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伤兵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听闻太子想要现在就启程,李世民毫不犹豫动用皇帝的权威,命令他和孙思邈再等候半月。
半个月后,程咬金就要带着左武卫北上,不为参战,而是要到陇右,牵制西突厥。
虽然东西突厥貌似不合,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西突厥还是清楚的。虽然他们不会直接帮助东突厥,但大军压境,给大唐一些压力的事儿,他们还是会做出来的。
半月后,在带上耿不曲送上的几个年轻人后,李承乾才跟随程咬金的左武卫,一同北上。
长安到陇右的官道,因为蝗灾运粮,被修葺一新,所以太子的马车倒不至于跟不上大部队。
邀请程咬金一起坐车了,却被拒绝,老程一直骑马带队,风雨不下马。
牛进达是左武卫大将军,算是老程的手下,他也一样从不上车休息,坚持骑马。
将军们都是这样,长安住着的时候,珍馐美食吃得,什么福都享得,但是领兵出战后,就会立刻从锦衣玉食的生活里钻出来,为全军做好表率功能。
李靖早就讲过“令不出二门”的重要性,所以启程的时候,李承乾就把太子太子亲率和禁军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老程。至于宫里随行宦官的指挥权,张赟绝不会交到第二个人手里。
明明前后都有大军,可他就是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守卫的人手日夜轮换,哪怕半夜起夜,李承乾都能看到门前值守的宦官背影。
皇后的话语虽然平静,但是给他们的压力,却不亚于皇帝。
自长安出发,途径高陵,足足用了十天,才抵达坊州。
军队的行动不同于商贾,过州府而不入,甚至,军队还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开州府,免得过早将消息走漏给胡商。
跟老孙一起在车厢外晒太阳,见李承乾几乎瘫在车厢板上的样子,孙思邈怒道:“如今我等行进速度如此之慢,咱俩作为医者,怎么也该边走边配药才是。像你这样一直懒散着,等到了地方该怎么办?”
看了一眼烈阳,李承乾慵懒道:“用不着,孙道长,你信不信,等咱们抵达朔方,瘟疫已经彻底被压制,甚至彻底消失。只要边军不再蠢兮兮的去取污染的水源,就不会有事。”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孙思邈免不了会上去就是一巴掌,但是这话出自李承乾之口,他就信了六分。
“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吗?”
路途中很是无聊,所以李承乾也就乐得跟孙思邈探讨一下医学的问题。
夕阳西下,大概在四点钟左右的时间,程咬金就开始下令让斥候寻找适合安营扎寨的地方,准备过夜。
军队自出了长安起,就重回了正式的制度,夜里扎营,必定要选择易守难攻的地形,重中之重的就是必须要有水源。
队伍在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士兵们开始准备帐篷,路过太子马车,看到太子和孙道长交谈的样子,都不由得露出敬佩的神色。就连程咬金和牛进达,也不能免俗。他们自然知道这两位北上是为了解决瘟疫的,瘟疫不除,大军就难以全面铺开。看起来是大唐跟东突厥之间的战斗,可决定胜局的如果就是李靖那几千人的突袭,才是玩笑话。
牵制、包绞,一场战斗的胜利,或许需要两倍,甚至三四倍于主战兵力的帮助。
老程和老牛就是干这个的,虽然程咬金对不能参与到真正的战场上颇有微词,可那也只是在长安里,出了长安后,他就变成了最称职、最忠心的将军。
军队的伙食很差,主食一般都是疙瘩汤,就是把面粉胡乱添点水,然后倒进开水锅煮出来的东西。粘粘糊糊的,看起来就像是猪食。
这玩意儿,李承乾怎么也吃不下去,盛在碗里的所谓汤饼,跟后世的疙瘩汤分明是两回事。
拒绝了军中厨子送来的饭食,要了一些面粉,李承乾决定自己制作。
喊来老孙帮忙,老孙的手很稳,洒水的时候特别均匀,所以李承乾搅拌出来的面疙瘩大小均匀,赏心悦目,比军队厨子那偶尔拳头大的败类强多了。
汤也有讲究,用不着多豪奢,弄些干菜碎末、野菜根,再加上几个打碎的鸡蛋,放些调料,就是挺不错的汤底。加入面疙瘩后煮熟,香味不大,看起来却赏心悦目。老程老牛本来已经陪着军士们吃了一顿,看到这东西,还是忍不住干了一大碗。
这就撑着了,老牛边打着嗝儿边说:“军队里的厨子就应该揍一顿,明明能制作的这么好,干嘛弄成那个样子。”
李承乾喝着张赟送来的茶水说:“这您可就难为他们了,制作近两万人的伙食,只能是越快越好。他们哪有像孤这样耐心制作的时间。”
程咬金哈哈大笑:“好了,以后老夫可以放心的跟你吃小灶了,都是面疙瘩,在哪儿吃不是个吃啊,嗝儿。”
