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后背发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朱大云因为穿着皮鞋,脚底打了几次滑,人差点都摔倒了。他看看邓年荣,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运动鞋,到底是个资深的记者,行头都不一样,朱大云想。
来到田里,三个人钻进一人多高的蔬菜大棚里,里面暖烘烘的,跟外面简直是两重天。棚里的蔬菜绿油油的,长势很喜人。
辣椒已经挂果了,还有茄子,豆角,黄瓜等等,都是硕果累累。
“这些都是反季节蔬菜啊,长得这么好!”邓年荣说。
“是啊,大棚里种的基本是反季节蔬菜,这样破季的蔬菜才好卖,价钱也高。”张海兵说。
“你这一个大棚多少亩地?”邓年荣问道,边在本子上记了起来,朱大云看见他在记,也赶忙掏出本子记起来。
“一个大棚一亩地左右。”
“投资一个大棚要多少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邓年荣追问道。
“建一个大棚大概要三到五万块钱。蔬菜销路好的话,一个大棚一年能赚两万多块。但是如果蔬菜只是压在本地销售的话,收入就要减少一半。”
“哦。”邓年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样来看的话,最多两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成本。那你所指的销路好是什么?”
“我们的蔬菜能拉到周边其他的城市,如果能运到一些大城市去的话,那就更好!”张海兵说,“去年我联系过上海的一些蔬菜经销商,试着把我们的蔬菜送出去一些,才发现那边的价格是我们这里的双倍啊。但是当时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些菜品不太适合那里的市场,所以今年我又进行了一些种植方面的调整,专门种一些适合上海市场的蔬菜。”
“对,这个思路很不错啊!”邓年荣像个领导似的说道,“你现在有几个大棚?”
“张海兵说,这就是我自家的大棚。我目前有10个这样的大棚,是村里最多的。其他村民最多的建了三个,大部分只有一个,总共有五十多个大棚。主要是资金的问题。邓老师,你是县委的人,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反映反映,争取政府对我们进行一些扶持,如果能提供一些资金贷款的话,这个规模还能不断扩大。还有就是能在技术上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派专业的农技人员到我们村挂点,普及种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样效果就更好了。”张海兵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完。
“张书纪,你别急,这也是我这次下来采访的另一个目的。你在三年前决定从上海回家的初衷是什么?我们边走边谈,到其他村民的大棚里去看看。”邓年荣转身往外面走去。张海兵赶紧跟了出去。
朱大云全程插不上一句话,只能跟着做一些记录。
看着邓年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引得张海兵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朱大云觉得他离这行还挺远的,跟着邓年荣,感觉就像是在看戏,这真应了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朱大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啊。
采访结束后,邓年荣交待朱大云把内容先整理出来,按照一般的通讯来写,可以查找一些当年的资料,比如余河县志,进行一些对比,先写个初稿,下周末拿给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朱大云因为穿着皮鞋,脚底打了几次滑,人差点都摔倒了。他看看邓年荣,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运动鞋,到底是个资深的记者,行头都不一样,朱大云想。
来到田里,三个人钻进一人多高的蔬菜大棚里,里面暖烘烘的,跟外面简直是两重天。棚里的蔬菜绿油油的,长势很喜人。
辣椒已经挂果了,还有茄子,豆角,黄瓜等等,都是硕果累累。
“这些都是反季节蔬菜啊,长得这么好!”邓年荣说。
“是啊,大棚里种的基本是反季节蔬菜,这样破季的蔬菜才好卖,价钱也高。”张海兵说。
“你这一个大棚多少亩地?”邓年荣问道,边在本子上记了起来,朱大云看见他在记,也赶忙掏出本子记起来。
“一个大棚一亩地左右。”
“投资一个大棚要多少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邓年荣追问道。
“建一个大棚大概要三到五万块钱。蔬菜销路好的话,一个大棚一年能赚两万多块。但是如果蔬菜只是压在本地销售的话,收入就要减少一半。”
“哦。”邓年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样来看的话,最多两年就能收回大棚的成本。那你所指的销路好是什么?”
“我们的蔬菜能拉到周边其他的城市,如果能运到一些大城市去的话,那就更好!”张海兵说,“去年我联系过上海的一些蔬菜经销商,试着把我们的蔬菜送出去一些,才发现那边的价格是我们这里的双倍啊。但是当时的问题是我们的一些菜品不太适合那里的市场,所以今年我又进行了一些种植方面的调整,专门种一些适合上海市场的蔬菜。”
“对,这个思路很不错啊!”邓年荣像个领导似的说道,“你现在有几个大棚?”
“张海兵说,这就是我自家的大棚。我目前有10个这样的大棚,是村里最多的。其他村民最多的建了三个,大部分只有一个,总共有五十多个大棚。主要是资金的问题。邓老师,你是县委的人,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反映反映,争取政府对我们进行一些扶持,如果能提供一些资金贷款的话,这个规模还能不断扩大。还有就是能在技术上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派专业的农技人员到我们村挂点,普及种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样效果就更好了。”张海兵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完。
“张书纪,你别急,这也是我这次下来采访的另一个目的。你在三年前决定从上海回家的初衷是什么?我们边走边谈,到其他村民的大棚里去看看。”邓年荣转身往外面走去。张海兵赶紧跟了出去。
朱大云全程插不上一句话,只能跟着做一些记录。
看着邓年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来,引得张海兵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朱大云觉得他离这行还挺远的,跟着邓年荣,感觉就像是在看戏,这真应了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朱大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啊。
采访结束后,邓年荣交待朱大云把内容先整理出来,按照一般的通讯来写,可以查找一些当年的资料,比如余河县志,进行一些对比,先写个初稿,下周末拿给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