佛七打完,说是那期的佛七办的好,大和尚弘法和居士们诵经持咒的因缘殊胜。所以佛祖显灵了。
这个道乙小和尚还真是八卦。
幸亏他八卦,要么找谁套消息, 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牛肉熟烂的香气愈发浓郁,徐泽远嗅了嗅,调侃道,
罪过罪过,我们还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真是罪过了,快把照片收起来,他们不会闻到吧?大大的不敬。林近溪认真起来的样子像个五岁的孩子。
哈哈哈,徐泽远乘胜追击偷袭林近溪,狠狠的亲她的脸,林近溪羞恼,不行,不行,亵渎神灵。林近溪遮着照片左闪右躲。
徐泽远和林近溪是幸运的,茫茫人海,相知相遇成为朋友都是难得的缘分,更何况两人对待彼此的这份心意,一个力排万难,一个倾其所有。如果只写一段情,我宁可此处搁笔,从此让他们过上平静安宁与柴米油盐为伴的乏味人生,直至终老。如果一切能这般容易,我又何必把他们的事思量再三落于纸上,以此拙文陋笔之资让大家见笑呢?
第(3/3)页
的笔记本、拍摄用的相机、户外的帐篷、必须的衣物、简单的野餐,林近溪很节俭,自从毕生积蓄花在半辆汽车上,她出门前不会再准备奢侈的培根三明治做第一顿野餐了,而是换成清粥,抓一把生米放进保温桶,冲上滚热的开水,行车2、3个小时,抵达目的地,拍一些照片、搭好帐蓬、置好折叠桌椅,铺上桌布,打开保漫桶,闷好的清粥刚刚软糯、香甜。徐泽远抱怨,
饿瘦了,吃不饱。他会跑去当地的小店买花生、蚕豆或是肉干当配菜。
林近溪也会很开心的接受,她通常会边端着相机拍花、拍草、拍鸟边对徐泽远说,我负责底层建筑,你负责锦上添花,这样很好,或者我们互换角色也很好。
徐泽远喜欢林近溪所有的样子,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更欣赏她的独立和精致的节俭。享受了冬日的正午暖阳,喝了粥,饮了热茶,看了闲书。徐泽远写了四行半代码,林近溪拍了不少素材,傍晚的柔光酝酿开来,起了冷风,俩人最终决定打道回府,毕竟不是风餐路宿的好光景。也许下个周末两人会在午夜0点刚过的时刻决定去海边看冬天海边的日出——走,马上出发。
厨房里四溢着砂锅炖煮牛肉的阵阵香气,林近溪笑咪咪的把这个月社里的期刊递到徐泽远面前,徐泽远习惯性的搜索目录页,找到编辑记者是林近溪的刊面,他记得上一期林近溪写了南疆的胡杨林,这期的主题是芦苇荡。他兴致勃勃打开对应的页码迫不急待想要拜读。文章首页的两张图片,似曾相识,一张图片芦苇荡已经寥落,另一张图片是灰色石刻的浮雕,相片趁着光影拍得很有立体感,但浮雕的内容十分模糊,大约是两个人和一条几案,不禁让他联想到徐家祠堂的怀橘遗亲。
文章写道:这是一片有仙气缭绕、龙气升腾的风水宝地,地形西侧的西山海拨约2400米,依次分布着柏杨,银杏,榆树,龙爪槐,小叶榕,高山榕,冷杉,云杉,落叶松等植被,秋季植被层次分明,面山南侧有一片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淀水,当地人称之为西河淀,上接淮水上源,下游再由淮水排出。早于19世纪时,此地水域辽阔,每逢夏季雨水极盛期烟波浩淼,7万亩芦苇分割罗列其中,形成上百个淀泊。西河淀毗邻徐家镇......
徐泽远只知道自己出生在一片被人们称之为淀子的小镇上,镇子多半的人隆徐,看到这些文字,他第一次清清楚楚的知道徐家镇以西的西山海拨2400米高,这片水域有300平方公里大,还曾有7万亩芦苇荡。他第一次用数字去了解自己的家乡。他异常惊喜的看着林近溪,
你,去过?
林近溪得意的点点头。
什么时候去的?
我过生日的时候。
徐泽远把林近溪拦在他腿上,狠狠的亲了一口,
你喜欢那儿吗?
