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番外一 四年(两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这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
青菜梗米粥配着两碟小菜,李小婵端着过来,径直坐在了裴泓之旁边。隔着不到一拳的距离,过于亲密了些,但她姿态自然,神色从容。
她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沿途有过迟疑,但最终还是选择回来。
盛京太过喧闹,充满勾心斗角,还有令她痛苦的回忆,可盛京也有裴泓之在。
若人生最后要有归途,她能想到的只有裴泓之。
既然决定了,她也不会再扭捏。
裴泓之捏着筷子的手不自觉收紧,片刻后,连同绷紧的脊背一起放松了下来。
“嗯,都去了哪里?”
四年前,宫变之后,李小婵带着翠荷、巧娘还有良平的骨灰离京,却并未直接回到李家村。
翠荷对良平有意。
也许是因着自己开了窍,李小婵在情爱之事上多了些敏锐。
翠荷和巧娘的一生都背着仇恨,她们或有所求者,小婵都想竭力满足。
所以她去了鹿鸣山。
守山人还记得她,当即就去通报了。
王朝的更迭,猝不及防又似乎预料之中。
在裴泓之借用裴家力量时,书院就已有了猜测。
还是上回的大厅,琼山先生见了李小婵。
视若亲弟的良平身故,琼山先生听闻此事时,沉默良久。
年近七旬的老人,又一次遭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纵然他已看透生死,心中也不免痛苦。
“固其所愿,焉能违逆。”
琼山先生还记得良平下山前说的话。
“既是我的命劫,便已身在局中,躲又何用?纵能闭目不听,心中也难平。能否得偿所愿,皆是我之所求。”
良平清楚,不论此行能否寻到翠荷,隔着五年岁月,隔着血海深仇,这份情愫,注定是要落空。可他还是去了,便是不为寻翠荷,也该为枉死的三百余人尽一份力。
在他选择殉情的那刻,琼山先生想,他亦是满足且解脱的吧。
“李小娘子不辞辛劳,也请替我等送他一程吧。”
死若能同寝,何尝不是圆满。
李小婵道了声不敢。
时至入夜,她留宿在书院,还是之前的院子。
和小恒交代好明日启程回乡的事宜,她回到院子就注意到了坐在杏树下的孟氏。
“李小娘子,贸然前来,失礼了。”
孟氏柔和一笑,从食盒里拿出两碟点心,摆在桌上。
“微容说你手艺好,我想着书院的吃食你恐不习惯,就自己做了些点心。”
她看着李小婵的眼神中,带有疼惜和怜爱。
“你太瘦了,也要多顾念自己的身体。”
李小婵应了。
桂花糕软糯,并不甜腻。在孟氏目光注视下,她多用了两块。
孟氏眼神中多了些欣慰。
盛夏的夜晚,也带着未消的暑气。 两人坐在院子里也不觉得寒凉。
“上回你们来去匆匆,倒没有机会同你多说说话。”
后来她们说了许久,多是孟氏问,李小婵答。
直到抱山先生寻来,孟氏才意犹未尽的止了话。
“同你说话,不觉就这般晚了。”她并非故意奉承。
李小婵话不多,却颇有见地。声调始终平稳,不管是否认同,也不见激烈的言辞。
孟氏起身,见她也起来作势要送,抬手按在了她肩上,很轻的拍了拍。
“日后若是有空,便常来坐坐。每日对着一个老头子,我也觉厌的很。”
一旁候着的抱山先生无奈笑笑,未出一言反驳。
目送他们夫妻相携离去,李小婵才进了屋。
她以为,孟氏至少会提一下她与裴泓之的事,但交谈大半个时辰,除了开始提的一嘴,再与裴泓之无半分关系。
并非孟氏看不出她与裴泓之的不同,只是对方太体贴,也太有分寸了。在李小婵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全然不提,以免叫对方为难。
翌日,李小婵辞行时,天刚微亮。
书院的学子们已经坐在堂中早读。
她本意是不愿劳动太多人,可到前堂时,就连抱山先生夫妻都到了。
李清远被两位年纪相仿的少年拉着说话。
直到山脚下,两个少年才依依不舍与他分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这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
青菜梗米粥配着两碟小菜,李小婵端着过来,径直坐在了裴泓之旁边。隔着不到一拳的距离,过于亲密了些,但她姿态自然,神色从容。
她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也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沿途有过迟疑,但最终还是选择回来。
盛京太过喧闹,充满勾心斗角,还有令她痛苦的回忆,可盛京也有裴泓之在。
若人生最后要有归途,她能想到的只有裴泓之。
既然决定了,她也不会再扭捏。
裴泓之捏着筷子的手不自觉收紧,片刻后,连同绷紧的脊背一起放松了下来。
“嗯,都去了哪里?”
