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番外一 四年(两合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我与小姿在书院等你,你可一定要回来啊。”
李清远没有应。前路如何,他也不知。
姑侄二人出了潭州就直奔江南西路。
时隔五年,再登故土。
当时仓惶奔命,李小婵以为自己并未记下回乡的路,可她无需多想,就不由自主的选了方向。
李家村村口的石碑犹在,鳞次的院落却只剩残垣断壁,被茂盛的杂草掩盖。
姑侄二人顺着村口一路往西,踏过草丛,蹚出一道小路。
李小婵停下的地方,是她们曾经的家,而今也只剩下三面墙皮脱落的残壁。
李清远找到自己曾经藏身的水缸。
他伸手,摸过粗糙的缸面。
小叔竭力压抑的痛苦呻吟似在耳边。
“你们……是小婵吗?”
带着迟疑的声音,似是穿过时空传了过来。
李小婵循声望去,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短打,站在不远处,大半身体被杂草掩盖。
“是小婵!”确定了身份,男人激动的奔了过来。
李小婵也认出了他,是巧娘的堂叔。
“全叔。”
全叔红了眼眶,上下将她打量一番,眼神中全是庆幸和欢喜.
他颤抖着手,落在李小婵肩上。
“好,好。你还活着,真好……”
听李小婵介绍了李清远的身份,他强忍着的泪终于落了下来,将少年抱在怀里,激动到语无伦次。
全叔稍稍平复了情绪,道:“桐子他们知道你们还在,肯定也很高兴,我带你去寻他们。”
李小婵跟着他往外头。
全叔说,村里出事那天,他们或在外做工,或藏在地窖等处,躲过了屠杀。还有些,是因大火烧太久,没扛过去。最终存活的也只二十三人。
“桐子说,这些人用着统一制的刀,又有官府的人帮着扫尾,定然身份不俗。告官未必能有用,当务之急还是先活下来。”
所以他们趁黑逃了出去。
也不敢回来,也不敢跟亲戚联系,在与江南东路交接的村子落了脚。此后四年隐姓埋名,从不提及李家村。
直到一年前京中审理李家村之案的事传到南边。
他们得知牵扯其中的人都被判罪后,合计一番,决定回来。
三日前,正德帝昭告天下的《罪己诏》也贴在了望远乡的城门外,他们才知,原来真正下令屠村的人是皇帝。
“官府说要重新修坟,还要立碑。”全叔眼神冷漠,“我们拒绝了。”
“我们这些年也有了些积蓄,准备自己给他们修。”
李小婵没有劝。
李家村的幸存者在村子不远处开了一片平地,盖上了屋子。
听说是李二能家的女儿还活着,几家都过来了。
李小婵被狗儿奶奶拉着手,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将巧儿和流萤做的事都说了。
人群沉默了许久。
狗儿奶奶浑浊的眼里含着泪,“辛苦你们了。没有你们,他们的仇谁又能报…都是我们没用,没有帮上一点忙…”
“别这么说。”李小婵道,“她们知道大家还在,肯定很高兴。”
后来,大家带着姑侄二人去坟场祭拜。
“火太大,很多…都认不出了…最后就葬一起了。”
李小婵跪在坟前,将匣子里的一缕头发拿出来,投在了一旁的火盆中。
这是霍南誉从正德帝身上取的。
“你们,可以安息了。”
此后三年,李小婵和李清远都留在村子里。
最开始,他们帮着修坟、平地。后来自家院子也立起来了,李小婵就种了几亩地,空闲时候跟村子里其他人一起清理旧址的杂草。整理平坦后,在上面建了宗庙,将牌位都挪了进去。
李小婵出资在旁边又开了一家族学,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能在里面读书。
没有请夫子,李清远就负责教导他们。
三年过去,村子的人口多了起来,私塾的学生也有十多个了,各家出钱,从县城请了个老秀才做夫子。
“姑姑,我还是想回书院。”
三年孝期过后,李小婵问起李清远对未来的打算。
他道:“我想成为和先生一样的官。”
为世间与他们一般身负冤屈的人撑起一片青白的天。
李小婵送他到鹿鸣山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我与小姿在书院等你,你可一定要回来啊。”
李清远没有应。前路如何,他也不知。
姑侄二人出了潭州就直奔江南西路。
时隔五年,再登故土。
当时仓惶奔命,李小婵以为自己并未记下回乡的路,可她无需多想,就不由自主的选了方向。
李家村村口的石碑犹在,鳞次的院落却只剩残垣断壁,被茂盛的杂草掩盖。
姑侄二人顺着村口一路往西,踏过草丛,蹚出一道小路。
李小婵停下的地方,是她们曾经的家,而今也只剩下三面墙皮脱落的残壁。
李清远找到自己曾经藏身的水缸。
他伸手,摸过粗糙的缸面。
小叔竭力压抑的痛苦呻吟似在耳边。
“你们……是小婵吗?”