喜欢,下次你带我一起回去。
好,好。徐泽远的好,第二个的发音比一个降了八度,他突然想起孟晨的事儿还没善后,他想起母亲大人的教诲。
真的好吗?
当然。徐泽远想,快了,快了,马上就可以召告天下了。
你说过小时候在祠堂被打,我去祠堂了,祠堂年久失修,当地人说屋顶漏雨,里面的木梁结构都快毁了。
真是可惜了,我小时候,老老先生在祠堂都几岁的娃娃们学之乎者也。我爷爷去逝前还代管过祠堂。
不过还有个消息,你们的上级市已经提了计划把徐家镇做旅游试点,现在好像已经纳入招商引资项目里。
那徐家镇又能有些人气了,至少祠堂会被修缮。
好坏掺半吧,会保留下一些东西,但也会带入商业化的东西。
不管怎样,我带你回爷爷的祖屋。不,以后我们把祖屋翻修,每年夏天都回去住一住。
好。我还去了清风寺。拍了些照片。林近溪取了照片重新窝在徐泽远怀里,边翻照片边说,我和同事在寺里借宿了一晚,当了一天割谷的义工,这些和尚不化缘,不收供养,自己种稻米,后山还有片小菜园,十几个常驻僧。
林泽远想起了他的那次拜忏,指了指阳台上的曼陀罗,那个种子就是从清风里请来的。
猜到了。
不收供养?不收钱?
寺里没有功德箱,我们离开时想留些钱,叫道乙的小和尚说,我们帮忙割了谷就算捐了供养了。
那他们吃饭穿衣的钱哪来的?稻田、菜地够他们的用度吗?
也有道理。
寺里主持是花白胡子叫一行的老和尚吗?
早些年圆寂了,听说老各尚圆寂时手臂指着西方,意为告诉徒弟们,已往生西方净土,激励他们勤修。现在的主持叫不悟,一行老和尚的得意弟子,他带着僧众引水种稻、种菜,寺院完全自给。林近溪把不悟照片递给徐泽远。
徐泽远端详了端详,笑了,
脸,白的发光,你见哪个下地干活的庄稼人不是晒得黝黑黝黑的?
说来有几件怪事,这个主持越晒越白,越晒越白的发光,他的小徒弟道乙说,不悟师父有了得的禅定功夫,有几次道乙和他师父一起打座觉得师父周身包了发光的透明壳体,连他都觉得暖,所以这白一定有原故,我看是神佛护体。
徐泽远忍无可忍,
这个你也信?我看你是中了邪了。
听我说,还有更怪的,我们割谷那天,大殿里的佛像眨眼了。
你看见了?
没有,但是你们镇上的老居士,徐家茂,第一个看见,说是眨了五下眼。
他是太爷爷那辈的人,我记得,一辈子吃斋,从不说谎。
所以,你不觉得奇怪吗?
搞不懂。老老先生教过我们《心经》《金刚经》,我在这方面没慧根。
道乙小和尚说,他们每个季度都举办21天的佛七,不悟和尚讲经说法,大佛眨眼之前刚好秋季的佛七打完,说是那期的佛七办的好,大和尚弘法和居士们诵经持咒的因缘殊胜。所以佛祖显灵了。
这个道乙小和尚还真是八卦。
幸亏他八卦,要么找谁套消息, 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牛肉熟烂的香气愈发浓郁,徐泽远嗅了嗅,调侃道,
罪过罪过,我们还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真是罪过了,快把照片收起来,他们不会闻到吧?大大的不敬。林近溪认真起来的样子像个五岁的孩子。
哈哈哈,徐泽远乘胜追击偷袭林近溪,狠狠的亲她的脸,林近溪羞恼,不行,不行,亵渎神灵。林近溪遮着照片左闪右躲。
徐泽远和林近溪是幸运的,茫茫人海,相知相遇成为朋友都是难得的缘分,更何况两人对待彼此的这份心意,一个力排万难,一个倾其所有。如果只写一段情,我宁可此处搁笔,从此让他们过上平静安宁与柴米油盐为伴的乏味人生,直至终老。如果一切能这般容易,我又何必把他们的事思量再三落于纸上,以此拙文陋笔之资让大家见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