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安排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个时代,很多时候短暂的别离,就成了永别。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年轻力壮的都要接受离别的悲苦,更不要说是跟老先生这样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分别了。
虽说历史上老先生是在贞观五年才死去的。可是,历史上,他也不是贞观年初就当上自己的老师的啊!
冬去春来,草原的冰雪消融,春风又吹回了北方的土地。窝了一整个冬天的颉利和突利,毫无疑问的又打了起来。兵部的意思虽然是再让他们打一年,可是军队却已经开始向北方集结,边境也开始封锁商道。
这个时候的战争不是朝启夕战的,既然谋定了要在冬季对草原动手,那么开春,就要准备集结的事宜。
兵部的备战令,送到了太子亲率的军营。
三年之约就在眼前,虽然会因为战争延后,可这次对东突厥动兵,是亲率最后一次上战场的机会。
持续的高强度训练和完善的营养补充,让亲率的士兵们各个龙精虎猛的。窜天猴的机动队虽然看起来瘦弱,可是脱掉军装就能看到他们浑身健壮的肌肉。
拿到兵部的公文后,于泰的嘴就一直没合上过。他是将军,不曾当过一路元帅,所以皇帝登基的时候,他虽然也是心腹的人物,但是奈何没有足够的功绩,连爵位的毛儿都没捞到。当上太子少保,主要是皇帝为了安他的心。因为就算他之后再没有功绩,也能靠着这从龙的功劳,让后代好过。
如今不用了,太子亲率虽然要上战场,兵部却并没有规定这支队伍属于谁。战功,太子是不需要的,所以,这场战争,太子亲率的战果,注定会便宜了他。
“都把战甲准备好了!每天检查一遍,这是规矩,横刀不快的,都赶紧磨磨,虽说咱们还没确定什么时候开拔,可战前的准备工作,也不能落下。都说养兵千日,用于一时。看看太子殿下,都把你们养成猪了,还能砍得动人嘛!”
场间顿时传来亲率士兵疯狂的怒吼声:“能!”
这些士兵之所以这么来劲,是有原因的。别的军队、府兵,都需要自备御寒用的衣物,只有他们太子亲率的士兵,用不着自己准备,当兵部的公文下来后,立刻每人就发了两身麻衣。一次穿两件衣服御寒,什么时候大头兵享受过这种待遇?
各自的家眷,如今已经被迁到了养殖场周围,喜欢种地的就种地,喜欢养殖的就养殖,更不要说太子殿下真的给他们的家人准备了青砖的瓦房。每次回家探亲,家人叮嘱最多的就是作战要勇猛,不要给太子殿下丢脸。
如今终于有了回报太子的机会,磨刀的时候,他们恨不得立刻就出现在草原上,砍下贼人的脑袋。
很奇怪,虽然各路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做准备了,却并没有公布主帅的人选。人人都以为会是柴绍,可是大主管的任命却一直都没下来。
准备是准备着,可是皇帝却迟迟不愿意下出兵的决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尽管颉利和突利的内战让东突厥内耗严重,可是草原人身在草原上,对擅长步战的大唐士兵而言,还是难以对付的。
皇帝的犹豫不决,让军方的将领们心急火燎,请战的奏折,每日都能堆起三尺高。
“看看,这就是我大唐的将军,没人觉得草原严寒,没人害怕国战,就连最胆小的,这个时候请战的话语都是如此坚定的。”
看着皇帝在那自吹自擂,李承乾忍不住的撇了撇嘴。且不说之前的渭水之耻,就是这灭国之战,功劳都不是一个两个国公能分的。贞观刚刚开始,对战功眼馋无比的将军们,愿意放过这次的机会才怪!
吹了一会儿自己手下的将领,李世民便把奏折都放到了案子下面。到底要不要出兵,还要看前线和百骑司探子传回来的消息如何。这一次大唐要对付东突厥,不击则已,一击必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大地上,发出大唐的虎哮声,让周围的恶狼收起嘴角的垂涎。
“既然今天你来宫里请安了,朕就考考你,如果你是皇帝,会任命谁出战?”
李承乾没想到皇帝老爹会问自己这么个问题,任命谁出战?
想了很久,李承乾才试探着说:“儿臣觉得,卫公李靖,就很合适。”
李世民笑了笑:“何解?”
“儿臣曾跟随卫公学习兵法,自然知晓卫公的学识渊博,用兵如神。此次大唐若是真的决定对东突厥用兵,势必要做到一击必杀。渭水之耻,需要颉利的人头才能平复,周围的敌人,也需要颉利的人头震慑。所以,挑选的人,必须能够担此重任才行。儿臣遍观大唐将领,有此能力的,大概也只有李靖一人了。”
李世民点点头,算是认可他的说法。
虽说李靖军功太甚,而且有站位问题在,可是这个时候能够担此重任的,也只有他一个了。
“没事儿的话,就去后宫看你母后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这个时代,很多时候短暂的别离,就成了永别。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年轻力壮的都要接受离别的悲苦,更不要说是跟老先生这样一位行将就木的老人分别了。
虽说历史上老先生是在贞观五年才死去的。可是,历史上,他也不是贞观年初就当上自己的老师的啊!