四年前,宫变之后,李小婵带着翠荷、巧娘还有良平的骨灰离京,却并未直接回到李家村。
翠荷对良平有意。
也许是因着自己开了窍,李小婵在情爱之事上多了些敏锐。
翠荷和巧娘的一生都背着仇恨,她们或有所求者,小婵都想竭力满足。
所以她去了鹿鸣山。
守山人还记得她,当即就去通报了。
王朝的更迭,猝不及防又似乎预料之中。
在裴泓之借用裴家力量时,书院就已有了猜测。
还是上回的大厅,琼山先生见了李小婵。
视若亲弟的良平身故,琼山先生听闻此事时,沉默良久。
年近七旬的老人,又一次遭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纵然他已看透生死,心中也不免痛苦。
“固其所愿,焉能违逆。”
琼山先生还记得良平下山前说的话。
“既是我的命劫,便已身在局中,躲又何用?纵能闭目不听,心中也难平。能否得偿所愿,皆是我之所求。”
良平清楚,不论此行能否寻到翠荷,隔着五年岁月,隔着血海深仇,这份情愫,注定是要落空。可他还是去了,便是不为寻翠荷,也该为枉死的三百余人尽一份力。
在他选择殉情的那刻,琼山先生想,他亦是满足且解脱的吧。
“李小娘子不辞辛劳,也请替我等送他一程吧。”
死若能同寝,何尝不是圆满。
李小婵道了声不敢。
时至入夜,她留宿在书院,还是之前的院子。
和小恒交代好明日启程回乡的事宜,她回到院子就注意到了坐在杏树下的孟氏。
“李小娘子,贸然前来,失礼了。”
孟氏柔和一笑,从食盒里拿出两碟点心,摆在桌上。
“微容说你手艺好,我想着书院的吃食你恐不习惯,就自己做了些点心。”
她看着李小婵的眼神中,带有疼惜和怜爱。
“你太瘦了,也要多顾念自己的身体。”
李小婵应了。
桂花糕软糯,并不甜腻。在孟氏目光注视下,她多用了两块。
孟氏眼神中多了些欣慰。
盛夏的夜晚,也带着未消的暑气。 两人坐在院子里也不觉得寒凉。
“上回你们来去匆匆,倒没有机会同你多说说话。”
后来她们说了许久,多是孟氏问,李小婵答。
直到抱山先生寻来,孟氏才意犹未尽的止了话。
“同你说话,不觉就这般晚了。”她并非故意奉承。
李小婵话不多,却颇有见地。声调始终平稳,不管是否认同,也不见激烈的言辞。
孟氏起身,见她也起来作势要送,抬手按在了她肩上,很轻的拍了拍。
“日后若是有空,便常来坐坐。每日对着一个老头子,我也觉厌的很。”
一旁候着的抱山先生无奈笑笑,未出一言反驳。
目送他们夫妻相携离去,李小婵才进了屋。
她以为,孟氏至少会提一下她与裴泓之的事,但交谈大半个时辰,除了开始提的一嘴,再与裴泓之无半分关系。
并非孟氏看不出她与裴泓之的不同,只是对方太体贴,也太有分寸了。在李小婵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全然不提,以免叫对方为难。
翌日,李小婵辞行时,天刚微亮。
书院的学子们已经坐在堂中早读。
她本意是不愿劳动太多人,可到前堂时,就连抱山先生夫妻都到了。
李清远被两位年纪相仿的少年拉着说话。
直到山脚下,两个少年才依依不舍与他分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