打了个嗝儿,陈咬金看了一眼围绕着太子营地扎营的亲率士兵,赞叹道:“全副武装行走一日,他们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听闻太子想要现在就启程,李世民毫不犹豫动用皇帝的权威,命令他和孙思邈再等候半月。
半个月后,程咬金就要带着左武卫北上,不为参战,而是要到陇右,牵制西突厥。
虽然东西突厥貌似不合,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西突厥还是清楚的。虽然他们不会直接帮助东突厥,但大军压境,给大唐一些压力的事儿,他们还是会做出来的。
半月后,在带上耿不曲送上的几个年轻人后,李承乾才跟随程咬金的左武卫,一同北上。
长安到陇右的官道,因为蝗灾运粮,被修葺一新,所以太子的马车倒不至于跟不上大部队。
邀请程咬金一起坐车了,却被拒绝,老程一直骑马带队,风雨不下马。
牛进达是左武卫大将军,算是老程的手下,他也一样从不上车休息,坚持骑马。
将军们都是这样,长安住着的时候,珍馐美食吃得,什么福都享得,但是领兵出战后,就会立刻从锦衣玉食的生活里钻出来,为全军做好表率功能。
李靖早就讲过“令不出二门”的重要性,所以启程的时候,李承乾就把太子太子亲率和禁军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老程。至于宫里随行宦官的指挥权,张赟绝不会交到第二个人手里。
明明前后都有大军,可他就是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守卫的人手日夜轮换,哪怕半夜起夜,李承乾都能看到门前值守的宦官背影。
皇后的话语虽然平静,但是给他们的压力,却不亚于皇帝。
自长安出发,途径高陵,足足用了十天,才抵达坊州。
军队的行动不同于商贾,过州府而不入,甚至,军队还总是有意无意的避开州府,免得过早将消息走漏给胡商。
跟老孙一起在车厢外晒太阳,见李承乾几乎瘫在车厢板上的样子,孙思邈怒道:“如今我等行进速度如此之慢,咱俩作为医者,怎么也该边走边配药才是。像你这样一直懒散着,等到了地方该怎么办?”
看了一眼烈阳,李承乾慵懒道:“用不着,孙道长,你信不信,等咱们抵达朔方,瘟疫已经彻底被压制,甚至彻底消失。只要边军不再蠢兮兮的去取污染的水源,就不会有事。”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孙思邈免不了会上去就是一巴掌,但是这话出自李承乾之口,他就信了六分。
“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吗?”
路途中很是无聊,所以李承乾也就乐得跟孙思邈探讨一下医学的问题。
夕阳西下,大概在四点钟左右的时间,程咬金就开始下令让斥候寻找适合安营扎寨的地方,准备过夜。
军队自出了长安起,就重回了正式的制度,夜里扎营,必定要选择易守难攻的地形,重中之重的就是必须要有水源。
队伍在一条小河边停了下来,士兵们开始准备帐篷,路过太子马车,看到太子和孙道长交谈的样子,都不由得露出敬佩的神色。就连程咬金和牛进达,也不能免俗。他们自然知道这两位北上是为了解决瘟疫的,瘟疫不除,大军就难以全面铺开。看起来是大唐跟东突厥之间的战斗,可决定胜局的如果就是李靖那几千人的突袭,才是玩笑话。
牵制、包绞,一场战斗的胜利,或许需要两倍,甚至三四倍于主战兵力的帮助。
老程和老牛就是干这个的,虽然程咬金对不能参与到真正的战场上颇有微词,可那也只是在长安里,出了长安后,他就变成了最称职、最忠心的将军。
军队的伙食很差,主食一般都是疙瘩汤,就是把面粉胡乱添点水,然后倒进开水锅煮出来的东西。粘粘糊糊的,看起来就像是猪食。
这玩意儿,李承乾怎么也吃不下去,盛在碗里的所谓汤饼,跟后世的疙瘩汤分明是两回事。
拒绝了军中厨子送来的饭食,要了一些面粉,李承乾决定自己制作。
喊来老孙帮忙,老孙的手很稳,洒水的时候特别均匀,所以李承乾搅拌出来的面疙瘩大小均匀,赏心悦目,比军队厨子那偶尔拳头大的败类强多了。
汤也有讲究,用不着多豪奢,弄些干菜碎末、野菜根,再加上几个打碎的鸡蛋,放些调料,就是挺不错的汤底。加入面疙瘩后煮熟,香味不大,看起来却赏心悦目。老程老牛本来已经陪着军士们吃了一顿,看到这东西,还是忍不住干了一大碗。
这就撑着了,老牛边打着嗝儿边说:“军队里的厨子就应该揍一顿,明明能制作的这么好,干嘛弄成那个样子。”
李承乾喝着张赟送来的茶水说:“这您可就难为他们了,制作近两万人的伙食,只能是越快越好。他们哪有像孤这样耐心制作的时间。”
程咬金哈哈大笑:“好了,以后老夫可以放心的跟你吃小灶了,都是面疙瘩,在哪儿吃不是个吃啊,嗝儿。”
打了个嗝儿,陈咬金看了一眼围绕着太子营地扎营的亲率士兵,赞叹道:“全副武装行走一日,他们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