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汉末独行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 洛阳(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曹彰满脸的冷笑,“看来曹彰来的,很是时候。”

“老夫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自己知道,老夫也知道总有些事情会让您看不过去!”王朗说的很是认真。

“这么说来,向来被标榜为自力更生的王朗王老司徒,也承认自己要投靠世家了?”曹彰目光冰寒,挥手让身后的士卒将昏迷不醒的王肃扔到了王家的院子之中,然后退了下去。

看着没有了那些异族,王朗也是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然后对着曹彰露出了一个感激的表情,同时也让众多家人仆役退了出去。

王朗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这才朝着曹彰躬身行礼,“多谢任城王给老夫留下了最后的这一丝丝的脸面。”

“孤王不是给你留下脸面,是给这大魏留下了脸面!”曹彰冷哼了一声,“孤王只是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志气高绝,天下一时无两的王朗王老司徒竟然也学会了同流合污!”

王朗听着这种嘲笑,却也没有生气,无论是身份,地位乃至于年级和资历,王朗都是这个整个曹魏排的上号的一个人物。

可是他现在的确是没有生气。

“任城王说的对,老夫硬起了一声,用了数年的时间逃离江东,来到太祖麾下,是因为老夫的执拗,刚正不阿也是老夫的执拗,这么多年从来不多说家族一句还是老夫的执拗。

但是那又如何,老夫这么多年生活在这个乱世之中,见到的天才少么?见到的大才少么?多少盖亚当代之人,最后都在大势之中被撵成了一捧尘土随风飘逝,老夫也是人,老夫也会怕!

当年江东美周郎,当初无敌的小霸王,当初天纵奇才郭奉孝,刚正不阿程仲德,如今他们又在何处?他们又在何处啊!”

说着说着,王朗有些激动了起来,他甚至有些微微的癫狂。

看着这般癫狂的王朗,曹彰没有打断这个老人,而是等到他将所有的话说完之后,轻声回答了一句。

“他们都在我等的心中,陛下的心中,孤王的心中,天下百姓的心中,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王朗不停的摇着头,“他们会名留青史,但是他们不会有任何好名声,老夫甚至能够想得到他们未来的名声!

孤高自傲,莽撞无知的江东小霸王,风流浪荡,不拘礼法的郭嘉郭奉孝,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程昱程仲德,至于十全十美的周公瑾,老夫不知道会如何编排他,向来也不会是什么好词。”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活在我等的心中,这一点某家确信。”曹彰还是这般说,说完之后,直接扭头就要离去,他不想再留下了,他知道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就够了。

王朗这般大的岁数了,他不想为难一个老人,今日他出现在了这里,今日他明白了他们的想法,然后就足够了。

看到曹彰不为难自己,不为难王家,转身就要离去,王朗突然叫住了曹彰,“任城王等等!”

“任城王你不用多问,老夫做的老夫自然会承认,王肃之所以和司马家交好,那就是老夫指示的,甚至王家和司马家还会联姻,王肃和那河内司马懿也会成为亲家,这些都是老夫授意的,老夫认!”

“孤王知道了。”曹彰留下这么一句话之后,他就离开了。

留下王朗一个人,孤单寂寞,不知应该如何继续下去。

(曹氏重臣之王朗,黄初四年之王朗,这应该是王朗转变极大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王朗正式选择向这个天下,这个大势低头,将自己划到了世家之处,当然同样的还有另一个曹氏重臣,华歆!

之前已经说过一些他了,今日郑重的介绍一番,王朗的这一生,是多么的波澜壮阔,这一生是多么的精彩,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被诸葛亮一顿嘴炮给骂死了。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

中平二年,杨赐逝世,王朗因而弃官为杨赐服丧。服丧期满后,获举孝廉、受官府征辟,但是因为他不想再和杨家沾染上什么关系,所以他都不应命。

直到他碰到了徐州刺史陶谦,这之后才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而这个时候,他也是彻底的放弃了杨家的帮助,或者说放弃了投靠关中世家的这么一次机会。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师太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不应。徐州刺史陶谦察朗茂才。

初平四年,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与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颇感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从这个时候,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为陶谦谋划的,也就是说王朗乃是陶谦麾下的谋士,同时他出了这个计策,应该也是为了能够直接摆脱这个野心越来越大的徐州牧陶谦。

毕竟初平三年四月的时候,王允、吕布杀董卓,后李傕、郭汜等反,攻陷长安,把持朝政。

陶谦看中了还在中牟养老的朱儁,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这种做法实在是有些危险,作为陶谦麾下为数不多在权位上的聪明人,王朗还是觉得陶谦有些作死,毕竟陶谦这个亲小人而远贤臣的名声已经在那里了,虽然这个名声大多是因为他不重用世家。