带着迟疑的声音,似是穿过时空传了过来。
李小婵循声望去,一个中年男人穿着短打,站在不远处,大半身体被杂草掩盖。
“是小婵!”确定了身份,男人激动的奔了过来。
李小婵也认出了他,是巧娘的堂叔。
“全叔。”
全叔红了眼眶,上下将她打量一番,眼神中全是庆幸和欢喜.
他颤抖着手,落在李小婵肩上。
“好,好。你还活着,真好……”
听李小婵介绍了李清远的身份,他强忍着的泪终于落了下来,将少年抱在怀里,激动到语无伦次。
全叔稍稍平复了情绪,道:“桐子他们知道你们还在,肯定也很高兴,我带你去寻他们。”
李小婵跟着他往外头。
全叔说,村里出事那天,他们或在外做工,或藏在地窖等处,躲过了屠杀。还有些,是因大火烧太久,没扛过去。最终存活的也只二十三人。
“桐子说,这些人用着统一制的刀,又有官府的人帮着扫尾,定然身份不俗。告官未必能有用,当务之急还是先活下来。”
所以他们趁黑逃了出去。
也不敢回来,也不敢跟亲戚联系,在与江南东路交接的村子落了脚。此后四年隐姓埋名,从不提及李家村。
直到一年前京中审理李家村之案的事传到南边。
他们得知牵扯其中的人都被判罪后,合计一番,决定回来。
三日前,正德帝昭告天下的《罪己诏》也贴在了望远乡的城门外,他们才知,原来真正下令屠村的人是皇帝。
“官府说要重新修坟,还要立碑。”全叔眼神冷漠,“我们拒绝了。”
“我们这些年也有了些积蓄,准备自己给他们修。”
李小婵没有劝。
李家村的幸存者在村子不远处开了一片平地,盖上了屋子。
听说是李二能家的女儿还活着,几家都过来了。
李小婵被狗儿奶奶拉着手,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将巧儿和流萤做的事都说了。
人群沉默了许久。
狗儿奶奶浑浊的眼里含着泪,“辛苦你们了。没有你们,他们的仇谁又能报…都是我们没用,没有帮上一点忙…”
“别这么说。”李小婵道,“她们知道大家还在,肯定很高兴。”
后来,大家带着姑侄二人去坟场祭拜。
“火太大,很多…都认不出了…最后就葬一起了。”
李小婵跪在坟前,将匣子里的一缕头发拿出来,投在了一旁的火盆中。
这是霍南誉从正德帝身上取的。
“你们,可以安息了。”
此后三年,李小婵和李清远都留在村子里。
最开始,他们帮着修坟、平地。后来自家院子也立起来了,李小婵就种了几亩地,空闲时候跟村子里其他人一起清理旧址的杂草。整理平坦后,在上面建了宗庙,将牌位都挪了进去。
李小婵出资在旁边又开了一家族学,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能在里面读书。
没有请夫子,李清远就负责教导他们。
三年过去,村子的人口多了起来,私塾的学生也有十多个了,各家出钱,从县城请了个老秀才做夫子。
“姑姑,我还是想回书院。”
三年孝期过后,李小婵问起李清远对未来的打算。
他道:“我想成为和先生一样的官。”
为世间与他们一般身负冤屈的人撑起一片青白的天。
李小婵送他到鹿鸣山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