冬去春来,草原的冰雪消融,春风又吹回了北方的土地。窝了一整个冬天的颉利和突利,毫无疑问的又打了起来。兵部的意思虽然是再让他们打一年,可是军队却已经开始向北方集结,边境也开始封锁商道。
这个时候的战争不是朝启夕战的,既然谋定了要在冬季对草原动手,那么开春,就要准备集结的事宜。
兵部的备战令,送到了太子亲率的军营。
三年之约就在眼前,虽然会因为战争延后,可这次对东突厥动兵,是亲率最后一次上战场的机会。
持续的高强度训练和完善的营养补充,让亲率的士兵们各个龙精虎猛的。窜天猴的机动队虽然看起来瘦弱,可是脱掉军装就能看到他们浑身健壮的肌肉。
拿到兵部的公文后,于泰的嘴就一直没合上过。他是将军,不曾当过一路元帅,所以皇帝登基的时候,他虽然也是心腹的人物,但是奈何没有足够的功绩,连爵位的毛儿都没捞到。当上太子少保,主要是皇帝为了安他的心。因为就算他之后再没有功绩,也能靠着这从龙的功劳,让后代好过。
如今不用了,太子亲率虽然要上战场,兵部却并没有规定这支队伍属于谁。战功,太子是不需要的,所以,这场战争,太子亲率的战果,注定会便宜了他。
“都把战甲准备好了!每天检查一遍,这是规矩,横刀不快的,都赶紧磨磨,虽说咱们还没确定什么时候开拔,可战前的准备工作,也不能落下。都说养兵千日,用于一时。看看太子殿下,都把你们养成猪了,还能砍得动人嘛!”
场间顿时传来亲率士兵疯狂的怒吼声:“能!”
这些士兵之所以这么来劲,是有原因的。别的军队、府兵,都需要自备御寒用的衣物,只有他们太子亲率的士兵,用不着自己准备,当兵部的公文下来后,立刻每人就发了两身麻衣。一次穿两件衣服御寒,什么时候大头兵享受过这种待遇?
各自的家眷,如今已经被迁到了养殖场周围,喜欢种地的就种地,喜欢养殖的就养殖,更不要说太子殿下真的给他们的家人准备了青砖的瓦房。每次回家探亲,家人叮嘱最多的就是作战要勇猛,不要给太子殿下丢脸。
如今终于有了回报太子的机会,磨刀的时候,他们恨不得立刻就出现在草原上,砍下贼人的脑袋。
很奇怪,虽然各路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做准备了,却并没有公布主帅的人选。人人都以为会是柴绍,可是大主管的任命却一直都没下来。
准备是准备着,可是皇帝却迟迟不愿意下出兵的决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尽管颉利和突利的内战让东突厥内耗严重,可是草原人身在草原上,对擅长步战的大唐士兵而言,还是难以对付的。
皇帝的犹豫不决,让军方的将领们心急火燎,请战的奏折,每日都能堆起三尺高。
“看看,这就是我大唐的将军,没人觉得草原严寒,没人害怕国战,就连最胆小的,这个时候请战的话语都是如此坚定的。”
看着皇帝在那自吹自擂,李承乾忍不住的撇了撇嘴。且不说之前的渭水之耻,就是这灭国之战,功劳都不是一个两个国公能分的。贞观刚刚开始,对战功眼馋无比的将军们,愿意放过这次的机会才怪!
吹了一会儿自己手下的将领,李世民便把奏折都放到了案子下面。到底要不要出兵,还要看前线和百骑司探子传回来的消息如何。这一次大唐要对付东突厥,不击则已,一击必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大地上,发出大唐的虎哮声,让周围的恶狼收起嘴角的垂涎。
“既然今天你来宫里请安了,朕就考考你,如果你是皇帝,会任命谁出战?”
李承乾没想到皇帝老爹会问自己这么个问题,任命谁出战?
想了很久,李承乾才试探着说:“儿臣觉得,卫公李靖,就很合适。”
李世民笑了笑:“何解?”
“儿臣曾跟随卫公学习兵法,自然知晓卫公的学识渊博,用兵如神。此次大唐若是真的决定对东突厥用兵,势必要做到一击必杀。渭水之耻,需要颉利的人头才能平复,周围的敌人,也需要颉利的人头震慑。所以,挑选的人,必须能够担此重任才行。儿臣遍观大唐将领,有此能力的,大概也只有李靖一人了。”
李世民点点头,算是认可他的说法。
虽说李靖军功太甚,而且有站位问题在,可是这个时候能够担此重任的,也只有他一个了。
“没事儿的话,就去后宫看你母后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