《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及董卓被诛,傕、汜作战,俊时犹在中牟。陶谦以俊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记于俊曰: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国家既曹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是以临官尹人,搢绅有识,莫不忧惧,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济祸乱!自起兵已来,于兹三年,州郡转相顾望,未有奋击之功,而互争私变,更相疑惑。谦等并共谘诹,议消国难。佥曰:‘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旨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

所以这个时候,颇有才华的王朗自然是知道陶谦并不是一个良主,趁着皇帝还有话语权,趁着陶谦还相信自己,赶紧怂恿赵昱和他一起去劝说陶谦,让他朝贡,也能让自己赶紧挣脱。

王朗是一名标准的儒家子弟,还是一名标准的大汉儒家,执拗并且认死理。

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他在会稽郡担任郡守的时候,曾经禁止过百姓拜祭秦始皇,理由是因为秦始皇在汉代的儒家面前算不得什么明君,他乃是暴虐之君,所以至少明面上他不会在让百姓拜祭秦始皇了。

但是在裴松之批注三国的时候,也批注了王朗,称之为《朗家传》,在《朗家传》里面记录了他颇受百姓爱戴的这一故事。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裴松之注引《朗家传》: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居郡四年,惠爱在民。

至少作为文化教员和一名郡守,他王朗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在之后的建安元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而这个时候王朗也暴露出来了他对于军事的通透了解和冲动。

王朗的幕僚、会稽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官吏,应该保护城邑,于是决定与孙策交战,在固陵列阵抵御。

积极防守的王朗并不是像我们在三国演义之中看到的那样,稍稍一动手就崩溃了,他拦住了暴怒的孙策,生生的将他挡在了外面,逼得孙策数次无功而返。

最后孙策还是借助了他的叔父的帮助,才将这群家伙的底给抄了,逼得王朗不得不狼狈逃窜,一度朝着交州而去。

不过他还没有逃到交州,刚刚出海到达东冶时,他们就是遭孙策追击,没有办法只得投降。

但是他的投降却是不为孙权出力,只是告诉孙权了自己的位置,还有告诉了孙权,自己不想投奔江东,让他杀了自己算了。

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重臣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这些也有详细的记载,并不是作者为了这个王朗,生生的拔高了他的能力,尤其是用兵之处的能力。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着。

从这里面能够看得出来,王朗过的十分不好,甚至可以说他过得相当的差劲儿,但是他仍然是没有像孙策低头,这一抗,就是生生的扛了江东数年之久,穷困潦倒,无人问津。

直到建安十年之后,曹操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与此同时,曹操也开始了征辟那个传说之中的人物,将王朗从江东解救出来。

当时江东的孙策已经死了,按理来说王朗也应该愉快轻松一些了,但是继位者乃是孙策的弟弟孙权,这个人比孙策还狠,从来都是笑眯眯的脸色之下,鬼神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

王朗收到了“朝廷”的命令之后,二话不说就朝着许都而去,他要成为名正言顺的大汉之臣,为了这个目标,他王朗生生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才从江东逃出来,从新找到了在许都的组织!

当然,曹操也没有亏待他,在曹操见到时隔数年还能够看到王朗这个家伙的时候,直接给了他职位,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这个时候,他更加出名的仍然是军事,也就是说王朗其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臣,这一点很是难得。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太祖表征之,朗自曲阿展转江海,积年乃至。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王朗在曹操的心中,他的位置十分的特殊。

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最后在大理的这个职位上,他再次发挥出来他的文事之功底,他在刑罚这一块,是当初的大魏唯一一个能够和钟繇比肩的。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魏国初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

延康元年,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同时也宣告众人,王朗乃是他的心腹麾下,御史大夫作为言官之首,曹丕交给他不说,更是对他十分你的信任,当然他也没有辜负曹丕的信任,喷的十分痛快。

王朗曾进言,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曹丕受献帝禅让称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及文帝践阼,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曰:“夫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近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法,非万乘之至慎也。”帝报曰:“览表,虽魏绛称虞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

上一个在曹丕这里有这种殊荣,还是那位曹丕的恩师,被曹植和丁家兄弟坑害到死的崔老大人呢。

黄初二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

对于这件事,曹丕依旧是听从了他的话,到现在为止,王朗都是曹丕最忠诚的麾下,曹丕这么认为,天下也这么认为!

但是曹丕在黄初三年,出征江东之前,因为他的理由不可为外人道也,所以他应该是唯一一次没有听从王朗停止出兵的这个建议,而这种事情的代价,不仅仅是曹丕无功而返,还有就是他失去了王朗的忠诚。

从黄初三年曹丕离去,坐镇洛阳的王朗,就慢慢的开始投靠世家了,或者说开始远离曹丕了。

之前作者已经说过了,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这种类似于逼宫的事情,可是今天作者还要说另外一件事。

同样是黄初四年,众多朝中大臣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陈群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徒劳无功。

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没有在《三国志》之中,毕竟这种事陈寿也不敢写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