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今天开始亲政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7章:科举的弊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处避难!

  祖母就在这过程死去了!

  再后来,蛮人分裂,濛国瓦解!

  他们成了蛮晋治下的百姓。

  再再后来,晋国推行均田令!

  他们家分到了田地!

  ……

  。。。

  秋闱,即乡试,在八月举行,考点在路城。

  炎地区域划分,路级单位虽多,但实际上,这种划分,是太祖为一统神州、培养人才而设计的。

  其实,炎地只有两路:岭南东路、岭南西路。

  正儿八经的路城,也只有两个,其他的,都是水货。

  一个是岭南西路的穟城。

  一个就是位于岭南东路的炎(都)城。

  只有这两个城池里,设有秋闱的考场。

  秋闱共考三场,每场三天,共九天。

  从八月初八开始考。考生得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八月初七。

  进入考场之后,分配考棚号房,进入号房,接下去的几天,就不能再出来了,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直到考完。

  贡院提供食物。

  考生也可以自带。但是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查!比如一个馒头,也会被切开成一块一块,检查里面有没有夹带什么东西作弊!

  初八、初九、初十,考第一场。

  十一、十二、十三,考第二场。

  十四、十五、十六,考第三场。

  三场考试,内容不同。

  第一场,叫做明经。考的是儒家经义。

  考题必出自四书五经之中。

  共有三种题型:“填空”、“默写”,这两种其实不难,很容易,随便抓个考生,都能把四书五经背的透熟。

  关键是第三种题型:作八比文。

  而所谓的比,有对偶的意思。八比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主考官选取,报送皇帝批准。

  文章论述的内容不能随意发挥。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为起比(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部分。

  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也称大结。从起比到束比,每组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比,所以称为八比文。

  八比文的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

  论述中,可以引经据典,但是,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

  作八比文,这是最难的地方!!!

  不但秋闱晋级做举人要考这个;之前的做秀才,就要考这个了;考的举人之后,参加春闱,晋级贡士,也得靠这玩意;最后一关的殿试,照样仍旧要考这!

  因为难,所以考生的需求大!

  因为需求大,所以供应当然也就丰富!

  随便进一家书店,去问问卖的最好的是什么书,答案基本都是统一的,就是指导写八比文的“经验书”。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们都是过来人,书店“约稿”,就能拿“稿费”!

  三个等级,一级比一级高级,“稿费”自然一级比一级的多!

  同样的,秀才、举人、贡士做老师,待遇也就悬殊。

  秀才做老师,教教蒙童,进行开蒙,月薪约三两。

  有钱人家请来,专门教自家孩子,一对一,或一对屈指可数的几个。

  也有人出钱建立学校,聘请老师,然后招收学生来的,这即私塾。

  也有地方宗族聘请来,供给族内小孩学习。这叫族学。

  开蒙的学校,官府极少去开办,因为成本太高。

  儒家是官府崇扬的官学。儒家讲君子言义不言利,因此办学要以身作则、要政治正确啊,特么的不要说赚钱,还要倒过来贴钱。

  比如办个县学,学生的住宿伙食都要官府补贴开支。

  县学学生都是秀才,秀才即有一定的免税免役特权了。

  朝廷不但收不到他们的钱,还得办学倒贴!

  因此,朝廷没有积极性去大办学校。

  就算去办,也是面子工程,招收很少的人,美其名曰弘扬圣教了。

  举人的话,一般家境都很好,不差钱,自视清高,但也自视身份。如果做老师的话,不能比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